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宗軒
(巫溪縣農業委員會,重慶 400000)
巫溪縣堅持“打生態牌、走特色路、念致富經”,充分發揮生態自然優勢,圍繞特色農業產業,大力發展 “三品一標一名牌”農產品。2018年,有效期內農業品牌數是185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129個,綠色食品19個,有機食品13個,農產品地理標志2個,地理標志商標6個,重慶名牌農產品10個,名特新優目錄農產品4個。“巫溪洋芋”、“巫溪洋魚”、“大寧黨參”、“大寧河雞”等品牌在全市及全國范圍具有一定知名度。農產品質量標志申報產量走在全市前列。
“三品一標”農產品種植面積占全縣種植業面積68%以上,2017年底,經市農業統計,我縣“三品一標”農產品有效產量96萬余噸,居全市第一。“三品一標”品牌,已成為促進我縣農業產業發展的動力。總結“三品一標”發展的主要措施是以下幾方面:
“十三五”農業農村發展規劃把農業品牌打造作為一項重要內容進行規劃,把“三品一標”發展和農業品牌創建納入政府工作內容。2016年,出臺《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6年行動計劃》,農業部門制定了《“三品一標”發展實施方案》。發展“三品一標”等農業品牌作為提升農業產業質量、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
印發《質量和標準化工作獎勵辦法》,明確了獲得“重慶名牌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 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的獎勵額度。出臺《關于加快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工作的意見》,明確具體政策措施,指導全縣農產品品牌發展。出臺《關于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實施意見》,就農產品區域品牌培育載體、發展方向、目標任務以及政策措施給出具體定位。
1.3.1 強化基地建設,搭建產業推動平臺
支持生產企業建立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和綠色食品基地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壯大山地特色主導產業,搭建基地與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工企業、畜禽養殖企業的對接平臺,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發展和產業融合發展。
1.3.2 強化產品認證,搭建品牌培育平臺
農業部門專門成立“三品一標”標志申報工作機構。具體承擔 “三品一標”等農業品牌申報、認證、監管、宣傳說等任務。
1.3.3 產銷對接,搭建營銷助力平臺
依托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推介會、市級博覽會等專業展會平臺,引導“三品一標”獲證生產單位積極開展產銷對接,促進“三品一標”的市場營銷,引導產品進入國內外市場。要依托綠色食品電商平臺,充分利用電商平臺拓寬營銷渠道,提高流通效率。
1.3.4 強化技術培訓,搭建智力扶持平臺
組織生產經營主體參加市舉辦的各類“三品一標”培訓班,促使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廣大農民了解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政策法規、“三品一標”生產技術標準及認證管理制度,著力提升當地農業標準化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水平。
鼓勵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等積極參與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制修訂,培育發展農產品團體標準,制定嚴于國家、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圍繞優勢產業,依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等技術要點,制定符合生產單位實際、農民一看就懂的操作手冊,并嚴格按操作手冊生產。把農業標準化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作為重要農產品生產的重要指標。
加強農村面源污染防控,強化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測,重視土壤污染管控,開展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步伐,推進畜禽糞污、回收農膜等的處理。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完成生豬當量畜禽污染治理,廢舊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等回收處理和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推進化肥、農藥使用減量化,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同比持續減少;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技術;發展生態農業,優化種養業空間布局,推行畜沼果、畜沼菜等生態循環農業;推進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推動用地與養地相結合,集成推廣綠色生產、綜合治理的技術模式。開展綜合防治技術試點示范,引導農民采用清潔生產技術。
在“三品一標”等農業品牌監管工作中,監管機構與“三品一標一名牌”獲證單位簽訂《農產品質量安全目標責任書》和《質量安全承諾書》,實行目標責任承諾制管理,明確企業責任,約束企業生產行為。
規范制定《年度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計劃》,科學編制監督檢查方案。嚴格落實檢查執法隨機確定抽查對象、隨機選派抽查人員和向社會公開抽查結果的“雙隨機、一公開”制度。
堅持問題導向,樹立底線思維,保持高壓態勢,針對非法添加、違禁使用、制假售假、私屠濫宰等突出問題,繼續開展農藥殘留、獸用抗菌藥、“瘦肉精”、私屠濫宰、水產品“三魚兩藥”、生鮮乳違禁物質等專項整治行動。有針對性地強化禽蛋中禁用藥物、水產品中非藥物和牛羊肉“瘦肉精”專項治理。
嚴格農藥、獸用抗菌藥準入管理,加強種子、肥料、農藥、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質量監督管理,開展質量監督抽查,對市上公布的不合格產品和企業名單以及對質量水平較低的產品和生產經營企業,納入重點監管對象,加大監管力度。
建立農業品牌認證監管責任制。農業農村委要求各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組織發動本鄉鎮優勢農產品進行“三品一標“等農業品牌認證;要求農產品生產企業在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規模化發展的同時,必須進行“三品一標”標志申報。
落實生產經營主體責任。縣農委與獲得“三品一標”證書的單位簽訂目標責任書,督促檢查生產單位責任任務的落實。
將農產品品牌建設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納入部門和鄉鎮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并對工作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
為推動品牌建設工作,激勵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積極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和品牌農產品申報,扶持農產品品牌培育。對獲得“三品一標一名牌”等認證的農產品給予獎勵。
對取得“三品一標”等農產品品牌認證的單位,在項目、資金支持上給予優先安排和重點傾斜;在龍頭企業的評選、年度考核評優選優上,“三品一標”認證單位優先。對參加市級及市級以上農產品博覽會、農交會、品牌農產品展示展銷會等推介活動的農業企業,給予適當資金補助。
巫溪縣馬鈴薯播種面積40多萬畝、鮮薯產量近40萬噸,均居糧食作物第一位,占全縣糧食結構比重近40%。
巫溪縣將馬鈴薯產業作為脫貧增收的支柱產業,大力推廣“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種植模式,以巫溪縣薯光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為代表的馬鈴薯企業通過抓繁育、建基地、推技術、拓市場等措施,實現了馬鈴薯產業增產增收增效,70%以上的貧困戶通過種植馬鈴薯戶均年增收3500元。
巫溪縣紅池壩鎮九坪村是巫溪縣脫毒馬鈴薯標準化生產基地,九坪村山高坡陡,地理條件惡劣,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只會種植洋芋、紅薯、玉米‘三大坨’,如何實現產業振興?”村里提出:一是將馬鈴薯確立為該村產業振興的“主角”:“村民家家都種馬鈴薯,但疫病常發、產出效益低、商品化率低,為什么?只要我們選對了品種、更新了技術、找到了銷路,小土豆也能變成大金豆!”二是緊“盯”標準化的技術革新:他要求種植過程主推脫毒種薯、減化肥、減農藥的“一推二減”生產技術,通過“統一種薯、統一專用配方肥、統一藥劑防控、統一技術指導”,實現生產標準化。其中,大力推廣馬鈴薯專用配方肥、追施“悶頭肥”,運用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融合、植物免疫誘導等防治病蟲害技術。一切高標準的生產要求,都是為了產出高品質的農產品。提升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是振產業振興的關鍵。
創新機制,鼓勵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與農戶建立穩定的帶動關系,向農戶提供全產業鏈服務,切實提高產業增值能力和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能力。要通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土地托管、訂單幫扶等多種形式,建立農戶與產業發展主體間利益聯結機制。巫溪縣曙光科技有限公司,巫溪縣聚源農業開發公司,巫溪縣云祥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等以吸收農戶務工,增加工資性收入,每個工人年工資性收入20000元以上,顯現了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的作用。
政策、銀行與金融項目支持群眾,支持帶動農戶脫貧致富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吸納貧困戶數給予一定的優惠貼息政策。專項、行業、社會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的“三位一體”大格局,真正建立起其生產經營單位與戶分享產業發展紅利的有效機制。
實踐證明,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實施以品牌+綠色食品品牌為核心的生態化、電商化、標準化、組織化,能有效整合利用資金、電商平臺、技術參與、產業基礎、文化資源、旅游資源等,形成良性互動互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