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巧
(山東省濱州市高新區青田辦事處,山東濱州 256660)
鴨梨樹屬于落葉類果樹,在眾多果樹中對土壤及土地地形的要求相對不高,無論是平原高地還是荒漠灘涂,都可采取一定的技術措施進行大面積種植。作為一種喜高溫的經濟類果樹,鴨梨在發展主產區區域經濟和保障社會民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以鴨梨為主要研究對象,分析了鴨梨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并進一步探究了鴨梨的種植栽培技術,旨在指導鴨梨高產量、高品質生產。
不同品種的鴨梨對所處環境的溫度要求不同,有些鴨梨在年均氣溫高于15 ℃的地區不易栽培和存活,而更適合在干燥氣候條件下進行種植。秋子梨適宜的年平均溫度為4~12 ℃,白梨為7~15 ℃,沙梨為13~31℃。鴨梨開花時間較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部分北方地區寒冷及倒春寒的影響,進而造成梨花在花期生長不良,導致鴨梨產量大幅度減少。
梨樹是喜光植株,年光照在1 600 h 以上時,才能更好地保障梨的甜度、粒徑和口感等。同時,在選擇植株栽培方式時,果農應盡可能地采用南北行向方式,確保整個梨樹植株的受光面積。此外,在鴨梨果實發育完成后,適宜梨樹樹葉光合作用的溫度區間較大,而晝夜溫差較大更有利于鴨梨實際果實品質的提升。
梨樹屬于需水量較大的果樹,且每年夏季需水量最大。梨樹植株缺水時,很容易造成梨樹樹葉爭奪果實水分的情形,影響梨果膨大,進而降低鴨梨口感和品質。因此,在高溫缺水條件下更應重視梨樹的灌溉,采取定時定點的澆灌方式或利用覆蓋水生綠肥的方式,確保梨樹植株對水分的需求。但梨樹植株又不能長期浸泡在水分含量較高的土壤中,因此,當梨樹植株種植于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或梨園所處區域為降水量較大的地區時,果農必須加強對地下水位的控制。
在梨樹定植后的前兩年時間內,果農應在每年早秋時節及時向外擴穴或擴溝,利用增加有機肥、農家肥或堆肥等多種手段確保土壤土質,為鴨梨果樹的生長奠定基礎。同時,果農應保證每年擴穴或擴溝的寬度距離為1 m左右,保證3 年左右將梨樹植株行間的土壤改良完畢。
高品質梨應盡可能將果園建在500~900 mm 降雨量地區,沙梨應建在800~1 000 mm 降雨量地區。在鴨梨梨園選址后,應進一步按照梨園所在地理位置的地形條件、地勢高度及周圍道路的規劃條件、交通條件和農作物灌溉用水渠道、防護林設置等諸多要求與標準,將梨園果樹按照一定數額進行分配,劃分成若干小片區種植區域,保證梨樹得到更好的照顧,以提升鴨梨的實際產量和果實品質。
2.2.1 選擇合適的定植日期
工作人員應根據鴨梨梨園的實際情況,選擇科學的定植日期,從每年9 月至次年3 月均可定植,但以10~11月(秋植)最佳。梨樹從落葉期到發芽期都處于可移植階段,而在春季移植鴨梨樹苗能大幅度提升絕大部分鴨梨樹苗的實際存活率。在此條件下,工作人員應根據鴨梨梨園所在地的不同地形條件和地質土壤情況確定鴨梨的實際種植密度,盡可能地將密度控制在2 m3 m 或2 m4 m 左右,每667 m2適宜種植90~100 株,保證鴨梨能穩定地獲得高產、高品質。
2.2.2 定植要求
2.2.3 種植授粉樹
應科學搭配梨樹的種植品種,并配備一定數目授粉樹種,增加梨樹的結果率,以保證梨樹的穩產和豐產。同時,果農還應合理選擇采粉品種,盡可能地將授粉時期固定在梨樹大蕾期,采用人工授粉方式,每只手各捏住一朵花花托,將兩朵花面對面輕輕轉動摩擦,確保梨樹授粉工序完成。
在梨園的土壤改良過程中,應提升梨園土壤有機物含量,借助土壤營養物質提高梨樹產果率和果實品質。在秋季果實采收后、冬季梨園果樹落葉之前,對鴨園土壤進行深翻晾曬以熟化土壤,利用局部深翻、全面深翻和隔行深翻的方式,增加對土壤的翻曬。還可在1~2 年內對土壤進行一定程度的深度翻松,或者在鴨梨定植的當年、第3 年和第5 年時間對定植穴兩側進行深度開挖,以增加梨樹對有機肥料的吸收率。此外,還可根據鴨梨果實品質和梨樹實際生長狀態針對性地施加有機肥或無機肥,提高土壤中有機物含量及其它營養物質含量。
2.4.1 整形修剪
在鴨梨果樹的修剪過程中,應盡量圍繞鴨梨的中心主干進行,適當修剪,而梨樹每年的轉主換頭應該與其重新截取的截面相吻合,確保梨樹良好的生長態勢。同時,還應該注意輕重吻合,盡可能地避免同一枝干多年重復修剪或者多年未修剪的情形而導致鴨梨樹木內部結構復雜而生長不良。
2.4.2 疏花疏果
在鴨梨梨園的管理過程中,工作人員應對其及時疏花疏果。首先應剪去過多的花芽,在結合果園冬季修剪情況的基礎上,將鴨梨果樹上過多的花芽及時修剪掉,確保葉子和花芽的比例符合鴨梨生長的實際情況。其次還應在梨樹開花前及時疏散花蕾,按除小留大、除弱留強和去密留疏的基本原則,每20 cm 保留一個花蕾,避免過多養分的消耗,以確保鴨梨果樹的養分供給。針對鴨梨果樹的生長狀態、開花期和種植地氣候條件確定疏果量,使每一果實周圍有25~30 片葉子,保證一個果臺留1~2 個果實,確保養分供給符合鴨梨生長需求。
由于梨樹屬于耐旱性較弱的樹種,樹葉生物蒸騰作用旺盛,因此,梨樹需水量較大。因此,在7~8 月份的干旱季節,應加大鴨梨樹灌溉頻率和實際灌水量,保持鴨梨水分充足。在施肥管理上,果農盡可能地施加有機肥,幼苗期間增施氮肥和磷肥,擴大樹梢生長量。在鴨梨果園進入高產期,果農應減少實際施肥次數,增大每次施肥量,按比例施加尿素、硫酸鉀等肥料,保證梨樹的正常生長。
在鴨梨果樹的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應在鴨梨的萌芽期、結果期對梨樹重點進行相關防護,保證梨樹的健康生長結果,盡可能地減少黑心病、黑斑病及其它病菌對鴨梨健康生長狀況造成的不良影響。針對各項病蟲害,梨園工作人員應在做好農業預防工作的基礎上,科學地選擇相應的化學藥物進行防治,保證鴨梨果實免受不良化學藥物的影響,同時降低病蟲害對鴨梨產品品質及實際產量的不良影響。
2.5.1 黑心病
當梨樹感染黑心病時,樹葉會逐漸變黃,背面還會出現輻射狀的霉菌層;染病后期還會出現樹葉大面積脫落的情形。樹苗感染該病時,發病部位會出現木質化現象;果實染病時,會出現早落現象,不利于鴨梨的大面積生產。在鴨梨樹黑心病發展初期,果農應及時摘除帶病樹葉,并進一步對處于萌芽期及新生長出的花芽或果實噴涂40%的杜邦星溶液,防止黑心病的蔓延。
2.5.2 黑斑病
梨樹植株感染黑斑病時,梨樹樹葉將呈現黑斑。通常情況下,黑斑病主要由多種真菌導致,在潮濕季節容易發生,較常發生在葉柄、莖和花托等部位。防治黑斑病,應在萌芽前噴灑0.3%五氯酚鈉和5毅月e 石硫合劑混合液。
2.5.3 蟲害
食心蟲是梨樹主要蟲害,又被稱作蛀心蟲、鉆心蟲。通常情況下,食心蟲種類包括天牛幼蟲、粉蛾幼蟲和其他昆蟲的幼蟲等諸多種類,大多是直接鉆入梨樹枝梢內啃食梨樹木質。當梨樹受其影響較小時,容易生長不良、衰弱黃化,嚴重時會使整棵梨樹死亡。
針對梨樹食心蟲,應及時剪斷發病樹梢,利用糖醋藥液誘殺食心蟲成蟲,防止其蟲繁衍。可噴施50%的殺螟松乳油1 000 倍液與馬拉硫磷乳油2 000 倍液混合劑,防止梨樹發生食心蟲為害。
在鴨梨的實際生產過程中,工作人員應盡可能地采用科學合理的培育措施和栽培技術,借助科學合理的梨園地址選擇、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和土壤改良等諸多手段提高鴨梨實際種植水平。大幅度提升鴨梨果樹的實際產量和產品品質,最大程度上實現兩年見果、三年投產及四年達到經濟效益規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