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定光,梁文峰,鄒廣軍
(1.鎮巴縣木材檢查站,陜西 漢中 723600;2.鎮巴縣國有巴山林場,陜西 漢中 723600;3.鎮巴縣國有星子山林場,陜西 鎮巴 723600)
陜西省鎮巴縣的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是從2014年開始的。在這六年以來共完成了6.7萬畝的建設任務。工程建設主要是栽植多種特色的經濟林樹種。截止到現在已經完成了相關的種植活動,并且2014、2017、2018年度任務通過了省級復查,2015年度任務通過了國家核查。為了進一步的解決這片地域長期以來的產出不高,貧困面廣、重視栽植而輕視管理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充分考慮鎮巴縣當前的具體情況,制定激勵的相關政策,鼓勵引導農業新型主體參與工程建設,讓群眾更多的參與在過程之中,更好的依托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提高經濟發展的水平與質量,從而調整鎮巴縣的經濟產業結構,使得鎮巴縣的發展綠色循環可持續。
2014年國家啟動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鎮巴縣搶抓難得的歷史機遇,客服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面對巨大又困難,經過詳細的調查與研究之后,工作的思路也就逐漸清晰起來,逐步探討出了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以“改善生態、青山富民”為目標,堅持與改善生態環境、林業主導產業、林下經濟發展、生態精準扶貧相結合的發展思路。并制定下發了《鎮巴縣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實施方案》,用來指導全縣范圍內新一輪退耕還林工作。在初期主要了解當地的種植情況以及產業結構,在全面了解了相關情況之后,開始針對性地制定了策略。最終在正確策略的引導之下,鎮巴縣對于不適宜種植農作物的土地進行了還林相關工作。
2.1.1 位置鎮巴縣位于陜西省南端,漢中市東南隅,大巴山西部,米倉山東段,被譽為陜西省“南大門”。總面積3437km2。因為地處四川盆地的連接地帶,四周山地環繞。與重慶,四川臨近。如果在交通上可以打破地形上的限制,將會對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非常好的經濟效益。
2.1.2 地形地貌
鎮巴縣的主要地是西北偏高,東南比較低。在25°以上的山坡面積達到了84.4%。境內地形地貌十分復雜多樣。全境范圍跨越了嘉陵江以及漢江兩大流域。這兩個水系貫穿其中,水量十分充足。地形破碎,地勢起伏大。由此影響的交通不便以及人口分布比較分散。
鎮巴縣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平均氣溫13.8℃,無霜期236天,年均降水1250~1350mm。雨熱條件比較好,這種氣候條件光熱條件比較適宜,農作物的生長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比較方便的光熱條件,其地區內生產的農作物質量比較高,品質比較好,有比較好的品牌效應。
鎮巴縣下轄19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共181個行政村(社區)。2019年實現生產總值92.45億元,其中,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33.2億元,林業產值2.7億元。
2.3.1 基礎設施
在2016年鎮巴縣建成了210國道西鄉堰口至縣城的二級公路。即將于今年年底建成的西鎮高速公路成功地縮短了兩地交流溝通的時間方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全縣公路總里程3006.561KM,行政村通暢率達到了96%,這5年增長速度特別的快。5年凈增長達到了22%,每平方公里的通車里程達到了74.3km。說明鎮巴縣的公路建設是比較完善的。這樣對地區內經濟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方便區域內部之間的交流以及與外部地區的往來。
2.4.1 農業
鎮巴縣內的農業構成主要是以種植業和畜牧業為主。其中茶葉和生豬兩個產業占比十分重要。茶葉的種植已經達到了12.65萬畝。更是在2016年被評為中國名茶之鄉,由此可見,茶葉在當地經濟發展的過程之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作用。農業的生產結構比較單一,經濟附加值比較低,但是品牌效益比較好。
2.4.2 工業
在2019年鎮巴縣的工業總產值達到了62.94億元。增長幅度是2011年的10倍。5年內完成的項目投資數量達到了19.9億元。鎮巴縣縣內的煤礦資源十分豐富與之相關的產業發展比較完備。能源的開采促進了重工業的發展,對當地在經濟發展的初期階段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3.1.1 對農業的影響
鎮巴縣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最大的影響還是在農村農業上面的影響。將已有的耕地農業用地轉換成林業用地,將原本在土地上種植的農作物換成樹木。這直接的導致了農業用地的減少以及相應的農作物產量的減少。農民在土地上,農作物上獲取的經濟效益減少。獲益的對象發生了改變,由原來的農作物轉變為現在的林業作物。也有相應的積極作用,將原來的耕植用地轉變為現在的林業用地。森林可以對當地的氣候造成一定的調節,可以修復生態、涵養水源。這將改善當地的氣候條件對留下來的農業用地進行反哺,提高他們的品質質量。
3.1.2 對工業的影響
因為鎮巴縣新一輪退耕還林的相關工程的實施。體現了順應綠色發展,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發展理念。這將對有污染有破壞,對資源浪費較大的工業有非常多的限制性因素。這將倒逼企業改革,樹立綠色發展的理念,節污減排。從而對環境的破壞,對資源的浪費降到最少。使得當地制造廠廠商調整自己的發展策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自己對環境的破壞力度。
3.1.3 對產業結構的影響
新一輪退耕還林項目的開展使耕地數量減少,農業在原本的產業結構中的比例減少。林業面積相應的增加。而且因為綠色發展理念的樹立,對于工業發展也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影響。使得原先的污染較重,對資源浪費比較多,環境破壞比較大的重工業在原先的產業結構之中占比縮小。使用清潔能源對于環境影響比較小的輕工業加工業發展占比逐漸上升。經濟產業結構逐漸良好,經濟發展水平質量逐漸提升。
3.2.1 加快現代化混合產業的發展
傳統的農業發展條件下,組織規模小,生產分散,不宜擴大再生產,鎮巴縣的新一輪退耕還林項目一方面推動不適合農業用地增值用地的土地轉為林業用地。讓林業用地反哺農業用地,提升農業用地的水平與質量。一方面在結構調整上,農業與林業并重,生產與保護并重。極大地推動了現代化的混合農業的不斷發展,調整了原本傳統的經濟效益比較低的傳統農業模式。去除了經濟效益低的部分增添了新形勢的經濟收益渠道。
3.2.2 加快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
鎮巴縣通過減少不適宜發展農業的農業用地用于發展林業。一方面提高了農業的生產效率,質量與水平在另一方面也推動了地區內林業的發展,使得農業的結構更加多元化,從而使得地區內部農業人員的收入來源也是逐漸多樣化。因為農業的不穩定性,其受外部因素影響特別的大。通過發展多元化的農業產業可以降低風險,從而提高地區內部農業抵抗不確定因素的承載能力。通過新一輪退耕還林等綠色發展的理念,對地區內重工業發展的企業進行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一方面保護了地區內的環境,另一方面加快了地區內部工業加工業制造業的高質量綠色的發展。順應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對地區內部的產業結構進行了合理的優化配置。進而提升了地區內經濟發展的水平與質量。
鎮巴縣的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對于鎮巴縣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方面促進了鎮巴縣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提高了農業的發展水平與發展質量。順應了時代綠色發展的要求,增強了該地區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優化了農業生產的產業結構,極大的推動了農業生產結構向優向好的轉型。衍生出來的傳導效應會對當地的生態以及工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他依靠對農業的改變,進而改變了當地的生態環境以及工業發展的方向和發展理念。由此可見鎮巴縣的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是一個立體的工程。它將極大地促進該地區經濟的發展,環境的保護,人民生活質量的飛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