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峰
朋友在老家經(jīng)營著一個大果園,種植了近20畝蘋果樹。她家的蘋果又紅又甜,咬一口,不止有果實的甜蜜流淌,還有綠葉的清香和花朵的芬芳,都會在你的唇齒間彌漫。由于品相好,味道佳,她家的蘋果還沒有成熟,就接到了許多訂單。
她喜滋滋地告訴我,今年又可以賺一大筆錢了。看著她幸福的表情,我不禁想到了3年前的一樁舊事。
3年前,朋友老家的蘋果風靡全國。全國各地的客戶,紛紛從網(wǎng)上訂購。于是許多人家便以次充好,甚至撿了掉在地上的爛蘋果也混充好的裝箱賣了出去。
而朋友卻不敢這樣,在裝箱之前她一定親自檢查每一枚果子。有蟲眼的不要,有疤痕的不要,個頭小的不要。經(jīng)過朋友親手篩查的蘋果,是蘋果,卻不僅僅是蘋果,而更像是經(jīng)過精致匠人精心打磨的藝術品,令人賞心悅目,愛不釋手。
那年,別人家的蘋果賣了很多錢,有不少人家開上了豪車。而她的收入并不多。有人嘲笑她傻,有人笑她癡。她說:“將心比心。如果你是顧客,打開花高價購買來的果箱一看,呈現(xiàn)在眼前的是幾枚爛果子,并且散發(fā)出陣陣難聞的酸臭味,你該會多么生氣,你一定會恨恨地咒罵黑心的果農(nóng)。這樣的事情咱可不敢做。”
第二年,蘋果依舊大獲豐收。那些欺騙坑害顧客的果農(nóng)卻再也沒有人來購買蘋果了。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蘋果爛在樹上,個個心急火燎,嘴上布滿了燎泡,還有的坐在蘋果樹下著急得哇哇大哭,那可是他們大半年的血汗呀。
而朋友的蘋果卻供不應求,訂單雪片似的向她飛來。原先嘲笑她的那些人無奈之下,只好跑來求她收購自己的蘋果,并且許諾說以半價出售。
朋友莞爾一笑:“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我知道你們這幾個月流了多少血汗,付出了多少辛勞,我怎么能趁機打劫,侵吞你們的勞動果實呢?”
于是,朋友依舊秉持“三不要”的原則,幫助鄉(xiāng)親們賣出去很多蘋果,把他們的損失降到最低。而她自己也大大賺了一筆。
誠信是金,是一個人身上最寶貴的品質(zhì),也是一個人千金不換的財富。一個人擁有了誠信,便擁有了發(fā)家致富的金鑰匙,也擁有了事業(yè)騰飛的有力翅膀。
(盛榮摘自《甘肅工人報》
2020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