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蓉
(四川省宜賓市臨港區白沙灣街道經濟發展與公共事業服務中心,四川 宜賓 644000)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快,對于森林資源更加重視,為了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和維持生態平衡,我國政府出臺了相關的“退耕還林”等政策。目前,我國的人造林有了一定的增長,但還是要將保護林業資源作為工作重心,相關林業人員應加大對森林防火的管理,以及對森林資源的保護措施,維護生態平衡,幫助我國向環境友好方向發展。
隨著我國森林面積增大,其日常管理維護變得越來越難,大多的林業局對林業缺乏日常維護,也沒有相關的規章制度來進行約束和管理。由于缺乏對林業的日常巡檢和嚴密的監督,導致出現不法分子潛入森林,對森林資源加以破壞,或者在森林中惡意點火,引發森林火災。同時,林業人員在巡山時不能將發現的異常情況或相關數據進行記錄,導致巡山的效率較低。另外,對于新建的人造林,不能及時提供澆水施肥等,降低了苗木的成活率,對森林資源造成一定的浪費。
林業部門應根據省區的林業相關的管理法律法規,建立健全的適合本地區林業的森林管理辦法,同時,制定林業工作人員和森林管護人員的工作職責和相應的獎懲管理辦法。對工作人員的日常行為進行規定。管理部門應為林業管護人員分配其日常巡視管理維護的森林區域,每天需要仔細巡查,并且記錄詳細的巡山筆記,筆記上必須記錄詳盡的巡查時間、巡山路線、出現的異常情況或明顯的變化及處理方法等,每天由部門領導簽字。加強對森林轄區的監督,避免有不法分子對森林造成破壞。對于新建的人造林,應加強林間管理,關注天氣狀況對苗木的影響,及時進行澆水或施肥等,在有苗木死亡時及時補苗,苗木有問題時及時尋找解決的方法,提升其成活率,增大我國有效的林業面積。
目前,我國林業人員和森林防護隊伍的素質參差不齊,其工作態度和素質有待提高。而保護林業資源是一項較為復雜而又枯燥的工作,不僅需要掌握較多的林業相關的知識,同時工作的任務較重,工作環境較為惡劣,因此,工作人員大部分為年齡較大的人員,很少有年輕人愿意做相關的森林防護人員,相關的專業和教育培訓也較少,導致該行業的老齡化較為嚴重,對新型的森林管理技術和設備等掌握較困難。由于林業防護工作較為繁重,人員較難長時間聚在一起,導致相關培訓較少,不利于工作人員總結工作和學習新知識。另外,目前,國家對于林業的資金投入雖然有所增加,但大部分林業防護人員的工資依然較低,導致其工作的積極性較低,責任心不強,影響了對森林的管理和防護工作的順利發展。
因此,應加強對林業防護人員的管理工作,將林業相關的資料打印出來或將電子版發送到員工的手機中,供工作人員學習,定期組織相關的專業化培訓,為其講解林業的法律法規和工作相關的管理辦法,以及林業維護管理的最新知識和最近可能會發生的病蟲害特點等,幫助增強工作人員的知識技能,減少流行性病蟲害暴發的可能性。在培訓后需要進行考核,對于成績較好的人員給予獎勵,成績有些差的人員應給予適當懲罰,鼓勵員工增加林業相關知識技能,以便更好的工作。管理部門應提高森林防護人員的薪資待遇,提高員工福利,增加崗位的競爭性,鼓勵優秀青年學習相關專業[1]。林業管理部門應定期組織開展活動,對近一段時間的工作進行總結。
亂砍濫伐對于森林資源的傷害非常大,深林資源的急劇減少會使土壤無法固定,雨水對土壤造成侵蝕后,會引起土壤的流失,使土地荒漠化,沙塵增加,容易引起沙塵暴、龍卷風等極端不良天氣,流失的土壤會隨著雨水流入河流,增加河流中泥土的含量,引起洪水等隱患增加,同時,過度的亂砍盜伐也會破壞森林的生態平衡,不僅影響環境美觀,而且破壞生物多樣性,大量的生物消失甚至滅絕,使森林失去調節功能,不能凈化空氣,導致空氣中有害氣體增多,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
我國對于亂砍濫伐有明確的懲罰規定,在《刑法》中明確規定,違反森林法的規定盜伐、濫伐森林樹木達到一定數量的將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同時處以罰金[2]。但還是有部分不法分子不顧法律規定盜伐林木,破壞森林資源。
對于這種情況,林業管理部門應將林業的相關法律處罰完善,增強懲罰力度,同時,加強對亂砍濫伐懲罰制度的宣傳力度。林業防護工作人員也要增加對森林的巡視監督,或者使用新型的森林監控設施,對于盜伐林木的不法分子追責到底,對于不法行為,企業違法應立即吊銷營業執照,并增加罰款金額并進行拘留等懲罰等,對于個人違法行為,處以罰金后應進行適當的拘留或勞動改造,增加處罰,并將處罰的案例進行宣傳,給民眾適當警示。
森林火災是一種突發性較強,且破壞性非常大的自然災害,人為的控制和救助都非常困難,一旦發生,將會為森林的生態系統和森林資源帶來巨大的破壞。引起森林火災的原因非常多,其中必不可少的條件是火源、森林可燃物和氧氣。森林中的樹木和雜草都屬于可燃物,和氧氣一樣無法排除,因此,應加強對火源的控制。火源分為自然火源和人為火源,自然火源包括雷擊火、火山爆發、隕石降落等,其中以雷擊火最為常見。人為火源指的是人為用火不慎或故意放火燒山。因此,應加強對火源的管理,減少非法用火的情況,禁止在森林中隨意吸煙和亂扔煙頭,減少人為火源的產生,最大程度上的降低森林火災發生的可能性。
相關森林防火部門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完善的森林防火救火體系,設立防火監督系統,每天進行嚴密的監督,對于進入森林的人進行重點關注,防止其有意或無意的留下火源,進而引發森林大火,同時。利用監控系統,可以及時的發現著火點,并進行處理,避免火勢擴大,引起更多的損失。防火部門應該對當地森林發生過的火災資料進行分析,針對不同種類的火災和火勢情況制定合理的救火方案和措施,同時進行一定的消防演練,以便在真正森林火災出現時能夠有應對措施,提高火災救援的工作效率。
森林火災不斷的在發生,1988年以前,我國的森林火災年平均發生一萬六千起左右,1988年以后,全國森林火災平均發生七千六百起左右,有了明顯的下降[3]。森林防火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林業管理部門應加強對森林火災的宣傳,使森林火災的發生次數能夠再次大幅度的降低,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的平衡。
各級政府部門可以發展不同的宣傳渠道,增加人們的森林防火意識,例如:有關部門可以制作防火的宣傳手冊,在學校、小區、村委會等各個地方發放,加強居民對森林防火的認識;可以在公交站點、住宅區、步行街等公共區域樹立森林防火廣告牌,加大路人對森林防火的意識;在學校內設立森林防火公開課,為學生樹立森林防火的安全意識;或者相關部門可以利用微博等媒體進行宣傳,制作防火的宣傳視頻或漫畫,提高公眾對森林火災的認識,了解森林防火的必要性;在每年的春季森林火災多發的季節加大宣傳,舉辦宣傳月的相關活動。
森林防火不僅是森林防火部門的工作,也是每一位公民的責任,通過森林防火的宣傳,人們對于火災的了解加深,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遵守防火的規定和要求,規范自己的行為,學生也能夠認識到森林火災的破壞性,從小養成安全用火的意識,目前我國的森林火災的發生次數雖然有所減少,但總體數量仍然較多,林業部門應堅持通過日常的普法和宣傳等活動,增加群眾多森林火災危害的了解,提高防火意識,減少火災發生的次數。
俗話說“刀不鋒則庖難解,琴不清則曲難成”,想要降低森林火災的發生頻率,必須要為林業防火部門提供更加先進的檢測儀器和防火設施[4]。先進的監控設施能夠實現對整個森林的大面積或全面覆蓋,通過無線信號將森林的情況進行監控和傳輸。或者利用熱感應技術,安裝到森林各處,或由巡山人員使用對整個森林的熱源進行探查,發現突發的非動物的熱源應加以重視,立即進行探查,以便出現火災及時進行搶救。
同時,應提高消防人員的專業技能,加強與森林火災的演練和相關滅火步驟的練習,增強平時的日常訓練,實施適當的考核,平時可以增加相應的防火知識相關的教育,增加消防人員面對火災時的穩定性。對防火的基本設施應做到定期檢查其功能是否能夠正常使用,避免在實際滅火過程中出現設備無法使用的情況。
保護森林資源對發展林業有著重要的作用,森林資源是我國重要的資源,因此應加強對林業的保護和對森林火災的預防和管理,林業部門應制定合理的森林保護措施,增強人們對森林火災的重視和預防,科學的設定防火系統和措施,促進林業的健康發展,保護我國的森林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