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視唱練耳在高校音樂專業課程中是至關重要的一門課程,是所有音樂課程的基礎課程,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專業素養。在實際教學應用中,為突出其實用性,視唱時采用首調唱名法替換固定調唱名法,降低了學習難度,提高了學習成效,為各個專業領域的學習奠定了基礎。首調唱名法的教學會降低視唱練耳課程“視唱”這一環節的難度,大大提高了這門課程的實用價值,使學生們能夠直觀地體會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
【關鍵詞】視唱練耳;首調唱名法;固定調唱名法。
【中圖分類號】G613.1?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22-0008-03
【本文著錄格式】張譯丹.首調唱名法在視唱練耳課程“視唱”環節中的運用[J].北方音樂,2020,11(22):8-10.
視唱練耳是一門音樂專業必修的課程之一,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音樂綜合素養,對音高、音準、節奏掌握的程度。這門實踐課程的實際成效直接作用于音樂學習各個方面,降低聲樂、器樂的譜例視唱的難度,提高合唱各個聲部的準確度等。
對視唱練耳課程中,“視唱”時我們通常是在五線譜上,以固定調唱名法的方法為標準進行練習,而固定調唱名法建立在絕對音高的概念上,唱名與音名是統一不變的。學生拿到譜例視唱,由于五線譜是固定音高的記譜方式,所以對于有調號的譜例音準的把握是比較困難的,本篇論文主要論述如何將首調唱名法運用在五線譜視唱當中。
一、首調思維的培養
對音樂作品進行演繹時,器樂作品必須嚴格按照五線譜的實際調號、音高、變化音去演奏,因此,學生會按照實際音高的固定調思維進行思考;聲樂作品大多是簡譜,音高會由于定調的變化而產生變化,此時有難度的是其藝術指導(鋼伴)的處理,而演唱者的視唱是基于首調思維進行思考的,除主音音高位置不同之外,音準與節奏等方面并不需要做出改變。那么,在五線譜視唱有升降號的譜例時,我們必須將聲樂作品首調思維方式帶入其中,使視唱簡易化、模式化。
首先,我們要清楚唱名與音名之間的關系。音名是固定不變的,是每一個音的專屬符號,不可張冠李戴;唱名是可變的,我們以C調系統為基礎將七個自然音級從do唱到si,當譜例有調號時,我們可以以所視唱變調后的大調式的主音為do進行視唱。如譜例為一個升記號,則變調后的大調式(G大調)的主音G音為do,那么音階G-A-B-C-D-E-#F唱成C-D-M-F-G-A-B,這降低了視唱音準的難度,但卻增加了轉換為首調唱名法進行視唱的難度,所以我們一定要先培養好自己的首調思維,為將來視唱打下基礎,做好鋪墊。
二、音級、首調唱名法在各個調上的應用
視唱這一門課程一般譜例都以“五線譜”記譜,視唱時對于聲樂專業以及民樂專業等簡譜譜例運用較多的學生來說是十分困難的。在實際的運用中,首調唱名法的優點要遠遠高于固定調唱名法,我們致力于培養實際應用型人才,固定調唱法由于調號的改變會直接生成許多變化音級,這在直接視唱時是非常困難其掌握音高、音準的,而首調唱名法建立在相符音高概念上,所有大調的I級主音都唱“do”,更符合實際運用的需求。
移調是五線譜以首調唱名法視唱的一大難點,要想熟練地拿到五線譜就將其準確無誤地唱出來,我們中提前了解各個調式的音級,并以首調唱名進行視唱。常用調式與音級對照如下表:
如圖所示,若用固定調視唱法進行視唱,每個調都會由于調號的變化而產生變音,這增加了視唱的難度;若用首調視唱法進行視唱,每個調的主音都為I級,調號帶來的變化音級用首調唱名法皆不需要調整,降低了視唱的難度。
三、首調唱名法視唱的方法
對對有調號的譜例進行視唱時,用首調唱名法替換固定調唱名法進行練習更符合實際教學的運用,在練習時我們首先要看清楚視唱譜例的調號,再根據其調式調性對照音級,大調式的主音為I級,唱作“do”,小調式的主音為I級,唱作“la”,最后將每個音符的音級以此類推進行視唱練習。
例如:F調譜例在視唱時調號為一個降號(bsi),要想用首調唱名法進行視唱,首先要搞清楚F調與C調之間的關系:“F”音下方純四度為C調的“do”,那么樂曲視唱時整體向下移純四度就是首調唱名法。
高校視唱練耳課程設置的目的是讓學生快速掌握學習的方法并能夠運用到實踐之中。學生畢業之后,在長時間不做有調號視唱的訓練的情況下就會導致生疏,繼而造成視唱音準、音高等方面的不準確。不論將來就業后是做教師,還是做專業樂手、歌手,我們都需要有能夠直接唱準譜例的能力,尤其是給他人做示范時,更需要快速、精準。因此,首調唱名法視唱的方式更適應于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能夠為社會輸送應用實踐型人才,讓這門課程更具意義。
當然,以上都是從宏觀上論述視唱練耳課程中首調唱名法的優點及視唱方法,它的具體練習過程以及難點卻沒有展開探討,接下來將重點對其進行講解。
練習過程分為三步:一為構唱音階;二為構唱音程;三為視唱譜例。音階構唱時要弄清楚要進行視唱的是什么調的音階,接下來大調式的主音(I級)唱作“do”,構唱音階“do re mi fa sol la si do”,如若是小調式,則其主音(I級)唱作“la”,自然小調構唱音階“la si do re mi fa sol la”,和聲小調則要注意其導音的變化,這個變化音并不是調號所帶來的,因此五線譜上也會單獨標記,構唱音階“la si do re mi fa #sol la”。
若為G調譜例視唱時,當譜例為大調式(G大調),那么本身音階應唱為“sol la si do re mi fa sol”,則用首調唱名法進行視唱時G音唱為“do”,音階變為“do re mi fa sol la si do”;當譜例為小調式(e和聲小調),那么本身音階應唱為“mi fa sol la si do #re mi”,則用首調唱名法進行視唱時E音唱為“la”,音階變為“la si do re mi fa #sol la”。
音程構唱時要注意由易到難,先從純一度音程,即同音反復唱起,到大小二度音程、大小三度音程、純四純五度音程等,增減音程的構唱在唱好原本音程的基礎上再進行練習。
譜例視唱時要注意第一時間在大腦中對固定調樂譜的音高按照其度數對應關系進行轉換,并且直接以首調唱名法視唱出來。
首調唱名法看似簡單易懂,便于實際操作,但依舊有難點需要克服,一是移調,二是除調號外的變化音級的視唱。
移調是指音樂整體從一個調移高或移低到另外一個新調,首調唱名法視唱有調號的譜例時相當于利用移調的方式進行視唱,這個過程剛開始需要時間進行轉換練習,想要在第一時間做到確定調性——找到音級對應關系——固定調轉換為首調——視唱譜例,需要大量的練習,熟能生巧,一個調能夠熟練運用后再到另外的調上進行練習。
例如,以首調唱名法視唱歌曲《新年好》,其譜例調式調性為G大調,主音(I級音)為G音,應唱為“do”,利用移調的方法可知,G音上方純四度為C音,若將G音唱為“do”,則G大調譜例的每個音都需要向上方移高純四度,那么整首樂曲相當于整體向上移高了純四度。在大腦中快速將此例的固定調轉換為首調之后進行視唱,以簡譜為例如下:
除了移調之外,首調視唱法的難點還有除調號外變音的視唱。人們在使用五線譜時大多習慣于固定調識譜,五線譜的調號雖然會改變音的高低,但在五線譜記譜時由于調號已經產生了改變,因此這些音的記號改變在首調視唱讀譜時是不存在的,但除調號外的變音記號用首調唱名法視唱時也要相對應的唱出其升降號的改變,如G調的調號為升“fa”,因此,按照首調唱名法進行視唱時所有的升“fa”都讀作“si”,但如果譜例中出現了除調號外的變音升“do”,則首調唱名法視唱時這個音唱作升“fa”,其他變音用首調唱名法進行視唱的方法同理可得。
首調唱名法雖然不能夠完全代替固定調唱名法,但首調唱名法的實用性卻遠遠大于固定調唱名法,它的教學會使視唱練耳這門課程更為簡單。
學聲樂的學生在學習新的聲樂曲,尤其是五線譜的曲譜時,不需要摸索其調式調性下的旋律,不需要考慮變音帶來的難度,能夠直接通過首調唱名法的方式,利用移調的轉換方法準確地唱出樂曲的曲調,省去了煩瑣的因為音準問題而浪費掉的學習時間,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并且,樂曲旋律的準確度也比固定音調視唱更為準確。除此之外,首調唱名法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如果因為學生的聲音音域問題需要做調式調性的改變,那么學聲樂需要因此而重新需要學習,只需換個調按照首調唱名法進行學習就可以了。
學器樂的學生對五線譜較為熟悉,但其思維卻是固定調思維,在拿到新的樂曲時往往會直接彈奏而忽略了視唱這一步,對于曲子的學習、檢驗都沒有很好的鋪墊。因此,拿到新的樂曲時要先進行視唱,大致了解樂曲旋律的起伏、風格,首調唱名法同樣降低了視唱難度,讓學生能夠第一時間快速、便捷地了解樂曲的旋律特征,從而更好地進行彈奏練習。
首調唱名法的實用性在合唱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合唱有幾個聲部同時進行,音準成為了合唱作品是否完整的一個重要依據。如若作品是C調則較為簡單,一旦樂譜有調號,則增加了合唱的難度,用固定調視唱法進行視唱的話可能本身的聲部旋律唱準都有問題,更何況還要進行合唱,此時,首調唱名法的作用就會非常大,學生們學習時就不會僅僅因為自己聲部的音準而花費過多的時間,簡化作品難度,提高作品完成度,合唱才會更高質、高效。
一首作品絕不僅僅是一調到底,有很多作品中途會產生轉調,此時進行視唱,若用固定調視唱法雖然音高位置不需要做改變,但是由于調號的變換造成的變音會更多,難度會更大,學生更不容音唱準。若改用首調唱名法進行視唱,一旦找到調的變化與其級數的對應關系,首調唱名與固定調音名的度數變化關系,利用移調的方式進行視唱,音準方面將會提高很多,唯一比較有難度的是變調之后的標準是不同的,需要及時做出調整。如一首樂曲主調為G大調轉D大調,此時開始在G大調上,G音(I級音)唱作“do”,轉調位置處若結束在D音上,那么應該唱作“sol”,但這個音之后旋律轉到了D大調上,那么D音(I級音)唱作“do”,我們只要找到前后調轉調處音的關系就能直接用首調唱名法視唱D大調,主調G調落在的D音上,剛好是后調的主音,因此前面G調的D音唱“sol”的同時大腦中要將其唱作“do”來銜接前后調,后調視唱時變為以D音唱作“do”這一標準就可以完美的進行轉換了。
高校的教育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更是讓他們學會未來在社會上就業、生存下去的技能,因此,是否實用成為我們教學要考慮到的必不可少的內容。首調唱名法能夠讓學生將視唱練耳這門課程所學技能完美地應用于自己的專業實踐之中,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吸收專業知識,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首調思維,訓練學生的首調唱名法的視唱方法,為其專業的學習、未來的就業鋪好道路。
作者簡介:張譯丹(1993—),女,漢族,山西太原,碩士,研究方向:作曲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