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上海市崇明區水產技術推廣站,上海 崇明 202150)
淡水小龍蝦的學名是克氏原螯蝦,它的原產地是墨西哥的北部與美國的南部,小龍蝦的身體呈紅色,甲殼部分有黑色狀,背部有條紋,具有生長和繁衍速度快、適應能力和生長能力強以及肉味鮮美等特點,在我國的市場上有著十分有利的前景。近些年淡水小龍蝦養殖已經成為一個新興的產業結構,受到眾多人士的喜愛,但是對于如何保證在技術的支持上達到高效的養殖一直是淡水小龍蝦養殖當中的重點。
小龍蝦對于池塘條件的選擇一般適宜較為寬松的,而且池塘的位置選擇必須是要有陽光、通風好、水質質量的保證以及排水方便和無污染水源等。為了讓養殖人員方便與管理,池塘的面積不易過大,5畝左右即可,而且其深度應當在1.5m左右,池塘的中間應當有溝壑,四周必須要有淺灘。為了保障池塘環境良好的通風效果,給小龍蝦的健康成長提供能夠頻繁凈化的空氣資源,形成穩定適宜的成長環境,在投放蝦苗的三周之前應做好排水處理。
根據高灌低排的方式,建立排水渠同時對其做好消毒處理。為了防止小龍蝦在大雨過后逃離,應當在四周安裝上隔離網,以此來防止小龍蝦的逃離[1]。也可以設置一個溢水口,避免雨水季節水量過高影響龍蝦的成活率和產量。池塘水資源部的PH值應在6.1~9.33之間,給小龍蝦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水質。淺水區域可終止茭白、苦草、伊樂藻等,種植的面積可設置在池塘的4/1左右,為小龍蝦脫殼、棲息等提供有利條件。在小苗開始投放的前一周內,可投放有機肥,一畝池塘施肥400kg左右,為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提供營養。
在蝦苗放入池塘前的一個月左右需要對周圍的圍欄進行加固,而且池塘底部也要加固。然后將大概每畝125kg劑量的生石灰漿潑放至池子的地步,等15d左右的時間以后,把池塘里面的水抽干,再讓太陽曬。大概一星期左右的時間后,就可以向池塘放水,但是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放水前要在入水口安裝隔離網,以免在放水的時候有其他的水生物比如野魚的進入。
小龍蝦的天性當中就有好動,如果不布置一些防護的措施,那么小龍蝦就會逃跑,尤其是在暴雨過后,小龍蝦經常會向著池塘以外的地方爬去。因此,應當在池塘的附近安裝上防逃網,并且用工具固定,再定期的對其進行檢查,這樣才能有效的防止小龍蝦的逃亡,從而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龍蝦的生長受到水草的影響十分大,一般情況下它們的飲食除了養殖人員投喂的飼料以外會吃一些浮游生物和死魚,但是基本上池塘中是不建議喂養魚的,所以水草也就成為了龍蝦的事物之一。可以在池塘當中應當適當的種植一些水草類植物,而且在炎熱的夏天龍蝦也需要避暑,這就可以種植像蘆葦、蒲草等植物。另外,在淺灘地區也可以種植諸如金魚藻、鳳眼蓮等浮游植物。
蝦苗的質量將直接影響到龍蝦的生長,所以在選擇蝦苗的時候,盡量選擇一些四肢健壯且抵抗能力強的品種,還要注意其是否規格標準齊全,以避免一些不良商家為了謀取效益而出售不健康的蝦苗。在正式放養之前,需要在池塘附近選擇一塊小洼地將池中水引入,然后放入適量的蝦苗進行暫養,并觀察蝦苗是否適應,然后再進行投放。在放養之前需要用淡鹽水對蝦苗進行浸泡,這樣做的效果是為了將他們身體表面的一些細菌殺死,以此來實現消毒。放養時的溫度最好保持在20℃以上,并且蝦苗的密度應當在4萬苗每畝左右。
淡水小龍蝦的飲食屬于雜食,不論是養殖人員投喂死魚教還是其它動物的尸體,它們都可以進食,或者是可以用一些植物作為飼料。但是最佳的飲食還是將葷和素有效搭配,這樣既能保證龍蝦的營養供給也能補充它們體內的維生素,一般情況下投喂的飼料量應當為龍蝦體重的5%左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飼料不充足的話小龍蝦極有可能出現同類殘殺且吞食的現象,因此要在保證飼料足夠新鮮的條件下盡量保證龍蝦的飼料糧充足,并且還要留有一些食物殘渣以供它們食用,基本上的標準是能讓它們吃飽,每天都要投喂三次,按照早晨、中午以及晚上各一次。小龍蝦的飲食習慣是夜間,所以在夜晚的時候投喂的飼料應當多一些,要比白天的飼料量多一半,而且投放的位置選擇在淺談的水草附近。在實際投喂的過程當中需要針對小龍蝦來定時、定點以及定量,根據天氣氣候的不同飼料量也用當合理的變化[2]。
小龍蝦的主要生存地方就是水中,所以對于池塘的水質管理便十分的重要。在適當的時候對水進行潑灑肥水素,使其中的水色保持在黃綠色和淡綠色,這樣就能維持水的活性。并且要保證水的透明度在35cm左右,酸堿度在8左右。對水的質量進行定期的改善可以使用EM菌液,將其與水兌完后按照池塘的總面積倒入,這樣才能保證池塘水分的優質。到了夏季的高溫時期,要盡量保證在10天左右換一次水,每一次換水的總量約為池塘總水量的是四分之一即可。除此之外,夏季是細菌活動猖獗的時期,為了保證池塘不被細菌侵染,應當在每半個月進行一次消毒,可以利用15kg每畝的生石灰對池塘進行潑灑,這樣才能防止病毒的滋生,并且保證龍蝦不會出現脫殼現象。
在實際養殖的過程中,養殖人員需要在每天早晨、中午以及夜晚各巡查一次,觀察他們的生活狀況,包括飲食、脫殼等方面,還要注意池塘當中水的顏色和水溫的變化。除此之外,為了保證小龍蝦不逃跑,還要定期對隔離網進行檢查,如果隔離網出現了松動或者損壞,就要及時的進行修補。在平時需要注意是否有天敵的進入,比如鯰魚就是一種對小龍蝦生存有危險的生物,如果發現應當及時的清除。在小龍蝦脫殼期間要保證四周的安靜,防止它們受到驚嚇。另外,在病害的防治當中應當以預防為主,需要做到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要用生石灰定期的消毒。第二個方面是可以在飼料當中添加一些大黃等增加小龍蝦抵抗力的藥物。第三個方面是可以定期的在水面當中潑灑一些EM菌。在小龍蝦蛻皮階段,由于其防御能力相對較弱,在管理過程中可往池塘中投放塑料瓶、網片等設置人工魚礁。
龍蝦上市需要符合每千克14到30只的上市規格要求。在養殖過程中,水小龍蝦在養殖三到五個月之后通常會長到40g左右即可捕撈。養殖人員在進行捕撈時,可以在6、7月份或者11到12月份之間,對不同放養模式的小龍蝦做好質量從檢驗之后進行集中捕撈。如只捕撈大體型的小龍蝦,可利用撒網、籠捕的方式。如利用地籠捕捉龍蝦時,需要每20min進行提籠,防止缺氧導致小龍蝦死亡。捕撈的地點需要根據實際捕撈的數量進行合理調整,以此來提升捕撈的效率。
對于養殖人員隊伍的建設需要注意一下幾個點:第一點是當地的政府應當給予養殖場一定的資金支持,比如建設相關技術裝備,而且還要在對養殖場的監督中建設一個健全的團隊,并且嚴格對養殖場的管理和養殖方式進行檢查,從而確保養殖的合理性。第二點是在飼料的購買方面,很多個體的養殖戶并不注重飼料的選擇,他們大多會選擇一些便宜的飼料,以此來達到節約資金的目的,但是一些三無產品極有可能在使用后對小龍蝦造成不利的影響,所以相關部門應當做好養殖人員的防范意識。而且政府也要加強對當地獸藥的檢查,建設專門的檢查隊伍,如遇發現不良商家應當嚴查,并且在獸藥的檢查中利用專門的設備,檢測不合格的飼料不允許其進入市場。最后是對養殖人員的養殖技術培養,政府應當派遣專門的技術人員去當地的龍蝦養殖場內對養殖人員進行技術性支持和培養,讓所有的養殖業主都擁有較高的養殖技術,只有這樣才能讓當地的龍蝦養殖效益更大[3]。
綜上所述,在我國經濟發展使得國民經濟水平大大提高的背景下,人們在飲食方面呈現出了多元化需求的趨勢。自從小龍蝦這這種食材進入我國以后便極大的受到了我國人民的廣泛喜愛,這也引起了大量的規模性小龍蝦養殖。但是很多養殖業主并不懂得淡水小龍蝦的相關養殖技術,只是盲目的進行養殖,這難免會在養殖的過程中產生一些不利因素,從而造成損失。而本文的主要內容就針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淡水小龍蝦養殖技術而提出的一些個人見解,但是這也需要各地政府部門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讓我國的小龍蝦養殖事業有效提高質量,希望為各地區養殖業主能夠通過本文有效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