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永權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十字鎮農業綜合服務站,安徽 滁州 239500)
油菜是常見的蔬菜與油料作物,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與經濟價值。在生態農業的發展背景下,如何保證油菜的綠色、高產成為油菜栽培的關鍵問題。油菜生長中易受病蟲害威脅,嚴重時油菜產量大幅度下降,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對于油菜栽培大區的基層農業機構而言,有必要深入把握油菜的綠色高產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策略。
油菜綠色高產栽培,從本質上說就是通過對油菜生長各要素的有效控制,構建適合其生長的環境,從而實現其產量、質量的提升。機械化是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的大趨勢,機械化技術在農作物栽培中的應用已成為常態。我們可以應用農業機械來構建適宜于油菜的機械化栽培環境,為達到綠色、高產的目的創造良好條件。就大棚油菜中溫濕度的控制而言,可安裝熱泵系統、噴霧系統以及風機系統,借助其功能優勢調節棚內溫濕度,并保持室內通風。
品種性狀表現是否良好、種子是否顆粒飽滿,直接影響油菜的產量與質量。因此,我們應當進行合理選種。在油菜品種的選擇上,盡量跟隨地方基層農業機構的腳步走,因為這一機構會根據地方特點來推介適宜的品種。在油菜種子的選擇上,盡量選擇顆粒飽滿、無干癟粒和蟲洞的種子,并在種植前一段時間進行機械選種[1]。
精細整地可將田地中的土塊細碎,并破壞土壤中病菌孢子、害蟲蟲卵及其成蟲的活性,同時調節土壤結構,為油菜的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機械化整地中,可應用鏵式犁、旋耕機等機械。先進行深翻,控制好深翻深度,再進行旋耕,在保證無重耕、漏耕的情況下起壟作溝,溝的深度和寬度分別在25cm和33cm,同時保持壟面平整。倘若油菜栽培地塊有非油菜前茬作物,則進行秸稈還田,并施加基肥,再深翻、旋耕。
1.4.1 播種移栽
油菜播種時間根據地方物候環境與土壤條件而定,播種過程中,選擇條播機或免耕直播機,播種量為0.4kg/667m2,行距為40cm,播種深度為2~2.5cm。機械作業中,根據壟寬調節機械輪距,并控制其行進速度,保證播種質量。移栽時選用油菜專用移栽機,確定油菜苗苗高在15cm范圍內,以防出現夾苗、拔苗現象。
1.4.2 水肥一體化
水肥一體化技術可根據油菜的生長情況進行澆水、施肥,可有效提高水資源與肥料的利用率,促進油菜健康生長。技術應用過程中,根據實際的油菜栽培規模來安裝管道及相關機械設備。在澆水技術的選擇上,按照節水灌溉要求首選微滲灌、微滴灌方式;在肥料的選擇上,首選液態肥。具體的水量、施肥量,按照油菜生長對微量元素的需求而定。
1.4.3 植保
根據綠色、高產要求,進行科學精準施藥。在現有條件的支持下,以油菜的生長情況為參考,選擇植保無人機進行施藥,這既能提高施藥效率,還能防止人吸入農藥。
基于對油菜生長特點的充分考慮,應用套種、輪作、清園、配方施肥、種子處理等農業手段實現對病蟲害的有效防治。例如,“西葫蘆——西紅柿——油菜”套種,“小麥——油菜”輪作,這既能夠防止長期種植油菜中霜霉病、菌核病等病菌孢子在土壤中的累積,又能提高實際種植效益。再如,于油菜收獲后,及時清理病株、枯株與雜草,可減少蚜蟲、菜粉蝶等害蟲的寄居場所。又如,播種前用15%鹽水浸泡種子,可清除種子表面的病菌孢子[2]。
通過對病蟲害發生機制的充分了解,利用光、色等物理元素,在防蟲網、粘色板等物理工具的支持下進行病蟲害防治。例如,油菜蚜蟲年發多代,以幼蟲吸食油菜汁液為害,嚴重時會導致油菜枯死。5月為蚜蟲發生盛期,可在蚜蟲孵化前于油菜田間放置黃板誘殺蚜蟲,或者是在油菜田間鋪設銀色的反光塑料薄膜,以減少油菜田間的蚜蟲蟲口數量。
以油菜生長情況與病蟲害發生機制為準,針對性噴施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藥劑進行病蟲害的防治,保證化學藥劑不會對環境產生較大影響。例如,霜霉病主要危害油菜葉莖,當油菜生長不良且葉片上有病斑時,可判斷其為霜霉病。當田間出現中心病株時,每畝噴施適量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連續噴施3~5次。
在病蟲害發生期間利用生物間的拮抗作用來實現對病蟲害的有效防治,常見防治方法有應用微生物制劑、應用性誘劑、引入天敵等。例如,蚜霉菌可寄生于蚜蟲上,破壞蚜蟲的生物活性,從而殺死蚜蟲。我們可應用蚜霉菌生物農藥達到防治蚜蟲的目的。
栽培油菜過程中,油菜的生長極易受到溫濕度、土壤、水分、病蟲害等環境因素的影響。具體栽培時,我們應當把握好油菜的生長特點及其病蟲害發生機制,充分利用農業機械優勢,做好油菜栽培中的每一環節,通過對上述環境因素的有效控制來達到綠色、高產的栽培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