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瑞
摘 要: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帶動了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也推動了網絡科技的發展,在21世紀科技時代的背景下,中國已完全進入信息時代。各個區域之間的通信和交流基本上是通過互聯網進行的,而網絡語言的出現使人們對于個人和網絡發展情況有了深刻的了解,但與此同時,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對漢語言文學也有一定的限制。例如,人們經常使用“難頂”代替“不愉快”,而“枯了”的意思是“你想哭”。因此,應規范人們對網絡語言的運用,推動漢語言文學健康發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對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做論述。
關鍵詞:新時代;網絡語言;漢語言;文學發展;影響
引 言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各行業間通過網絡技術的應用實現了全面的交流與合作。網絡文字的應用在為交流與溝通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對我國傳統漢語言文學的傳承與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網絡交流的過程中,為了增強語言的趣味性與表達效果,通常會使用一些與傳統語言表達形式不同的方式來傳遞信息,這為語言的教學與應用帶來了挑戰。
1網絡語對傳統語言文學的影響
網絡語對傳統語言文學的影響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具體內容:網絡語言在新時代對母語和文學有著一定的影響。網絡語言已在新時代的網絡溝通中充分實現了其功能,這極大地改變了所有人的溝通速度,同時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在互聯網方面,由于交流和聯系的廣泛性,許多上網者已經采用了互聯網的語言進行生活中的具體交流。互聯網的語言經常使用各種方法來表達說話者的目的或情緒,并且與傳統的文學相比,其更具有感官體驗性和情緒體驗性。當今的青年群體更喜歡網絡語言,并經常在日常生活中用其促進交流和情感互動。
2促進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建議
2.1遵循個性化原則
促進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建議之一是遵循個性化原則。語言學習活動必須通過學習者實現,學習者的個體因素起著決定性作用。不同語言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傳統的學習者在性格情感、認知風格以及學習動機等方面都有所不同。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在選擇視聽說課的視頻時,要結合教學大綱和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滿足不同類型的學生要求。在這方面,李子柒“中國風”系列視頻即為廣大國際漢語和中華文化學習者提供了豐富多樣的選擇,其內容涉及到衣、食、住、用、行等諸多方面,畫面呈現角度也有多樣性,這在漢語國際教育的個性化教學中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熱情,使其在有限的時間內,在視頻和教師的輔助下能夠對語言和文化都有感性的認知。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習者為達到學習目標積極尋找、自行選擇適合自己的李子柒中華文化視頻,并推薦給大家。課堂上教師可鼓勵學生談論自己喜歡的部分,分享自己對李子柒視頻的理解,并講述自己的故事,讓學生從虛擬的視頻中走出來。李子柒的視頻畫面感很強,通過她所做的動作,可以大致猜出她所要表達的意思,多數視頻內容難度適中。
2.2防止不良意識形態滲透
促進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建議之二是防止不良意識形態滲透。首先,注重書面話語表達網絡化。就是利用符合網絡環境的語言描述觀點,陳述立場,通過語言的轉化達到網絡意識形態良好的傳播效果,實現網民對黨和政府的理解與支持。其次,創新傳統語言和網絡時代語言的融合。網絡技術的發展使經濟變得全球化的同時,也使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變得更加順暢,傳統語言隨著時代的變遷也在展現出與現實相適應的時代特征,在創新網絡意識形態語言過程中深刻把握傳統語言與網絡時代語言的深度融合。
2.3要注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
促進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建議之三是要注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作者在網絡語言的文化解讀、網絡語言的全球視域及未來發展最后兩章中對網絡語言文化以及未來的發展進行了科學的解讀與合理展望。作者認為,網絡語言的興起、發展都是以我國傳統文化為基礎的,只有增強使用者對漢語語言的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才能推動網絡語言規范化發展,更好地發揮其積極作用。因此,網絡信息背景下的網絡語言在漢語言教學中的應用要注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教學中的滲透,這不僅可以有效發揮網絡語言積極的教學價值,還可以逐步實現網絡語言的規范化,對于網絡語言的長遠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與作用。
2.4對外傳播網絡結構
促進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建議之四是對外傳播網絡結構。在新媒體語境下,漢語言文化的對外傳播應依靠多模態傳播渠道,如論壇、社交網站、微博、微信、云空間等不同媒體,以準確定位受眾。傳播內容應符合新媒體語境的特點,如虛擬性、異質性、匿名性和時效性。在新時期,用戶角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播受眾的身份也從信息探索者轉變為反饋和對話者。智庫要想成為國家的軟實力,除了要充分發揮決策咨詢功能、為國家的科學決策提供智力支持外,還必須具有很強的對外溝通能力。近年來,中國智庫的質量和數量都取得了很大的提升,但中國智庫的成就在國際上的影響仍然相對不足。中國智庫與國際知名智庫在傳播內容和傳播途徑上的合作離不開語言的支持。隨著中國國際交流與合作項目的增多,世界各國對中國的需求日益增加,語言智庫為中國人走向世界、為世界服務、為中國傳統文化和文明服務搭建了平臺。因此,語言智庫作為傳播中國文化的載體,通過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可以擴大傳播的影響,增強中國文化的傳播
效果。
結 語
總而言之,隨著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以及新事物不斷涌現,如何控制互聯網上語言的使用和傳播,以及如何利用互聯網來吸引大量的年輕人做出決策,幫助人們讀書并且學習傳統文化已經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 李瑛.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2:200~201
[2] 徐晨.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及意義[J].電腦迷,2018,10:168
[3] 趙世舉.關于國家語言智庫體系建設的構想[J].語言科學,2014(1):15-23.
[4] 陳明琨,陶文昭.文化自信視閾下的新時代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建構[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8(6):96-1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