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尚忠
(民權縣程莊鎮人民政府,河南 民權476811)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勞動人口占比較多,為改善當前社會民生,促進農業更好地發展至關重要。作為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種植技術先進、市場需求龐大、時代性較強的綠色農業得到了大力發展,其更利于實現農業增收,可使我國廣大農業勞動者的經濟收入得到提高,而且可滿足市場消費者對健康農產品的需求。綠色農業發展涉及輪耕技術、生物學、生態環境循環等綜合性知識,不僅能促使生態環境改善、可持續性發展、農業增收等目標得到實現,而且能保障我國農產品與食品的質量安全,保證人民群眾的人身安全。大力發展綠色農業是推動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我國經濟水平與居民收入持續提升,社會大眾的生活水平與消費需求不斷提高,但農產品與食品安全事故卻頻頻發生,當下食品安全問題已越發被社會大眾所關注。農產品與食品安全問題,不僅嚴重危害了消費者的人身健康,更降低了我國民眾對農產品質量的信任度,導致商品滯銷,降低了農業生產者的積極性,損害了農業勞動者的生產信心和經濟收益。食品安全問題包括諸多方面,是急需解決的民生問題,如農產品藥物殘留、食物中毒、偽劣農產品等。采用綠色種植技術可生產出綠色健康的農產品,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食品健康安全問題及相應后果的發生,有效解決當前的食品安全問題,可穩定農業發展。農業綠色種植技術可根據農作物的生長規律,充分利用生物學、輪耕技術和生態循環作用等健康綠色的可持續發展措施,以促進農作物健康生長和農產品的綠色增收。另外,綠色種植技術具有健康安全、低碳環保等優勢,可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提高市場需求與經濟效益,以保障大眾的食品安全與農業勞動者的經濟收入。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人們收入水平的提升,人民大眾對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農產品是人們生活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保證農產品的質量,才能真正提高大眾生活水平。相比于價格低廉、有農藥殘留等健康安全問題的農產品,價格高昂、健康安全的綠色農產品更為消費者所青睞。因此,廣泛推廣應用綠色健康的農業種植技術,種植安全健康無公害的農產品更符合農業的發展需求,可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開拓更廣大的市場以激發消費潛力,從而提高農業勞動者的收入水平,更好地拉動區域經濟和農業發展。
深入基層進行宣傳、普及、培訓,是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工作的基礎與重點。要想做好綠色種植技術的宣傳推廣工作,需要宣傳推廣工作人員扎根基層與農業勞動者進行直接溝通交流,使廣大農業勞動者全面理解綠色種植技術的優點和潛力,從而在根源上推動綠色種植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發展。由于大部分農業勞動者的文化水平與受教育程度不高,而綠色種植技術涉及知識面較廣、專業技術要求較高,導致基層農業勞動者在實際應用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系列問題。只有專業技術推廣人員深入扎根基層,才能確切了解實際情況,對發生的問題進行及時分析并針對性解決。在綠色種植技術的推廣普及工作中,要定期為農業勞動者開展相關技術培訓,直面溝通并及時解決農業勞動者所遇難題。除此之外,政府應充分發揮協調服務職能,扶持相關單位進一步對綠色種植技術進行系統化研究和完善,使綠色種植技術簡易化、便捷化,以便能夠更好地得到推廣應用,以促進綠色農業健康發展。
目前,我國農業綠色健康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基于對風險的規避,政府對綠色種植技術的推廣工作還未大規模開展,基層農業勞動者對綠色種植技術的認知不足,綠色種植技術并未被廣泛應用。對此,政府應建立起示范帶頭作用的綠色種植技術典型示范區,讓基層農業勞動者確實了解到綠色種植技術的應用效果,以提高人們對綠色種植技術的接受度和應用積極性,更好地促進綠色種植技術的推廣應用。除此之外,建立綠色種植技術示范區,通過相關典型示范作業,將技術理論轉為實際應用,可使基層農業勞動者更好地了解綠色種植技術的本質,更容易、更全面地掌握新技術的內涵與實際應用方法。
農業信息流通與普及不夠暢通對稱,市場自行調整的功能難以有效發揮。因此,在綠色種植技術的推廣應用過程中,政府應加大對新技術推廣應用的扶持力度,發揮出高效引導職能。政府可研究出臺有關新技術推廣應用的惠農政策與措施,以便更好地開展宣傳推廣工作,激發基層農業勞動者對新技術應用的積極性。
綠色種植技術的推廣應用,不僅能夠保障食品、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維護人民大眾的人身健康權益,促進社會生態的穩定,而且能促進我國農業健康發展,提高基層農業勞動者的經濟收入。因此,綠色種植技術的推廣應用對促進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