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立剛
(南陵縣煙墩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安徽 南陵 241313)
鄉鎮是農業生產一線,鄉鎮種植業農資供應涉及物資種類多,品類多,尤其更新換代快,新產品多,系列產品多,對其采購供應、技術推廣使用有很強的精準性、時效性、地域性、長期性等的要求,采購供應不準確、不及時、使用技術掌握程度不高、不全面,便不能很好指導農業生產。
現階段,鄉鎮農技推廣部門的工作已以公益性服務工作為主,以技物結合方式直接服務生產已很少,加之具體從事農技推廣服務時間有限、人員有限,對農資新技術、新產品掌握非常不及時,對新技術、新產品已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權威性。對生產者大水漫灌式培訓也不再吸引群眾,出現技術推廣服務滯后。
鄉鎮農資供應站點已成為實際生產中農技推廣服務的主力。農業生產者包括規模經營大戶、一般農戶在遇到問題時,更多是直接找農資供應站點對接尋求幫助;農資供應廠家、大的供應站點也適應形勢,主動下鄉到鎮聯接農資供應站點甚至直接到戶(大戶),使用方法上也努力做到簡單、好操作,這有利于優新農資產品示范推廣運用,加快了優質農資產品推廣速度,對實際生產有利。
但問題也隨之出現,一些農資供應廠家、大的供銷站點在召開的技術推廣培訓會中、在實際推廣運用中,更多突出農資產品的優異點,對不足部分輕描淡寫,如對水稻品種總是突出其高產很高產,對其抗病性、適應性尤則是點到為止;對一些農藥的推介,更是一物更比一物好,一物更比一物強,絕少提加強田間水氣管理,適時晾田、烤田等健身栽培措施,對鄉鎮農資供應經銷站點更是大講賣點、利潤,炒作概念,無論是逢病遇蟲,還是無病無災,必鼓吹用藥用肥(也美其名曰預防為主),誘導群眾殺蟲劑、殺菌劑、液肥、調理劑、增效劑齊上,崇拜進口農藥,藥、肥濫配濫用,隨意加大使用量,一些添加隱形成分或改頭換面的農藥也渾水摸魚被大量使用。廣告成分過多過重、具體使用技術在短時間內講不透徹、農技推廣工作缺失都造成里群眾生產成本增加、農業生產投入品過多過濫、面源污染加重。
而這種你搞你的技術推廣,我搞我的農資供應,你搞你的“行不行照書行”,我搞我的“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僅使得一些好的農資產品沒有發揮出應有效用,不是殺雞用了宰牛刀,增加生產成本,就是好農資用錯地方,增加成本不說,還貽誤農事,造成損失;也使得不少群眾成為小白鼠,增加了物資、人力成本;而這邊政府農技推廣部門在大力倡導化肥農藥減量使用、零增長,那邊農資供應廠商在大肆吹噓這個藥效長那個肥效快,更使得政府公信力下降,對環境造成危害,還殃及綠色環保型農藥的推廣難度加大,綠色環保只能掛在嘴邊很難得到有效落實。
必需要很好很快改變這個現狀,要相應采取有效針對措施。
農技推廣工作要到位。要從服務農業生產大局出發,強化一線意識。一加強對新產業、新產品、新技術的學習,做技術上的明白人,不做囫圇吞棗的糊涂蛋;二堅持做到從群眾中來,從實際出發,可先突出重點做好對規模種植大戶的技術指導、跟蹤服務,對其農資采購、使用做到需求知悉、情況了解,在詳細了解使用過程、細節、環境,并盡可能做到眼見為實、兼聽則明、不以偏概全、以偶然代表必然等工作基礎上,幫助做好經驗總結,找尋出、驗證出其使用的農資產品的亮點、突出點,指出應該注意的事項;三進一步進行歸納整理分析,有的放矢加以推廣運用,指導更多群眾做好適銷對路農資采購使用工作,切實做到使用效果提高,減少群眾無謂付出,讓生產者不被誤導,根本改變盲信盲從盲目用藥的情況,在實踐中贏得群眾信任,真正成為農技推廣的內行人,而不是門外漢,以公信力來減少農資供應中存在的不利因素。
堅持到群眾中去,切實加強對化肥農藥減量使用、零增長等關鍵技術推廣、政策宣傳、培訓,在這項工作上下足力氣,引導鼓勵群眾堅持做到“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健身栽培、綠色發展。要重視微信等現代傳播途徑下對尚不能掌握使用這些手段的一般農戶的科技宣傳、普及,不能遺忘他們。
切實發揮鄉鎮農資供應站點產品供應優勢,豐富市場供應,不斷提供綠色環保優質高效農資。同時要加強對農資供應站點的技術培訓和市場監管,通過培訓,提高農資供應站點對政策、技術的掌握,同時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嚴防居心不良,賣藥為生,規范其經營行為。堅持加強市場檢查、監管,實現有效保護群眾利益。
培育一支技術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示范帶動能力強、種植規模大、具有發展、大局意識的示范帶頭人隊伍,通過他們在農資采購、科學合理使用上起到引領、帶動、推廣作用,既實現經濟效益,又助推可持續發展。
鄉鎮農技推廣工作、農資供應站點只有發揮各自優勢,并互為補充,相互協作,才能形成齊力助農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