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長倫
(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農業農村局,山東臨沂 276300)
蔬菜是人們每天必不可少的食物,隨著社會的發展,消費者對蔬菜安全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因此無公害蔬菜存在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無公害蔬菜主要是指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等有害物質含量不超過國家標準,食用后不會危害人體健康的蔬菜。從狹義上講,無公害蔬菜主要是指不受有害物質影響和污染的蔬菜[1]。
無公害蔬菜的病蟲害防治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必須以預防為主,將預防和治理有機結合起來。物理防治、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對病蟲害的作用效果較慢,但對環境的污染較小,可以與效果較快的化學防治結合起來,以促進無公害蔬菜的生產。本文介紹了無公害蔬菜病蟲害的綠色防治方法,如物理防治、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以期為無公害蔬菜的生產提供參考。
物理防治是利用各種物理因素、機械設備或工具來防治病蟲害。該方法具有簡單、方便、經濟有效、副作用少的優點。因此物理防治在無公害蔬菜生產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常見的物理防治措施有設施防護、殺蟲燈、粘蟲板、性誘劑誘殺、食餌誘殺等。
在夏季覆蓋塑料薄膜、防蟲網和遮陽網,能防雨、遮陽和防蟲,還可減少病蟲害的發生[2]。遮陽網具有遮光、降溫、防雨、防蟲、增產等多種功能;防蟲網不僅可以改善蔬菜種植區域的光照條件,而且可以通過將蔬菜與外部環境隔離來降低蟲害的風險,可以防治多種害蟲,如菜青蟲、小菜蛾、甘藍夜蛾、斜紋夜蛾、蚜蟲等。選擇防蟲網時,要注意根據不同的蔬菜品種和要防治的病蟲害類型選擇不同的孔徑。覆蓋防蟲網在種植無公害蔬菜方面可以有效減少所需農藥的用量。
光誘捕是利用趨光性誘捕、殺死害蟲的一種方法。用于誘殺害蟲的殺蟲光燈有黑光燈、高壓汞燈、雙波燈等[3]。如頻振式殺蟲燈配置一定波長的頻振燈管,發出的光源能誘集趨光性害蟲,當害蟲碰觸到燈外的高壓電網時會立即被擊殺,可誘捕的害蟲主要包括斜紋夜蛾、甜菜夜蛾、銀紋夜蛾、地老虎、甲蟲等。在目前可行的病蟲害物理防治方法中,殺蟲燈需要投入的資金、勞動力最少,效率高,基本上沒有副作用,可以說是一種最安全、最環保的防治方法。使用殺蟲燈,根據蟲害的發生時間確定安裝及開燈時間,根據作物的實際高度調節安裝高度,低矮的蔬菜類安裝高度也要低一點,以提高誘殺效果且兼顧飛翔能力弱的害蟲。
粘性板通常為黃色和藍色粘板,是一種防治害蟲的物理方法,利用害蟲對顏色的趨向性來吸引和殺死害蟲。黃色粘板可誘捕蚜蟲和粉虱等,藍色粘板可誘捕瓜類薊馬。對于瓜類或西紅柿等蔬菜,可以選擇熒光黃;辣椒可用熒光黃或藍色板;茄子可選擇藍色板[4]。
性誘劑誘殺是利用有害生物的性信息素,通過氣體的揮發和擴散來迷惑或干擾雄性害蟲,降低或阻止交配過程,來達到阻止害蟲繁殖、降低害蟲密度的目的;使用得當可以達到長期的防治效果。性引誘劑對斜紋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等害蟲具有良好的誘捕作用[5]。
食餌誘殺是利用害蟲的趨化性,將其所喜歡的材料制成誘餌,吸引它們集中進食再進行消滅[6]。某些病蟲害偏愛甜味、酸味或臭味的物質,這種生物學特性可用于捕獲害蟲。例如,具有甜酸味的發酵產品可與性誘捕劑一起使用,以增加誘捕病害蟲的品種覆蓋度,例如糖醋液可以誘殺小地老虎、黏蟲、金龜子、鱗翅目類等害蟲,糖醋液配制的比例一般為糖:醋:酒:水為1:4:1:16,使用時可以結合性誘劑;臭豬肉和魚吸引蒼蠅;馬糞、麥麩會吸引螻蛄。
生物防治是隨著生物科技的發展而興起的一種綠色、環保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生物防治主要通過保護和利用自然界害蟲的天敵、繁殖優勢天敵、發展性激素來防治蟲害等。
生物農藥是利用各種生物及其代謝物來實現對病蟲害的防治,生物農藥并非化學合成,因此與傳統農藥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并且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目前已經得到廣泛應用的生物抗生素農藥有赤霉素、春雷霉素、阿維菌素、多抗霉素等。除此之外,蘇云金芽胞桿菌(BT)乳劑可以有效殺滅綠僵菌、蔬菜青蟲菌等;5406 激抗劑不僅可以防治病蟲害,還可以提升產量;農用鏈霉素可防治多種細菌性病害,井岡霉素可防治蔬菜炭疽病、白絹病等[7],在農業生產中應用也較廣泛。
使用自然界的有益昆蟲或人工釋放的昆蟲來控制有害生物,如果赤眼蜂防治菜青蟲、小菜蛾、斜紋夜蛾、棉鈴蟲和其他鱗翅目害蟲;由蜜蜂防治粉虱、蚜蟲等;用掠食性螨蟲預防和控制薊馬、紅蜘蛛等;小繭蜂可用于防治蚜蟲;瓢蟲、食蚜蠅、獵蝽也是掠食性昆蟲的天敵。因此,注意保護天敵有利于病蟲害的防治[8]。
昆蟲有許多致病微生物,可以利用這一點來防治病蟲害,有些還可引起昆蟲種群的流行病,從而達到長期的防治效果[9]。例如,細菌殺蟲劑BT 可以防治各種十字花科葉菜類害蟲,白僵菌、綠僵菌乳粉劑可用來防控鱗翅目害蟲,昆蟲病毒如甜菜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可防治甜菜夜蛾,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可防治棉鈴蟲和煙青蟲,小菜蛾和菜青蟲顆粒病毒可控制小菜蛾和菜青蟲,阿維菌毒、微孢子蟲等原生動物可防治多種害蟲。
選擇種植地時,首先要注意遠離工業污染源,避免污染蔬菜種植環境,甚至直接危害蔬菜生長[10],如應避免靠近鉛等重金屬生產場所以及造紙、紡織、染色等重污染行業。另外選擇種植地點時,應注意蔬菜自身生長對環境的要求,以確保光照、溫度、水源、土壤等環境因素能夠滿足蔬菜生長的需要。
連作不但會增加植物發生病蟲害的風險,還會破壞土壤結構,甚至造成土壤板結。因此在種植無公害蔬菜時,必須避免連作,根據實際種植情況科學輪作。輪作播種期要避開病蟲害高發期,注意清理作物周圍的生長環境,以免新作物感染前一季作物遺留的病蟲害。例如不同科的蔬菜進行輪作,可以使病原菌失去寄主或改變其生活條件,達到減輕或消滅病蟲害的目的,蒜、蔥采收后再種植大白菜,可以減輕白菜軟腐病;還可將根系不同的作物輪作,如將茄果類、瓜類、豆類等深根性作物與綠葉菜類等淺根性作物輪作,可以充分利用土壤養分。
選擇要種植的蔬菜品種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選擇適宜的種植環境,在考慮種植地實際自然環境的前提下,選擇種植適宜的蔬菜品種;(2)根據市場需求選擇經濟效益相對較高的蔬菜品種,能提高種植者的收益[11];(3)在選擇蔬菜品種時,還應注意該品種的抗病蟲害能力,尤其是在自然條件特殊的地區,如干旱區應選擇抗旱品種種植。
蔬菜采收后,病源和蟲卵通常會潛伏在土壤中,當外部環境達到生長的條件時,病蟲害會再次迅速繁殖并導致更嚴重的危害,合理深耕可以破壞適合植物病原體生長和繁殖的環境。要在每次采收后進行深耕,深耕的深度以地下40 cm 為宜,深耕后,利用高溫或低溫來殺滅病源和蟲卵,比如進行暴曬或低溫冷凍,為下一批蔬菜的健康生產創造良好條件。
在了解蔬菜的生長所需環境條件的基礎上,加強蔬菜的種植和管理,并在蔬菜生長出現問題時及時處理,發現病蟲害時及時清除中心病株或病葉,并將病株、病葉等感染部位帶離以防感染其他健康植株。
灌溉應嚴格根據蔬菜生長環境的變化進行[12]。首先根據土壤結構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灌溉方式,如干旱少雨地區可適當進行大水漫灌,多雨地區則注意設置溝渠及時排澇;其次在不同天氣條件下靈活調整灌溉量,降雨多則減少灌溉次數,降雨少則適當增加灌溉量;最后要注意調整不同季節的灌溉時間。此外還要特別注意蔬菜不同生長階段對灌溉需求量的變化。
無公害蔬菜控制農藥施用,并非指完全不能使用化學農藥,而是要在控制病蟲害的過程中,科學合理地使用藥物,從而將蔬菜中的農藥殘留控制在允許范圍內。
禁止在無公害蔬菜生產過程中使用高毒性、高殘留的藥物,例如呋喃丹、甲基1605 等;盡量選擇低毒、低殘留的藥物,如除盡、安泰生等;可以選擇特異性藥物,例如除蟲脲、蟲螨腈等,這些農藥不直接消除病蟲害,但會干擾害蟲的生長、發育和代謝,導致害蟲緩慢死亡,并干擾其繁殖下一代。這些藥物對人和動物的毒性較小,不同種類的病蟲害,對癥施藥和搭配用藥,并交叉引用[13]。
不可長時間使用同一種藥物,以免病原體和害蟲對藥物產生抗藥性[14]。通常情況下,使用2~3 次后必須更換藥物,且必須注意稀釋濃度、施用劑量和噴施時間,不要隨意增加濃度和劑量。
確保用藥科學、合理,延長抗藥性產生的時間,不可長時間使用單一藥液進行預防和控制,且要不斷更新農藥的種類;藥物劑量和溶液濃度必須嚴格控制;且必須嚴格管控用藥頻率和間隔時間;嚴格遵守農藥施用量、施用頻率、施用方法和由農藥施用方法確定的安全間隔。施用后,禁止采摘不符合安全間隔期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