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山
(安徽省固鎮縣農業農村局 233700)
林下養雞是農業發展,落實退耕還林還草及改善禽畜養殖問題的有效措施,林下養雞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荒山利用率,同時獲得更多的養殖經濟效益。 林下養雞面臨發病率高的問題,雖然近3 年固鎮縣林下養雞范圍不斷擴大,養殖水平提升明顯,但針對林下養雞面臨的疾病預防還需要進行科學規劃,真正做到科學養殖、有效預防疾病,實現林下養雞的可持續發展。
林下養雞的林地選擇與劃分至關重要,尤其是養雞過程中一并的預防,要求必須結合固鎮縣林下養雞具體情況,選擇好養雞的山地,將其劃分為6~8 個雞舍,根據養殖數量與林地具體面積設定好雞舍大小。 劃分好雞舍位置,應用釘樁拉網的方式隔開,注意拉網的網眼以小雞能否鉆過為主。 雞舍與雞舍之間隔離帶設置寬度≥12m,避免雞舍之間相互影響。 在林下養殖區域還要設置放養區,飼養期間設定輪放次數,真正做到放養區不空閑,確保滿足林下養雞放養需求。 放養時間以一個月為一輪周期最佳,定期更換放養區域,及時對放養區進行消毒處理,以此保證每個放養區的安全[1]。 固鎮縣林下養雞區域眾多,但養殖戶較為分散,通過林地劃分的方式實現統一管理,技術人員被安排上門指導,針對養殖區域的輪放及消毒等展開教學,確保輪空空隙完成消毒工作,科學預防林下養雞疫病的發生。
林下養雞清理與消毒至關重要。 尤其在養殖前必須對育雛室徹底清理和消毒,為雛雞提供安全的生長環境[2]。 清理育雛室的同時還要清理周邊地區,育雛室周圍≤10m 不允許堆放任何垃圾,周圍的林地必須噴灑消毒液,控制林下養雞地點的病原微生物數量,確保雛雞育養安全。
林下養雞前提疫病防御工作中雞苗選擇至關重要。 如果不能確保雞苗健康,將會直接影響到后期養殖工作。 林下養雞屬于開放式養殖模式,雞苗均以放養為主,從雞苗孵化階段嚴格控制,確保孵化場的衛生安全,選擇健壯的雞苗養殖。 這其中需要注意,林下養雞范圍較廣,不能確保雞苗均為同一個種雞孵化場,但盡量飼養同一品種的雞苗,避免同時飼養其他種類的畜禽,預防不同疫病的相互傳播,提高雞苗抵抗力。
面對林下養雞疫病預防發展現狀,因為養雞范圍過于分散,不能更好地統一管理,所面臨的市場風險較大。 為了更好地改善這一情況,將養雞戶組織起來成立養雞協會,針對飼養過程中疫病預防進行統一管理。
選擇好雞苗后及時將其放入到飼養區域,盡量減少外界人員對養雞場的參觀。 林下養雞范圍內確保職能飼養員、技術指導員進出,還要控制好進出次數,在進入雞舍前必須穿戴好消毒用具,及時在洗手池洗手消毒,杜絕將任何細菌或病原微生物帶入養殖區域[3]。 飼料運送車輛需要進行噴霧消毒處理。
林下養雞區域衛生的清理是重要的疫病預防技術。 固鎮縣林下養雞區域經常出現老鼠或各種昆蟲,對于這種情況制定詳細的滅鼠與滅昆蟲計劃,定期組織滅鼠行動,安排專門人員驅趕林中野鳥。 附近林中還會出現老鷹等動物,飼養家犬進行專門訓練,隨時看護養殖場。 在此基礎上還要在養殖區域圍安裝尼龍網,確保養殖區域的安全。 養殖區域的垃圾及各種消毒物品、藥物包裝等必須統一進行回收處理,養殖區域不能隨意丟棄畜禽產品,威脅雞苗健康生長。 林下養雞區域周圍10m 內不能養殖其他禽畜,技術人員必須按照規定檢查雞苗生長情況與疫病診斷,養殖人員一旦發現病雞及時將其轉移到安全區域,避免其他雞苗受到影響,準確診斷病雞出現的原因,及時做好疫病防控工作。
林下養雞疫病預防技術中,飲食、飲水安全至關重要。 飲食、飲水是飼養的重要材料,及時在飲食與飲水中添加疫病預防藥物,尤其是飲水中,添加規定的消毒藥品,將水中存在的病原體消除,這樣既可以提升雞苗疫病抵抗力,還能保證飲水安全。 因為林下養雞采取輪換飼養手段,所以飲食與飲水消毒同樣以輪換形式為主,可以交替選擇消毒藥品,選擇最理想的消毒藥品。
林下養雞預防免疫工作的開展,第一及時為雞苗注射疫苗,疫苗選擇非常關鍵,確保是正規廠家生產的疫苗,并且與固鎮縣當地菌株型匹配。 嚴格要求疫苗運輸、存儲等條件,做好疫苗冷藏處理,確保疫苗藥效[4]。 對于林下養雞區域中非疫區,選擇馬立克氏病疫苗,1 日齡采取皮下注射,或者選擇法氏囊病疫苗,同樣為1 日齡皮下注射。 新城疫-傳支二聯疫苗,屬于4 日齡,注射方式為滴于雞苗的鼻眼。 除此之外還包括新城疫弱毒Ⅰ系疫苗,免疫方式為肌注。 免疫疫苗種類繁多,除了上述種類外,還包括雞痘弱毒苗 (30 日齡),高致病性禽流感滅活疫苗 (12 日齡),球蟲痢靈 (15 日齡)。
林下養雞做好預防免疫處理的同時,還要注意飼養工作的順利開展。 首先是雛雞飼養過程中,雛雞飼養對保溫要求較高,必須保證雛雞飼養的營養到位,確保雛雞增長速度,增強雛雞抵抗力,提高其生活力,能有效預防疫病發生。 其次是及時在林下養雞中進行圍養訓練,劃分好雛雞雞舍后觀察雛雞飼養情況,以3~4 周為一個周期測量雛雞體重,達到雛雞圍養要求的進行小面積圍養,圍養訓練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雛雞抵抗天敵的能力,確保雛雞后期放養安全,同時還能降低死亡率。 再者是飼養密度調整,結合林下養雞區域規劃,適當調整雞群飼養密度,防止出現密度過大影響雞苗健康生長速度,還會提高雞苗患病率。 在特殊季節,因氣溫、環境變化,要控制好雞舍溫度與濕度。
雞苗養殖到一定階段進行出欄處理,待雞苗全部出欄后及時進行雞舍消毒。 確定養殖區域雞苗全部銷售完畢,空出雞舍一段時間,將其中隱藏的傳染鏈中斷,以此降低疫病傳播概率,并且能降低消毒成本,保證林下養雞的經濟效益。 消毒處理中清除垃圾非常關鍵,在雞舍表面撒上生石灰,周圍10m 以內的區域必須全部消毒。
綜上所述,林下養雞防疫技術研究,結合林下養雞優勢,養雞的實際情況,做好養殖消毒處理,尤其要控制好飲食、飲水、疫苗安全,定期清理雞舍,從飼養前、中、后按階段完成防疫處理,提高林下養雞存活率,降低疫病出現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