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淑紅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棠張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江蘇 徐州 221113)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的加快,徐州市的城市周邊耕地逐漸被城市建筑所占用,導致耕地面積在逐年減少。而為了滿足城市人口對蔬菜的需求量,只能通過提升設施大棚種植技術的手段予以解決。然而,許多菜農在生產技術方面還存在諸多的問題,有必要對此進行進一步研究。
目前,在很多城市周邊遍布著大小不一的設施大棚蔬菜生產基地,這對于滿足城市人口的對蔬菜的需求起著重要作用。設施大棚蔬菜的結構骨架大多以鋼結構為主,也有部分采用竹結構。無論何種結構骨架,在其上面都需覆蓋保溫塑料薄膜,這是設施大棚蔬菜生產的基礎環節。當然,設施大棚蔬菜的生產還需要其它多項技術配套,比如種植時間的把握、溫度的控制、施肥方法、起壟栽培、土壤翻整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等,只有嚴格掌握生產過程中的每一項技術,才能確保大棚蔬菜基地的穩產、高產。
徐州隸屬于江蘇省,地處華北平原東南部,境內地形以平原為主,土質肥沃,水源充沛,氣候四季分明,適宜蔬菜種植。因此,江蘇省將徐州規劃為設施大棚蔬菜主產區,目前全市設施蔬菜栽培面積9萬多公頃。然而,在設施大棚蔬菜生產技術方面,徐州市很多農戶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為了達到蔬菜的快產、高產的目的,很多農戶盲目施肥,沒有根據不同的蔬菜種類、生長季節施用不同的肥料品種,施肥量也大都超標,以致于造成土壤板結、鹽漬化現象嚴重,這不利于大棚蔬菜的可持續發展。
與自然環境下蔬菜生產技術不同,設施大棚蔬菜生產的溫度、濕度控制是確保蔬菜正常生長的核心環節,而在蔬菜實際生產過程中,(溫度是影響春季大棚蔬菜的主要因素。如果農戶不注意氣象信息,突如其來的降溫可能會造成蔬菜落花、落果,嚴重時甚至造成絕收。除溫度外,濕度也很重要。有時春季大棚內溫度高,棚外溫度低,整個大棚處于相對密封的環境中,棚內土壤水分蒸發會使濕度較高,引起蔬菜病蟲害蔓延。)溫度控制過低是很多農戶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造成蔬菜根系不發達,生長緩慢,從而降低了蔬菜產量。
設施大棚蔬菜基地同樣存在病蟲害威脅,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大棚蔬菜質量和產量,為此,部分農戶采取大量噴灑農藥的方法,當然,農藥噴灑可以有效防治病蟲害對蔬菜的危害,但是,如果農藥噴灑量過大,勢必造成蔬菜品質的下降,而且對人類健康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在設施大棚蔬菜的生產過程中,田間管理是一項長期性、綜合性的日常工作,如果忽視田間管理,蔬菜基地的生產就會出現惡性循環。比如部分農戶在同一土壤連年種植同一種蔬菜,造成土壤肥力下降,部分農戶在日常管理中忽視棚內通風,造成病蟲災害的滋生。
對于不同的蔬菜品種,需要搭建不同類型的大棚,這是蔬菜種植之前必須解決的問題。目前,市場上的棚膜類型多種多樣,除了常見的聚氯乙烯棚膜類型之外,另外還有聚乙烯、EVA 膜等類型,這些不同材料制作的棚膜,其功能作用也不相同,因此,棚膜類型又可劃分為無滴膜、半滴膜、消霧膜等,而這都需要蔬菜種植人員根據不同蔬菜品種的生長規律和不同的季節變化,采用不同的棚膜類型。以西紅柿種植為例,由于該蔬菜具有喜光喜溫的特性,因此就宜選擇聚乙烯膜或EVA膜,同樣,茄子對光線、溫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以選擇透光率高的EVA膜為宜。
雖然設施大棚蔬菜的栽培環境可以人工控制,但同樣需要遵循種植時間,種植時間是否適宜,直接決定著蔬菜產量的高低。與自然環境下的蔬菜種植時間類似,設施大棚蔬菜的種植時間也是以春季前后為佳,這個時節種植的蔬菜,其產量高于其它季節。目前,一年一茬的蔬菜品種約占3成,一年二茬的蔬菜品種約占7成,一年一茬的蔬菜以10月上中旬為定植期,一年二茬的蔬菜以7月上中旬為定植期,那么第二茬的蔬菜種植時間就正好處于12月至次年1月期間。
設施大棚蔬菜的生產是否能達到高產的目標,田間管理技術顯得尤為重要,日常的灌溉排水、溫度控制、合理施肥、土壤翻整等工作,是田間管理技術的重點環節。
首先從灌溉排水技術來看,徐州市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相對豐沛,在旱季要適當的增加澆水頻率,確保蔬菜對水份的需求;而在雨季則要注意排水,防止出現蔬菜爛根、漚根現象出現。
其次從大棚內的溫度控制來看,在夏秋之時,徐州地區的溫度高、濕氣大,特別是在陰雨天之后,地面溫度迅速升高,而這時就需要及時掀開大棚薄膜,讓棚內熱氣得到充分散發,否則,蔬菜極易出現萎蔫現象。
再次從合理施肥角度來看,一是要施加足量的有機肥,有機肥以腐熟的基肥為主,同時,在蔬菜不同的生長期再施以不同數量的氮、磷、鉀肥料,其中,三元復合肥、磷酸二銨等是大棚蔬菜常用的速效肥。
另外,每年需要對土壤進行深翻整地,這不僅可以有效殺滅土壤中的蟲卵、害蟲,而且還可以提高蔬菜產量,當然,土壤翻整之后,采用輪作、間作套種、更換蔬菜品種等方式,對蔬菜病蟲害也能起到相互制約的作用。
目前,農作物嫁接技術得到了進一步推廣應用,而蔬菜采用嫁接技術同樣可以增加產量。蔬菜嫁接技術不僅成本低廉,而且操作工藝也不復雜。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黃瓜、茄子、辣椒、西紅柿這4種蔬菜品種的嫁接技術相對完善,以黃瓜嫁接為例,可以采用靠接、插接、劈接等方法將黃瓜種苗直接嫁接到南瓜根系之上,嫁接之后,黃瓜的根系更為發達,養份吸收能力更強,可有效防止黃瓜常見的枯萎病;而辣椒在夏季多雨時節容易出現大面積枯萎現象,而采用嫁接技術之后,辣椒疫病基本上能得到控制;傳統栽培技術下茄子容易出現根結線蟲病,而采用托魯巴姆嫁接的茄子,(嫁接后除具有高度的抗病性外,還具有耐高溫、干旱、耐濕的特點,果實品質極佳,總產量提高。)
全地膜覆蓋技術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才引入到我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全地膜覆蓋技術在蔬菜種植中得到普及推廣。對于徐州市來說,冬季的最低溫度約為零下10℃,而0℃以下的時間約為2個月,在此期間的大棚蔬菜很容易受到低溫的影響。而采用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既可以達到增溫,保溫的效果,而且對于土壤水源涵養、防治病蟲害等方面也同樣具有良好的效果。目前,全地膜覆蓋方式有多種,包括平畦、高畦、溝畦、高壟、穴坑等,在具體操作時,需要根據不同的蔬菜生長規律、不同的土壤條件采用不同的覆蓋方式。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聚焦度越來越高,而傳統的家庭農場生產形式,由于其生產規模小,生產技術有限,很難保障城市人口對蔬菜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城市規模擴張的同時,擠占了大量的農業生產用地,靠天吃飯的生產方式也難于有效提升農業生產效率,而只有發展設施大棚蔬菜生產基地進行規模化種植,才能最大限度提升蔬菜產量,保障城市人口的蔬菜供給。
受長期消費習慣的影響,消費者更偏好于天然環境下的蔬菜品種,而對大棚蔬菜的認可度和接受度還有待于轉變。當前,國家倡導科技興農,注重在蔬菜生產中注入更多的科技含量,以此提升蔬菜品質,而新一代菜農的受教育程度相對更高,便于新技術、新方法的推廣應用。因此,從未來發展趨勢來看,隨著設施大棚蔬菜生產技術的不斷升級,有機蔬菜的品質更加優良。
江蘇徐州市的氣候、土壤、灌溉條件優越,發展設施大棚蔬菜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在蔬菜生產過程中,由于部分菜農在設施大棚蔬菜的生產技術方面存在缺陷,以致于蔬菜品質及產量都受到一定的影響,而只有從設施大棚類型選擇、種植時間的合理確定、田間管理的進一步優化等生產技術方面入手,才能有效解決設施大棚蔬菜生產中的的技術問題。而從未來發展趨勢來看,設施大棚蔬菜的生產集中度將更加集中,蔬菜生產過程中也將采用更多的新技術、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