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慕鴻
(遼寧省朝陽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遼寧 朝陽 122000)
甘薯不僅是一種糧食作物,也是淀粉的加工原材料,并且甘薯是一種高產的農作物,具有很豐富的營養價值,耐旱的同時耐高溫,還有大量的維生素,氨基酸等多種微量元素,不但可以有效地預防便秘,還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由于甘薯的光合能力強,和其他的農作物進行對,淀粉的產量很高。目前,甘薯是作為我國生產淀粉的主要原材料。為此,就要加強甘薯的培育技術研究。
第一,甘薯的薯塊萌芽很好,主要的表現就是出苗較早,出苗多。例如,徐薯18薯進行對比,其中出苗可以大大提高1~2d,菜苗量也會有所增加,增長到了16.8%~34.4%、百苗重增加27.9%~30.7%。第二,甘薯秧苗根莖長勢強,葉片就會肥厚,同時莖葉粗壯。徐薯18薯返苗很快,通常在1~2太難。第三,甘薯的薯塊很大,并且果實很多,并且外觀很光滑,顏色鮮亮,就說明薯塊的品質很好,不僅有很高的商品價值,同時還有抗病等特點。例如,徐薯18薯早結薯7~10d,可以抑制黑斑病達到90%以上。第四,增產的效果。結合三年多的實踐,數量增加了將近20%~120%,其中不同的種薯級別會因為品種、病毒的抗性以及病害程度的不同會有所變化。
進行甘薯高產栽培之前,對于良種的選取要科學。要選擇結塊數量多,同時在5個以上,表面較為光滑,并且大小均勻,外觀好的品種完成培育。優質的甘薯品種可以當做多種類型進行培育,其中可以作為迷你薯等。選擇優良的品種栽培,要選擇陽關充足并且是排灌功能強的環境下,培養的甘薯葉片厚大,給日后的甘薯繁茂奠定了基礎。
進行甘薯的栽培中,其中一項十分重要的環節就是育苗操作。如果技術應用不到位,甘薯的產品和品質就會受到影響。其中按照甘薯的育苗方法可以劃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溫床育苗,另外一種是冷床育苗;溫床育苗中按照不同的加熱方式,又分為火炕加熱法、電熱絲加熱法和釀熱物育苗法;冷床育苗又分為三種方法,日光溫室育苗法、薄膜冷床育苗法、大棚育苗法。通常情況下,培育溫床育苗的成本比較高,進行管理中也過于復雜,結合不同的方式結果,其中利用冷床育苗是目前最可行的措施。現階段,我國在生產和實踐中,通常是采用大棚育苗或者日光溫室育苗的方式,采用溫床育苗法一般是在早春季節完成栽培。
育苗通常是在每年的3月中下旬進行,其中地表的溫度要控制在10 ℃左右,同時厚度是5cm的時候開始進行播種。首先要挖苗池,長度在5~10m,寬度在1.5m,深度是15~20cm,要確保陽關的充足;然后進行施肥操作,一般肥料中要加入三元素復合肥,要合理地放置于苗床內,最后要完成覆土,要覆蓋細土,厚度在2~3cm,要重點關注苗床不能太厚或者是太淺。進行播種之前,要處理需要種植的甘薯,其中要用濃度為70%的甲基硫菌靈進行浸泡,可以預防甘薯的黑斑病,然后開始自然的晾干,在苗床上利用攤鋪的方式進行排開。進行薯種擺放過程中,要將薯塊從頭部向著下部的方向平方,要確保整齊,然后將沙土將縫隙進行填滿,然后上面遮蓋一層營養土,進行保溫處理。
第一,排種的時間。溫床育苗法,通常進行載苗之前要在30d完成排種;尤其是山東地區,春分只有就能完成上炕排種;排種之前,需要將苗床的溫度保持在30~35℃。冷床育苗法,通常要在地表溫度在14℃左右進行排種。第二,排種的密度。通常情況下,在25kg/m3。其中如果薯塊兒很大或者是品種比較稀就要加大密度,要做到上齊下不齊;然后利用薄土進行遮蓋,其中厚度在3~5cm,最后進行澆水處理,然后利用稻草進行保溫。
病蟲防治是農作物培育的重點內容,病蟲的預防可以將農作物的產量大大提升。如果發生病蟲害,就要做到及時地防治;可以降低農藥對于農作物的傷害,防治給人體使用帶來影響。第一,進行選種過程中,要進行選擇無病種的甘薯進行培育;第二,如果有病蟲害的出現,要使用農藥,防治病蟲害不斷地擴大。目前,最常見的蟲類危害就是斜紋夜蛾,要利用抑太保進行噴淋的方式。如果遇到其他的病蟲害,就要及時地找專家進行治理,降低農作物的危害性。
①養分需求特點。甘薯是一種鉀含量高的農作物,甘薯在生長的過程中會吸收到大量的鉀元素,同時在甘薯的生長中期,其中氮素會吸收很快,但是在后期就很慢;對于磷素的吸收過程,前期和中期很少,隨著根莖的發達會有所增加。
據測算,每產1000kg鮮薯,約需鉀5.5kg、氮3.5kg、磷1.8kg。一般耕地氮、磷、鉀比例在2∶1∶3較為適宜。②不同生育期生長吸收特點。在甘薯的生育前期,尤其是分枝時期,莖葉以及根部在生長中,氮的吸收量占據到了38%,磷是27%,鉀是39%。在甘薯的生育中期,其中氮的吸收量占據到了41%,磷是62%,鉀是56%,證明在后期,磷和鉀的需求量有了明顯的增加。
生育后期,氮、磷、鉀的吸收量分別占吸收總量的21%、11%、5%。③平衡施肥。根據上述兩個特點,結合土壤養分測定數據,進行配方施肥。栽后10~15d,追提苗肥,施尿素2.5kg/667m2。栽后30d,結合中耕,以氮肥為主,配合磷鉀肥追結薯肥,施尿素5~7kg/667m2、磷酸二氫鉀2~3kg/667m2。塊根膨大期(膨大裂出地面),以氮肥、鉀肥為主,磷肥為輔,施三元復合肥(15-10-20)7~15kg/667m2。生長后期,藤蔓長勢轉弱,在下午4時后,葉面噴施0.5%尿素、0.2%磷酸二氫鉀混合液,用量30~45kg/667m2。
當幼苗已經長到15~20cm,有7、8片葉子,此時就要將菜苗工作完成移栽,菜苗如果太晚就會造成苗床內薯苗過于緊密,會將底部的小苗有所壓壞,同時也會影響到幼苗的出量和數量。高剪苗不僅可以將甘薯的病蟲害有效地預防,例如,根部腐爛,黑斑病等,與此同時,還能促進幼苗的生長。其中剪苗通常是在距離地面以上的3~4cm,剪后苗要全部擱置在編織袋上,見下的秧苗要最好當天完成栽種,如果不能進行栽種,就要在陰涼通風的位置進行保存,確保幼苗不能進行灑水處理。
綜上所述,我國種植甘薯的地區主要是五個地區,其中有北方,黃淮流域、長江流域等,上述不同的地區,要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和甘薯的實際特點,采取針對性的種植和管理,要選擇合適的甘薯品種,同時要利用科學的種植方式,才能提高甘薯的產量和整體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