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日根達來
(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公司,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8)
在市場對豬肉需要增加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養殖開始實行規模化、集約化生豬養殖。雖然養殖戶的生豬生產能力得到了提升,但是規模化豬場中的防疫問題成為直接影響豬場經濟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國外種豬的引入、各豬場之間種豬的協調,讓豬場的疫情情況日益復雜,一旦規模爆發疫情,往往會造成嚴重的后果,讓養殖戶血本無歸。因此,對規模豬場的獸醫防疫工作進行研究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本文對規模豬場防疫中存在的不足進行了分析,并結合規模豬場的發展需要提出了防疫方面的應對措施和建議。
規模豬場通過對生豬的規模化養殖和集約化生產,能比較規范化地進行生豬生產管理和加工運輸,是目前養殖戶們降低管理成本、提高養殖效益的重要舉措。但是規模化養殖和傳統養殖存在很大的不同。在生豬規模化養殖中,隨著養殖的密度增加,在降低養殖成本的同時也增大了疫情傳播的風險,對圈舍的衛生條件和通風環境的要求會更高。現在很多規模豬場為改善生豬的品種、提高出欄量,滿足居民對不同肉質的需要,會進行優質種豬的引入,或者是在同豬場調運種豬。這種種豬之間的運輸,一旦出現疫情感染,就會給規模豬場帶來致命性傷害,全部的生豬都會受到疫情而發病,造成的后果非常嚴重。因此規模豬場必須切實加強防疫管理工作,重視疫情的日常管理和預防,保證豬場的正常運轉和良好的經濟效益。
規模豬場對獸醫的水平能力要求比較高,但是一些豬場會因為節約人工成本,或者是養殖戶盲目自信自己的養殖經驗,對豬場的獸醫防疫工作不夠重視,沒有適應養殖場規模化發展的需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獸醫防疫理念,導致豬場的防疫工作存在很大隱患。這種防疫隱患往往是在養殖戶以生豬受疫情影響死亡,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下才會得到應有的重視。
對豬場圈舍的日常消毒管理,是防止生豬被感染的重要基礎性防疫工作,是對豬場的最基礎保護。但是很多養豬戶對豬場的消毒工作不夠重視,很多時候在使用傳統的養殖觀念進行管理,導致消毒的流程不規范、消毒的標準不符合,對圈舍死角等場所的消毒檢查流于形式,圈舍中的消毒盲區成為發生疫情的重要隱患。還有的養殖戶為節約成本,擅自減少消毒液中的配比比例,導致消毒效果難以到位,這些都是發生疫情的主要原因之一。
消毒只是保證規模豬場日常生產的基礎工作。對豬場的生豬進行日常疾病監測,對疾病進行評估,也是避免疫情發生的重要保障。日常疾病監測系統主要發揮的是對生豬生長狀態的保護作用,能在早期就及時發現疫病的苗頭,從而在萌芽中控制住疫情的蔓延。但現在很多養豬戶對日常的基本監測不夠重視,這為疫情的發生埋下了隱患。
豬場的免疫工作不是單純的消毒和打疫苗等具體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結合豬場的實際情況,對免疫工作的進行系統化思考,對可能發生的疫情建立應急預案,增加免疫工作的計劃性和科學性,才能保證免疫工作取得成效,避免因為管理上的疏漏和錯漏,出現難以控制的疫情蔓延情況。
我國飼養豬作為食物的歷史非常悠久。但是規模養殖不等同于過去的傳統養殖。養殖戶要從規模養殖的特點出發,首先在科學飼養上下功夫,保證生豬的自身健康,才能有效增強豬的抗病、抗疫能力。豬的健康養殖必須突出科學飼養,要從生豬出欄的質量需求出發,進行飼料的科學配比和日常的健康管理,不僅飲食合理還營養搭配,從而提高豬的免疫能力,增強抗病力。
按照要求規范使用消毒液,以合格的消毒液進行衛生標準合格的消毒工作,特別重視豬圈的通風,對隱秘部位和死角區域加強日常消毒管理,避免出現消毒盲區,增加疫情的隱患。
選用專業水平高的獸醫工作者,定期對豬場的疫情進行監控,要堅持以嚴格的標準開展日常疾病監測,結合豬場的實際情況,周邊疫情變化、季節環境的病毒發生情況等,對疾病的苗頭進行治理,采用措施避免出現疫情蔓延。
規模豬場的免疫操作要執行嚴格的程序和標準,選擇的疫苗要質量高、數量少,特別是要針對不同季節疫情的規律,提前做好相應的預防免疫工作。
規模豬場的獸醫防疫工作責任重、難度高,需要強烈的責任感對待日常的工作。獸醫要及時更新知識結構,結合實際增強防疫工作的細致和嚴謹,從消毒、監測、免疫等各環節上抓好豬場的防疫工作,提高生豬的健康,為市場提供更多高品質的安全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