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波
(曲阜市石門山鎮人民政府,山東 曲阜 273115)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穩步發展,人們逐漸將注意力轉向生態環境建設上來,而林業管理對維護生態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其中嚴重缺乏針對病蟲害的具體防治措施,導致林業資源質量嚴重下降,因此需加強做好蟲害的防治工作,完善相應體系建設,切實提升林業資源質量。
林業管理對我國森林資源來說具有重要意義,蟲害防治是森林管理的首要工作,其實質目的是提升森林資源質量,降低對其的破壞程度。相關人員必須針對病蟲害的不同種類,對其生長和繁殖能力進行了解和掌握,以此為基礎才能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在整體森林資源范圍內,應根據病蟲害的種類、活躍程度和范圍進行準確的區域劃分并對其進行實時監管,以便確保制定防治計劃和實施的及時性,爭取從根源上對病蟲進行消滅。如果存在病蟲害區域沒有進行實時監管或離監管區域較遠的情況,林業部門則需充分發揮其監督管理職能,根據不同區域病蟲害特點做好應急措施,達到了維持生態環境平衡的目的,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間接性的提高林區生產收益,進一步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逐漸崛起,建筑工程仍處于不斷建設階段中,因此占地面積也需在原有基礎上向外擴展,在此基礎上對森林資源的需求量也在呈上升趨勢發展。從目前形勢來說,蟲害發病率較高基本都集中于森林資源覆蓋面積較小的區域,但是由于對樹木的過度砍伐,導致在原有較少林業資源的基礎上覆蓋率仍大量減少,最終對整體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在此基礎上,病蟲害還多發于后期人工林的建造區域,由于人工林種植物種較為單一,其各方面性能不能充分發揮出原有自然生態系統的功效,導致林業資源系統的免疫功能大幅度下降,從而加快了病蟲的傳播速度,且森林環境極易適宜病蟲的生長與繁殖,最終導致病蟲害對林業資源造成嚴重影響。
人為因素也是導致森林病蟲害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相關林業管理部門為了提高森林覆蓋率,保證林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就對一定范圍內的區域進行林業擴充,從不同地點或國外在沒有對其種植特點、適應性等進行熟悉和了解的基礎上,盲目性的引進新樹種。雖然能起到預想中增加林業覆蓋率的目的,但是其自身攜帶的病蟲害會對整體林業資源造成嚴重影響和后果,在此基礎上,如果種植區域的原有樹種不具備抵御病蟲的功能,且沒有良好的防疫系統,就極易造成病蟲害泛濫現象。除此之外,還存在工作人員玩忽職守的情況,沒有及時的展開防治工作,以及為了謀取經濟利益購買品種質量低下的樹種,切實導致林木防御功能下降,對生態平衡造成一定影響[1]。
除了自然因素、人為因素對病蟲害的產生造成影響,還可從多方面影響因素加以考量。比如:林業管理制度還沒有進行相應的完善,管理機制也沒有達到成熟狀態,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還存在不足,其中可能存在相關人員利用管理漏洞從中謀取利益的情況,這些因素都可導致增加病蟲害的活躍程度,同時相關管理單位不能根據具體的、實際的管理標準對病蟲展開高效的防治工作。除此之外,我國還沒有對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給予高度重視,未出臺相應的管理政策、法律法規以及技術規范,同時還缺少資金的投入,這些因素都對林業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帶來一定阻礙,因此,我國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在原有基礎上積極完善相關制度和體系,建立健全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資金和技術的投入力度,為病蟲害防治工作提供有效支持。
物理防治技術的實質就是通過物理技術手段對病蟲害進行有效預防和治理,主要包括電波、聲波以及燈光等。在實際防治過程中,主要有阻隔、涂白兩種應用方式。第一,阻隔顧名思義指的是通過有效手段將樹木與病蟲隔離,一般就是運用布料或在樹的表面圍成隔離圈;第二,涂白通常指的是應用石灰水對樹干表面進行部分涂白,必須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和規范進行具體操作,利用石灰水自身具有的氧化高溫特性,在避免病蟲害產卵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對林木具有防凍保溫作用,并與其他物理防治手段相結合,還可將大部分病菌進行有效殺死,對病蟲害傳播起到一定抑制作用,降低害蟲傳播速度,促使其擴散范圍具有限制性,從而達到切斷害蟲傳播途徑的目的。物理防治技術的應用在實現對害蟲進行有效去除的基礎上,避免了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例如:2020年7月大興安嶺韓家園林業局多措并舉開展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全面貫徹“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防治原則,根據病蟲害危害的區域、范圍和程度采用具有針對性的防治方法。為減少藥物對林業資源質量造成污染,利用成蟲具有極強趨光性特點,優先使用懸掛殺蟲燈進行燈光誘殺的物理防治方法,同時利用涂白和隔離方法降低病蟲害傳播速度,切實有效的對防控效果起到一定保障作用。
化學防治技術指的是通過化學藥物對病蟲進行預防和治理,主要運用的是化學試劑和化學物質,因此為保障防治效果,需對藥物的種類和配比量具有較高要求。化學藥物大都是利用生物或其他成分構成的,還存在一種藥物是由不同種物質共同組成的情況,其應用方面的具體手段具有明顯不同的特性。在實際病蟲防治工作中應用化學防治技術,主要包括人工涂抹和利用專業工具兩種方法進行有效處理。而前者的實際應用會造成相對資源的浪費,比如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而且還會降低工作效率,而對后者的高效利用不僅存在操作簡單、便捷性高、污染較小等特性,還會在單位時間內迅速提升工作效率,有利于在大規模范圍內的使用。在此基礎上,化學藥物的應用雖然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減少病蟲害的數量,但會對林木資源造成一定傷害,因此為防止病蟲出現抗藥性,需對藥物種類進行定期更換,避免對防治效果造成影響[2]。
例如:2019年河南舉辦推進林業有害生物社會化防治與林業藥劑藥械使用技術研討班。會議上指出必須做好林業有害生物社會化防治工作,加快綠色防治的理念進程,切實實現以化學農藥防治措施為主向生物防治的綜合轉變,同時還需做好綠色環保型化學藥劑的研發工作,避免對森林資源造成嚴重污染,切實提升對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和防控能力。
從目前林業管理情況看,生物防治技術是應用范圍最廣、環保效果最好、最為先進的技術手段,其主要是利用生物鏈開展具體的病蟲防治工作,達到對林業資源進行有效保護的目的。隨著生物技術的持續高效發展,我國生物防治技術已經處于成熟階段,在此基礎上,還可利用有機生物體或不同種活性物質,再通過利用物理、化學等手段降低害蟲的生育繁殖能力,真正意義上達到減少病蟲害對林業資源造成嚴重影響的目的。生物防治技術在一定程度上順應了自然規律,有效避免了對林業生態系統產生負面影響,并在病蟲絕育方面取得了顯著性成效,致使該項技術得到普及和推廣。
例如:陜西森管局推進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對秦嶺林區森林健康加大支持力度,從相關數據中顯示,該區域今年有害生物成災率為3.6%,無公害防治率90%,種苗產地檢疫率為100%,為接下的防治工作奠定良好基礎。與此同時,采取了多種有效措施防控松材線蟲病,其中主要利用生物防治技術,通過生物鏈避免對林木資源造成影響的同時,降低華山松大小蠢蟲口密度,對美國白蛾入侵嚴防死守,全面提升林業有害生物防控能力,為秦嶺森林健康和生態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林業基礎防治技術主要是針對樹苗的選擇與栽種過程進行的篩查技術,在確保應用病蟲害防治技術有效的作用下,相關管理人員在進行樹苗栽種過程中需對樹種和土壤進行嚴格檢查和篩選,針對樹苗是否存在病蟲害風險、樹種是否符合生長環境需求、土壤中是否存在滋生害蟲的潛在因素以及是否經過消毒處理等,如果發現土壤環境存在問題,則對其采取相應處理措施,繼而進行苗木的種植工作,同時還要對苗圃內環境衛生做好控制工作,對其中存在的雜草、落葉以及腐朽的樹木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理,從而避免為害蟲的滋生營造適宜的空間環境,同時還要保證處理的及時性和有效性,避免涉及到其他林木資源,切實實現綜合提升苗木的成活率[3]。在林木施肥管理過程中,為了給予其充足的營養物質,需盡可能運用有機肥料,在造林放置樹種時,需與土壤條件、當地氣候相結合,對病蟲害樹種進行有效選擇,針對林分增長與當地病蟲害種類、特征等具體實際情況,對林木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整治措施,主要包括主伐、間伐等形式,對林業管理實質性效果起到一定保障作用。
綜上所述,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應用對林業管理質量起到一定保障作用,因此需相關部門對病蟲害防治工作給予高度重視,始終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控的原則,建立完善的防治體系,在原有基礎上提高病蟲害防治水平,從而有效促使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的和諧統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