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愛玲 陳飛飛
(1,江蘇省灌南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222500;2,江蘇省灌南縣畜牧獸醫站 222500)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對動物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促進我國畜牧業快速發展。到20 世紀80 年代末,我國綿羊和山羊存欄量、出欄量、產肉量位居世界第一。2011 年羊存欄2.82 億只,出欄2.62 億只,羊肉產量393.1 萬t,到2019年存欄3.0 億只,出欄3.16 億只,羊肉產量488 萬t。近些年,由于國家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和重視,我國養羊業正由傳統的放牧型、半舍飼半放牧型向舍飼型飼養方式轉變,養殖規模也在不斷壯大。隨著養殖戶及其從業人員飼養管理水平的提高,促進了畜牧產業化轉型,這些都是規模化羊場發展的利好形勢。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對規模化羊場母羊、羔羊、育成羊和種公羊不同階段的飼養管理技術進行總結,供同行交流。
羔羊斷奶至母羊下次配種受胎為空懷期,該時期母羊無泌乳無妊娠,以抓膘復壯為主,為下一次配種妊娠積蓄能量和營養。第一,由于該階段的營養好壞直接關乎母羊的受胎率,因此,在配種前30d 需要通過短期優飼為母羊補充營養,促進羊群發情整齊,提高受胎率和產羔數量。第二,對于斷奶后膘情差的母羊,日糧中不僅要維持正常的生理水平,還要補充VE和鈣、磷、硒、碘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促進復膘和卵巢發育。第三,注意發情,及時配種,提高母羊多胎率和受胎率。若母羊有發情癥狀,配種后再隔12~24h 進行復配,可以提高受胎率。
母羊受胎到產前1 個月為妊娠期,時間大致150d。第一,由于受胎后前3 個月胎兒發育速度緩慢,母羊營養需要和之前相似,但提供充足干凈的飲水,注意羊的運動量,避免猛跑發生流產。第二,分娩前2 個月胎兒發育速度較快,該階段營養水平直接關乎羔羊初生重和母羊泌乳能力,必須保證母羊日糧結構合理,提供全價飼料。首先提供充足的VA和VD,鈣磷含量可增加50%左右,代謝水平增加15%~20%,熱代謝水平增加17%~25%,同時根據母羊體重增加適量的蛋白質,但該時期營養過剩,對胎兒發育也不好。第三,強化妊娠后期羊舍管理,堅持“穩、靜、慢”,避免發生羊群擁擠、驚群、跳溝等問題,防止飼喂霉變或冰凍飼料[1]。
母羊產前1 個月到產后20d 為圍產期,產后2~3 個月為母羊哺乳期,時間大致90d。第一,產前2 周對產房進行徹底清掃、消毒,產前7d 移入產房,羊舍溫度保持在8℃。產前3d肌肉注射雌二醇苯甲酸鹽1~2ml,一般注射完后48h 內絕大多數母羊均能分娩。分娩前對接產器具進行消毒,臨產前用1%來蘇水消毒液擦拭母羊尾部、肛門和外陰部。第二,接產過程中若胎位不正或胎兒太大需要人工助產,動作要“慢、輕”,確保新生羔羊順利生產。第三,出生后及時用碘酒擦拭羔羊臍帶,減少外部感染。若羔羊為凍僵羔羊,出生后準備一盆熱水(38~40℃)溫浴30min,然后轉入到人工溫室。第四,產后20d內母乳是羔羊獲取營養的唯一物質,需要增強母羊營養水平,在全價飼料的基礎上補充優質青貯、干草和多汁飼料,同時保證充足的飲水。產后3d 不易飼喂過多精料,產后1 個月逐漸降低精料和多汁飼料含量,預防乳房炎和酮血病的發生,同時還要每天打掃羊舍,清理胎衣和毛團等雜物,防止羔羊誤吞,定期消毒。第五,母羊泌乳高峰期一般在產后30~40d,大概持續10~20d 會逐漸下降,同時逐步降低母羊日糧營養供給,直至恢復到空懷期營養水平。
第一,自然分娩前將母羊隔離在消毒好的分娩欄內,胎兒露出頭和兩前肢時屬于正產,若胎位不正則需要人工助產,胎兒前胸露出后暫停1min,避免母羊由于腹內壓驟降導致顱內缺血產生的昏厥。第二,及時清除羔羊口、鼻、耳附近的黏液,將臍帶血捋向羔羊一側,在距羔羊測臍帶5cm 上擦拭5%濃碘酊,剪短臍帶,同時記錄羔羊初生重。
第一,母羊產后5d 內所分泌的乳汁為初乳,富含豐富的營養和抗體,其中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分別為17%~23%和9%~16%,是一種全價的天然營養食品。若出生后1h 內吃足初乳,可顯著增強羔羊體質、排出胎糞,提高成活率[2]。第二,預防羔羊痢疾,可在羔羊吃初乳前在其嘴內放入1g 土霉素藥片,隨奶一起進入腸道。
常乳期是羔羊發育最快的階段,此時期母羊泌乳能力強,除了提供充足的母乳,可以在出生后第7 天給羔羊提供優質青干草,自由采食,出生后第10 天反復訓練羔羊采食混合精料,飼料需用開水燙過,這種半濕料便于消化。出生后第20 天飼喂精料量可達50~70g,羔羊2 月齡,精料量可達150g。
羔羊2 月齡后,在日糧中逐漸增加草料,而母乳為輔。第一,提供多重類型的飼料,根據羔羊生長發育特搭配日糧結構,保證營養均衡。每個月齡羔羊混合精料量不一樣,2~3 月齡(200g)、3~4 月齡(250g)、4~5 月齡(350g)、5~6 月齡(450g),混合精料配方:55%玉米、30%豆粕、12%麩皮、2%魚粉、1%食鹽。粗飼料的攝入沒有嚴格限制,可自由采食,保證日糧中可消化總養分在74%左右即可。第二,斷奶后將母羊和羔羊進行分群飼養有利于增加羔羊體重,促進母羊復膘。
羔羊斷奶后到第一次配種為育成羊階段。該時期羊的器官、骨骼發育較快,必須提供充足的營養,否則不利于繁殖性能和產后泌乳能力的發揮[3]。第一,斷奶后日糧的混合精料約為250~300g,每天飼養優質干草、補飼可消化粗蛋白15%。第二,定期稱量體重、疫苗注射和疾病檢測,保障適量運動,促進育成羊心肺發育,增強青年羊體質健康。
種公羊在規模化羊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方,其精液質量直接關乎母羊受胎率。對種公羊的挑選需要考慮膘情優秀、體質結實、體格壯大、性欲旺盛、精液量大品質優、精子活力旺盛等多個角度。第一,提供適口性強、營養充足的飼料,且富含蛋白質、能量、VA、VD和礦物質,這樣可以提高日糧營養水平。非配種期可以參照日糧混合精料(45%玉米、20%豆粕、10%棉籽餅、8%大麥、8%魚粉、7%麩皮、1%食鹽、1%骨粉)250g。配種期日糧混合精料1kg,添加2~2.5kg 青干草、0.5~1.5kg 胡蘿卜、15g 食鹽、10 骨粉,每天補充雞蛋2 枚。第二,種公羊需要專人照料,并采取單圈飼養,嚴禁和母羊進行混群飼養。每天進行適量的運動(4~6h),避免種公羊之間發生斗毆。第三,配種季節嚴格按照采精規范進行,日采精1~2 次,防止采精頻率過高,降低公羊繁殖性能,連續配種3~5d 需要進行1~2d 的休息。第四,每年春秋兩季對種公羊修蹄、驅蟲,剪毛后藥浴,保證種公羊有一個良好的體質。
綜上所述,不同階段羊的飼養管理技術要點不同,雖然飼養規模向著規模化和集約化方向發展,但仍有許多問題制約羊群的健康發育。因此,在日常飼養管理中要合理選址和修建羊舍,對不同階段的羊進行分群飼養,做好羊舍環境衛生,搭配日糧營養,定期進行免疫接種工作,為羊群提高一個舒適、干凈的飼養環境,促進規模羊場的穩定有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