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世雄
(河北省唐山植物園,河北 唐山 063000)
果園“近自然”管理技術是對果園“近自然”植物保護技術、“近自然”授粉技術、“近自然”整形修剪技術、“近自然”施肥技術等關鍵生態管理技術的統稱,主要是通過采取非化學、近自然的技術措施達到果園生態管理的目的,是果園的一種綠色防控技術。果園“近自然”管理技術是近自然理論與果園生產實踐管理的結合,符合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果園“近自然”植物保護技術主要是采取整形修剪、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農藥減量等近自然的技術措施開展果園植保工作,達到保護果樹、保護環境的目的。進行天敵的保護和利用,查明管轄區域害蟲和天敵的主要種類及其生物學特性,摸清主要天敵的生態特點;改善天敵生存的環境條件,補充天敵的食料和寄主;創造天敵棲息、遷移和越夏越冬的條件,增加天敵數量;在果樹間開展藥劑防治,應在時間上錯開天敵羽化的高峰期或避開天敵防治的區域;在冬季或早春天敵潛伏在隱蔽處時適度用藥,避免在天敵盛發期和敏感期用藥;應選用選擇性和內吸性農藥,廣譜性農藥應盡量少用或慎用。以“近自然”植物保護技術理念和農藥理論為指導,應積極創造條件應用動植物源農藥、微生物源農藥,礦物源農藥。積極采取整形修剪、物理防治等非化學性的病蟲害防治措施。科學合理選擇使用農藥,減少施藥次數,減少用量,縮小防治面積。
果園“近自然”授粉技術主要是利用授粉樹授粉,利用有益昆蟲授粉,提高座果率和產量,提升果樹健康水平。人工化學授粉會產生污染、滋生病蟲害等諸多問題。果園“近自然”授粉技術選擇適應性強、親和力強的樹種授粉,選擇與主栽品種花期一致的授粉樹,選擇經濟價值高的授粉樹,選擇壽命長的授粉樹,選擇花粉多、花量大、花粉發芽率高的授粉樹,避免同品種互作授粉樹。利用有益昆蟲授粉,必須采取綠色防控技術防治病蟲害保護有益昆蟲的安全,采取物理誘殺、生物防治、低殘留農藥等綠色防控技術,減少化學農藥用量,提高果品質量。
果園生草技術主要是保留果園自然生草或人工種植的牧草、豆科植物、禾本科植物等,增加土壤有機質,保護天敵。通過果園生草,增加果園生物多樣性,改善果園小氣候,優化物種群落結構,在病蟲害方面起到生物防治的效果,還可以提高果樹品質和產量。定期割草,適度除草,有選擇的除草,除掉過高過密的惡性雜草,選擇鄉土草種,對于除掉的草實施肥水還田。在果樹需肥較多的生長發育階段應控制草的生長,優先保證果樹營養需求。除自然生草外,果園適宜栽植的草種主要有三葉草、黑麥草、多變小冠花等,這些草種需要掌握合理的播種時間,輔以必要的人工栽培管理措施,達到發揮生態效益的效果。
果園“近自然”整形修剪技術以果樹自然樹形為基礎,以保證早產、早果、穩產、優產為基本前提,根據立地條件、品種、樹種、管理水平等要素,順應果樹生長規律,簡化整形修剪技術應用,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減少人工干預,降低成本,增加產量,增加銷售價格,提高果品質量,提高果園綜合效益。通過果樹簡化修剪協調樹體結構,打開光照,最大限度利用光能,提高打藥、施肥等管理效率。
果園“近自然”施肥技術主要是推廣應用果園有機肥施用技術,以有機肥為主,盡量少施或不施化肥,減少化肥使用。施肥施在果樹根系能吸收的位置,通過施用有機肥和加強肥水管理提高樹勢,改良土壤。果園整形修剪廢棄物(包含除草等廢棄物)可以進行收集分類利用,落葉歸根,是難得的有機肥。有機肥一定要腐熟后再應用,以增進果樹健康。“近自然”施肥技術要和精細化管理理念相融合,基肥、追肥、葉面肥和施肥時間、施肥量、施肥種類等都要掌握到位,全面融入精細化管理理念,以細化的技術措施確保果樹健康生長。
果園有機管理技術主要是以生態學和近自然管理理論為指導,堅持清潔與節約的原則,遵循一定管理標準,不使用化肥、農藥等物質,一種可持續的果園管理技術。使用果園有機管理技術可以確保果品安全和改善飲食健康,可以促進果品銷售進而增加果園利潤,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和恢復生態環境。其主要特征是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和農藥等物質,是果園有機管理技術是發展高質量林果業的關鍵支撐。有機肥料必須經過無害化處理,綜合運用各種病蟲害防治措施促進果園生物多樣性,培育壯苗,清潔生產。果園有機管理技術雖然在果園系統有推廣應用,但是有待于進一步優化技術措施,有待于進一步加大果園有機管理技術推廣力度,真正實現技術普及,發揮果園有機管理技術應有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