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健
(如東縣雙甸鎮農業農村和社會事業局,江蘇 如東 226404)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的經濟形勢發生了變化,國家對農業生產的關注度日益增加,而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也逐漸進入到市場經濟中,以“投資主體多元化”為主,形成“經營方式多樣化”的發展道路。向“農機服務社會化”的方向發展,是促進我國農業經濟平穩發展的關鍵,堅持農技服務產業化發展能夠為農村經濟帶來升級和活力,并為農業機械化生產開辟更寬闊的發展空間。
截止2019年底,江蘇省農機總動力已經得到51MkW,農機數量保持穩定增長,而全省的農機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其中,農業機械的原值突破200億元,農機動力突破6.9kW/hm2,農業機械中拖拉機保有量高達107萬臺,而大中型拖拉機的保有量突破5萬臺,聯合收割機的保有量突破7.1萬臺,高性能聯合收割機保有量突破1.8萬臺,這一數值在全國的農業機械保有量中占據80%,是“九五”末的85倍左右。隨著農機作業水平的不斷提升,農機服務領域也得到了擴大,截止2018年底,江蘇省內的農業作物生產水平已經突破了85%,機械化種植水平約為40%,機械收割水平約為75%,三麥機械播種水平達到95%。
從總體方向的發展來看,江蘇省的農業機械化分布呈現出明顯的分布不均勻的狀態,部分地區的農業機械化水平要落后于經濟水平較高的區域,并且江蘇省的農業機械化尚停留在初級階段,除三麥生產機械化水平較高以外,其他經濟作物的機械水平仍然不足,與國內的其他新進區域或是國外的某些地區相比,江蘇省的農業機械化水平尚有差距。在某些農作物方面,江蘇省的農業機械化處于空白狀態,某些生產環節中,農業生產技術要遠高于農機化水平,導致二者之間存在差距。目前來講,政府的補貼資金已經持續增加,但其投入仍然無法滿足農機化的發展需求,國家與江蘇省政府的投入資金仍然有限,故農民的購機愿望受到一定限制,這一現狀使有關部門不得不采取限量發展的方法,而實質上也是對江蘇省農機化發展的一種制約。
江蘇省的農機管理部門對農業機械化發展非常重視,為發揮農機在生產中的客觀優勢,有關部門應做好農機推廣工作的先行者,為群眾購機做好參謀工作,帶動全省農機化事業的發展。在農村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要立足于農業機械化,然而市場經濟中的競爭是嚴酷的,競爭的方式也是十分強烈的,市場的優勝劣汰規則中,若未能得到發展,就相當于倒退。為使江蘇省農業機械化發展在市場經濟競爭中占據優勢,管理部門必須轉變思想,追求務實創新,開拓新的領域,做好產業結構的調整工作,促進新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機制形成,并以此來提升認知、轉變觀念、尊重科學,提升基層工作者的管理意識,以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
為推動農機化產業的蓬勃發展,有關部門應將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予以健全,依照農機產業化的需求,對服務市場的組織模式實體化,建立起群體產業化、企業化的發展模式,將全省的農機服務依照發展水平組建為多層次的服務網絡,立足基礎的傳統型作業項目,有關部門要做好基層調查工作,搜集信息、成立咨詢小組,深入基層農業種植區,走訪農業生產者,以鼓勵和引導的方式推動基層農機服務高效發展。此外,有關部門還要大力推行農機股份制與股份合作制,加強對農業機械化生產服務組織的建設,將農業生產與市場供應需求聯系起來,實行“農產品產出+加工+銷售”一體化的運行機制,使農業機械化服務保障體系的功能更加齊全。
當下時代中,農業經濟已經位于市場經濟之中,而市場競爭的本質是人才資源的競爭與生產技術的競爭,農民作為農業生產的主要群體,其基本素質與能力水平影響著國家農業的現代化發展進程。要想推動江蘇省農業機械化產業的又好又快發展,有關部門應樹立“傳統農業-現代農業”的發展目標,加大對專業人才資源的開發程度,打造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人才隊伍,經過培訓、進修等方式,提升農機服務體系中各崗位員工的技能水平,致力于提升各層次人員的崗位能力,為向基層農業生產普及生產技能知識而創造前提條件。當前工作要重視技工隊伍的建設,加大技能人才培訓與教育的資金投入,重視農機服務體系中工作人員的能力培訓,也要重視農機推廣人員的管理水平及現代技術水平,才能對農業生產者的意識形成有效的帶動作用。
就我國江蘇省農業機械化目前的發展現狀而言,已經明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與發達國家的現代化農業相比仍然存在差距,這需要省內農業管理部門依照實際的問題作出細致的分析,努力在觀念、服務保障及人才資源方面尋求突破,探索出一條適合本省農業機械服務產業化良性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