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平
(興和縣林業和草原局,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3650)
在移栽樹木時,為了提高樹木成活率,需要把控好相關細節,在樹木移栽過程中充分運用移栽技術,保證樹木移栽工作順利進行。綠化園林要根據綠化的實際需求,結合樹木的生長特點選擇樹木進行移栽,盡可能使移植地的土壤環境與原來相一致,確保樹木移植后的成活率,為樹林移植做好充分的研究準備工作,為園林綠化工作取得有效成果。
樹木的品種和習性不同,會直接影響樹木的移植成活率,因此在移栽前要做好充分的研究,選擇最適合移植地生長的樹木品種。首先,移栽樹木的生活習性,比如對土壤的要求、對氣候的要求等,因此,需要工作人員進行詳細分析、區別對待。其次,大樹需要綜合考慮其具體情況,考慮生長情況及蟲害等問題。如果是外來樹木,考察當地環境是否適合其生長,移栽后能否成活。因此,在移栽樹木前對比兩地環境,盡可能將其移栽到環境差異較小的地方。如果移栽地有較嚴重的環境問題,則要選擇一些具有較強抗性的樹木,從而促進城市綠化工作順利開展[1]。最后,移栽樹木盡可能選擇移植苗,即經過1次或幾次移栽而成活的樹木,這種樹木環境適應力強,而且在移栽過程中根部不易受到損傷,移栽成功率更高。雖然地苗成活率比移植苗低,而且緩苗期長,但價格便宜,如果對植物景觀效果要求不高,且移栽環境好,氣候適宜,可以選擇地苗進行移栽。
對于樹木移栽時間的選擇要考慮當地環境特點及樹木生長要求,例如,氣溫、土壤等。此外,把握好移栽的最佳時機,如果移栽地土壤較疏松,則在雨天最適宜移栽。因此,移栽前要關注天氣變化,盡可能提高樹木成活率。樹木移栽,反季節施工現象比較普遍,但反季節施工環境復雜多變,經常會在氣溫較高的夏季進行。在這樣的氣候下,植物光合作用較強,水分也易蒸騰,其消耗營養較多,在這樣的環境下移栽樹木,很容易損傷樹木根部,破壞樹木的整個呼吸系統,造成樹木營養供應不足,甚至會使樹木死亡。所以,移栽前要充分考慮到周圍的環境,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移栽。如果土壤粘性較強,就不適合在雨天移栽,容易讓樹木根部受損。傍晚氣溫較低,樹木蒸騰作用不強,因此,移栽樹木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林業移植過程中,不僅對苗木品種選擇、規格確定以及造林規格方面有嚴格要求,而且對栽培技術的引入方面也要作全面深入的了解,確保移植栽培的成活率。首先,苗木移植成活質量。避免移植過程中苗木根須受損,提高成活質量。其次,移植過程中的規范性。按照移植規范進行移植栽培,確保植物根莖的完整,確保苗木移植后能夠正常緩苗成長。最后,事先落實好灌溉工作。移栽后的苗木體內會保存很高的水分,也需要補充水分,但在灌溉時補水量要與苗木的實際需求狀況相結合,以提高苗木移植的效果。
起苗技術需要注意幾方面:①起苗開始時要做好樹干的包扎工作,包扎嚴實,避免樹木起苗時受傷害;②在距離樹根120cm位置處以向下豎直方向深挖,在遇到較粗壯的樹根時要用手據細致割斷,避免割傷其他根系;③推倒樹干時切忌傷到根須。
木起挖是苗木移植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會直接影響到苗木的存活狀況。起挖的時間也要提前3d進行了解,以免影響起挖計劃,并降低苗木移栽的影響因素。起挖時最好以人工挖掘為主,在包裝根莖時采用軟材料包裝。比如,在移栽的苗木胸徑在10~15cm的喬木時,在根挖時要以圓形土球挖掘;再比如樹木直徑較大,需去除掉多于枝葉,再用塑編材料或草片和草繩進行包裝,注意必須將樹木捆緊捆牢。此外,對移栽土球的大小也有要求,通常土球控制在移栽樹木胸徑的6倍左右,如果在反季節時間栽種需要調整移栽土球的大小尺寸,以免因土球太大而使土球破裂。
樹木移栽過程中對每個細節要認真處理,再根據所移栽樹種的成活率來判斷是否需要斷根、截冠和提前囤苗。在苗圃地中直接移栽,小于15cm的樹干比較容易成活,但需要帶土球移栽,如果在適宜的季節,則不需要做截冠處理或斷根處理。而對于移栽時裸根的樹木,需要對樹木的根部做好相應的殺菌和殺蟲,在栽種前對枯根、爛根、斷根做相應處理,比如短截無細根的主根等。
綠化樹木移栽運輸的過程也是至關重要的,是保證樹木成活的關鍵,需要加強重視。一般采用吊車裝卸、汽車運輸的方式。首先,在裝卸時要依次有序進行,裝卸全程都要做好對土球部分的保護,防止土球破裂。其次,要使用粗麻繩對樹木進行捆綁,再用木板將土球和繩子隔開,樹木裝車后,給樹干包裹柔軟材料以防止其與車廂發生摩擦,避免發生樹枝壞死的現象,并用木板卡緊確保土球放置穩當。最后,裝車完成后需要由專人跟車陪護,陪護人員需要熟悉并掌握樹木的品種、運輸路線、注意事項、裝卸地點等信息,能處理突發的緊急事故,確保運輸過程的安全平穩。
植物在運輸到現場以后,不能停放過長的時間,要盡快的完成定植。如果樹木的植株比較大,可以使用吊裝設備把樹木緩慢的吊裝到樹坑中,然后將扎在樹冠處的繩子撤離,調整樹冠的位置,在這個過程中,要根據陽關的朝向,把樹冠最美的一面對向陽光,然后把樹木根本的外包裝進行撤除,把植物的根本完全的放入到樹坑中,在周邊修筑微型堤壩,然后把土緩慢的進行回填,對植物的根本進行踩實處理,并且及時的澆水。
移植完成后,在后期養護管理過程中,要處理好以下重點環節。一是捉蟲除害以及提前預防。可提前噴灑相應藥劑或者喂養鳥類等害蟲天敵,以降低病害、蟲害發展機率;還可以在晚間通過葉面施肥,提高樹木抵御病蟲害的能力。全面優化和改革農藥管理機制,如果農民不能很好地掌握病蟲害防治知識,所產生的經濟損失將非常大。為此,應該研究農戶教育和技術結構相結合的原則,提高病蟲害防治的效果。此外,還應該重視管理體系的建設和運行,保證農戶能夠在安全監督機制中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還能夠幫助農民購買比較安全的病蟲害藥物,為推動后續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重視對農藥監管市場的治理,保證市場的穩定運行和提高管理的效果。二是合理施肥。樹木一般在春夏缺氮,施氮肥可以提產,改善樹木質量;樹木在秋冬往往缺磷鉀,施磷鉀可以增根,增強抗寒、抵御病蟲害能力。施肥的最佳時間是陰雨天氣或翻土撒水后,此時土壤疏松,更有利于肥料的快速吸收。土壤干燥會導致肥料吸收效果不佳,施肥后應勤澆水。三是合理澆水。中午澆水會導致燒根,應在晨間和晚間澆水,同時不要過度澆水以免爛根,以潤濕土壤為佳。四是適時修剪嫁接。在初春時節應修剪老枝、嫁接新枝。在春末夏初,為了讓樹木長得更加聳立,需要修剪旁枝。在深秋時節,需要修剪爛枝、老枝,為來年增加新的健康枝丫提供條件。五是御寒防凍防病蟲害。在深秋季節,應給樹木下部樹干自地面至1m左右刷漆,漆的成分為石灰水加鹽或石硫合劑,受傷樹干既可避免樹木養分流失,還可殺菌防腐。
只有選擇合適的移植栽培技術,并不斷創新優化這一技術才能增強綠化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林業綠化成本,從而推動城市美化建設以及生態環境的改善,滿足人們的生態需求,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