張 田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泥溪鎮人民政府,四川 通江 636700)
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是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因為農田水利設施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和先決條件,它對提高農業生產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讓農業勞動者旱澇保收。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才能促進現代化新型農業的發展,也能夠很好的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和自然條件,對推動新農村建設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實施農田水利建設,保障農業生產,進而也促進了農民增收,讓農村人覺得有幸福感和獲得感。水利工程建設是一個系統性的農業工程,涉及到多行業多部門,對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建材市場等物資供給有帶動作用,對增強農業發展,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具有長遠發展意義。
農田水利工程不僅僅是國家解決“三農”問題的項目,也是關乎廣大農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是農業農村發展的基礎。但由于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是一項系統的巨大工程,耗時耗力,需要的資金也很多,很多時候具體建設耗資超出規劃預算,從而導致資金嚴重不足等問題。現實中很多農村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由于資金短缺影響了工程進度,好多水利工程三五兩年甚至十年都不能完工交付使用,有的后期及時完工了,卻是采用了老工藝,舊設備進行新的工程建設,從而出現很多問題不能正常使用。還有一些老舊水利工程因為缺乏資金維護和管理,因為老化失修和工程效益遞減,從而讓水資源浪費嚴重,利用低下,這些現象在農村水利建設中很普遍,讓很多農田水利工程成了“擺設”。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農田水利建設需要現代科學技術的支持與服務,在我國大部分東西部的農村地區,普遍采取的是硬化渠道的防滲漏技術,同時,實施農業節水灌溉的科技興農措施沒有能夠得到有效推廣和運用,或者節水灌溉推廣緩慢,措施不配套,農村、農業用水效率很低。進而影響了農業生產的抗災減災能力。現在農村很多地方水土流失嚴重,長期以來種植靠大田漫灌,費工、費時、費力,不但效率低下,也增加了成本,極大的浪費了水資源和土地資源,而且嚴重影響了生產積極性。
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點多面廣,一些工程因項目推進、驗收結算、移交等體制不夠健全完善,導致項目雖已經在使用,但管理和維護缺位,水利設施的功效未能發揮。農田水利建設勘察設計往往很難面面俱到,因地制宜,設計不夠精準,從而在建設時,與當地具體情況相差甚遠,容易形成“爛尾”工程。最后,工程建設完成后交付使用,也需要指派專人員進行管理。疏于管理的情況已經成為我國農田水利設施的普遍現象,一些農村地方基礎設施出現了“有人用無人管”的局面,這必將造成資源浪費閑置。
現階段,我國農田水利建設面臨著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農村和農業的發展,影響了農業生產,因此,當務之急我們要對農田水利建設要進行不斷的改進優化升級,保護農田和水資源,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發展農業生產。為農業穩產增收助力。
資金短缺是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它也是決定水利建設的關鍵因素。政府作為工程建設的主體,首先要解決資金的來源,給予政策性支持資金,各地方政府要積極引導,多方拓展農田水利建設的資金來源。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可以采用“民辦公助”方式,對農戶、農民用水戶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村組集體等自愿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項目,財政給予補助。二是要專款專用,禁止挪作他用,加強資金管理,合理利用、統籌監管、提高農田水利建設資金使用效益。
政府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應當以長遠規劃,整體布局的思想進行設計,水利建設需要有相應的配套措施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訂好農村水利發展規劃,統一協調標準農田、土地整理、農田水利設施等建設項目實施。加強重點水利設施建設,同時應同時兼顧好直接關系農民利益和農業生產的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科學規劃,統籌考慮各級水利設施之間的配套體系。
實踐證明,農田水利建設重點是要建,但是難點卻是管理,近年來,我國農村地區農田水利設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使用和管護方面卻滯后,很多農田水利建設工程出現了無人管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關鍵在組織領導,各級水利部門要及時、主動向政府提出建議,傾聽民聲,重視民聲,綜合分析,積極解決問題,用民主的方法,解決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等問題。可采取下列措施: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鼓勵村民就近承包,將管理權承包出去,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主動參與水利設施建設管理。對一些中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公共水利設施,可采取拍賣經營權的方法,簽訂經營合同,確定管理及維護主體。對一些大中型水利設施的,實行政府主體責任制集中權管理制度。
綜上所述,農田水利建設和管護是一項系統的民生工程,加快完善農村水利現代化設施建設,抓實農田灌溉工程建設和管護,不斷創新發展,加強對農田水利設施管理人員的技術培訓,強化制度建設。確保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又快又好的推進,發揮它最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