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銀卯 孫有富
燙發能使頭發呈現卷曲效果,改變頭發形狀、走向,是很多時尚人士打造百變造型的美發方法。
冷燙劑由“兩劑”構成
冷燙劑是冷燙發時使用的燙發劑,是較為常用的燙發劑。使用時應先把頭發洗凈,然后將頭發用模具成型,涂上冷燙劑,維持半小時左右,再用水沖洗干凈,涂上氧化劑定型。
冷燙液有粉劑型、乳劑型、水劑型和氣溶膠型等不同形態。其中,水劑型使用最方便,也是使用最多的劑型。依據冷燙原理,目前大多數冷燙劑一般由“兩劑”構成。
第一劑以還原劑為主要成分,為使還原作用更有效,一般還加入堿劑、表面活性劑、穩定劑及其他添加劑。
還原劑:其還原作用可以切斷頭發蛋白質之間的二硫鍵,從而使頭發軟化,易于彎曲變形。
堿劑:堿性物質的功能是提高燙發制品的pH值,提高還原劑的還原能力,使得毛發松軟,增強卷發效果。
表面活性劑:對冷燙劑有效成分起到滲透、乳化作用。
穩定劑:冷燙劑的第一劑以還原劑為主要成分,添加乙二胺四乙酸鈉等螯合劑,可以防止還原劑被金屬離子氧化。
其他添加劑:為減少頭發由于化學處理所引起的損傷,冷燙劑中一般會添加多種油性成分及潤濕劑、護發劑等,如具有修復頭發功效的氨基酸類物質。
第二劑為中和劑,以氧化劑為主要成分。其作用是修復頭發中被切斷的二硫鍵,對卷曲的頭發起固定、定型作用,還可除去頭發上余留的冷燙劑。
熱燙劑通過加熱發揮作用
熱燙劑是熱燙發時使用的燙發劑。使用時先將頭發洗凈,用模具成型后將熱燙劑均勻地涂于頭發上,然后利用專用工具加熱,維持半小時左右。加熱完畢后,以水或稀酸沖洗殘留在頭發上的堿劑和還原劑,使頭發恢復原來的pH值,待干燥后即能保持造型。
熱燙劑按形態可分為3種,即水劑、粉劑和乳劑。其中,水劑配制方法簡單,燙發使用方便,但燙后頭發滋潤性不足,燙發液容易滴流而污染衣服和皮膚。粉劑配制方法簡單,產品儲運攜帶方便,但在燙發時須先加水調制成液體后才能使用,具有使用不便、易污染衣服和皮膚、對頭發缺乏滋潤等缺點。而乳劑則克服了水劑和粉劑的不足,是較為理想的燙發產品,由于其中加入較多的滋潤物質,對頭發有良好的滋潤效果,且在使用時不易污染皮膚和衣服。但不論是水劑、粉劑還是乳劑,熱燙時都需要加熱才能發揮作用。
熱燙劑的卷發效果與加熱溫度、作用時間、燙發產品濃度、pH值等均有關系。熱燙時,通常要求熱燙劑pH值在9.5~14之間。
此外,熱燙劑還可加入一些表面活性劑如皂類、磺化蓖麻油等增加其潤濕性,以利于在頭發上涂敷均勻;加入一些油性成分,如脂肪醇、羊毛脂、礦物油等,以使頭發在燙發后留有光澤,不致干枯。
燙發注意事項
燙發時,要注意以下兩類不良反應。
一是要注意物理或化學性頭發損傷。對頭發過度牽引或熱處理等物理損傷,可能會導致短期脫發和斷發,嚴重時還會導致永久性脫發。燙發或頭發拉直過程中使用的化學物質,會使頭發角質蛋白分子間的化學鍵斷裂,這些制劑使用時間過長、過頻或濃度過高,都會減弱頭發彈性,使頭發變脆而易斷。
二是要注意持久性燙發對頭發帶來的損傷。燙發產品在頭皮上停留時間過長,會對頭皮產生不良刺激,但通常是局部不良反應,只局限在過度暴露部位,表現為瘙癢、灼熱、發紅、水腫、滲出或結痂。有的冷燙劑為了中和第一劑中的堿劑,會在第二劑中加入酸,酸、堿都易刺激皮膚,引起過敏等不良反應。使用高pH值燙發產品時,要避免接觸皮膚和眼睛。此外,燙發時間過久,頭發軟化及二硫鍵重新形成的過程通常不完全,會導致頭發容易斷裂。
燙發前,需確定燙發產品是否致敏,選擇正確的燙發劑。燙發過程中,避免讓燙發產品滴到皮膚或衣服上;控制燙發時間,不時檢查頭發的卷曲度,時間過長會讓頭發卷曲干枯,時間過短則頭發彈性不足;控制中和劑的作用時間,作用時間過短,卷發不穩定,卷曲消失快,而作用時間過長,則會導致頭發過卷、顏色變淡,損傷發質。燙發后,應定期使用護發產品進行頭發護理。
此外還應注意,如有以下情況,不宜燙發:對燙發產品或其他化妝品過敏者,燙發易致敏;頭皮破損、頭發分裂開叉嚴重,或長期露天工作頭發已受陽光損害等人群,燙發會導致頭發變干、易折斷;燙發可能會加重脫發,因此脫發嚴重者不宜燙發;剛染、燙過的頭發,不宜在短期內再次燙發;妊娠期和分娩后半年內的婦女,不宜燙發。
(啟明星摘自《中國醫藥報》
2020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