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道科 唐凌云 沈榮
(1,湖北省潛江市老新鎮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 433111;2,湖北省潛江市周磯辦事處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 433114;3,湖北省潛江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433100)
豬流感是養豬過程中常見的疾病,是一種由甲型流感病毒引發的急性、高度接觸性、高傳染性、低致死率的呼吸道傳染病。該病典型癥狀是咳嗽、發熱、呼吸困難、衰竭及迅速康復或死亡,且在任何季節都可發生,尤其溫差較大的秋冬季會導致發病率顯著增大。不同品種、性別和年齡段的豬都易感染,一旦有豬患病,會快速傳染整個豬群,患病豬的生長發育均受到影響,給廣大養殖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本文對豬流感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診斷方式及綜合防治措施予以綜述。
豬流感(又稱豬流行性感冒),該傳染病的病原體是甲型流感病毒。該病屬于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其傳染性和爆發性較強,給養殖戶帶來較大損失。不同品種、性別和年齡的豬都易感染,且在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不同季節的發病率不同,這歸因于氣溫差別,在溫差較大的秋冬季發病率較高,但致死率較低,為6%~10%。
豬流感在臨床上的典型癥狀為咳嗽、發熱、呼吸困難、衰竭及迅速康復或死亡,但潛伏期較短,從感染到發病通常僅需數小時至數天。在病程初期,病豬會出現發熱癥狀,且體溫迅速升高,可高達40~42℃,病豬精神不振,食欲減退,呼吸急促并伴隨著咳嗽癥狀。同時,病豬鼻腔及眼睛等部位會出現較多的黏性分泌物,鼻孔處有黏液流出,眼結膜有潮紅。隨著病程的延長,病程在一周左右,病豬會出現呼吸困難,嚴重咳嗽,如果病豬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容易發生胸膜炎、肺炎或支氣管炎,死亡率增加。在發病期間,病豬機體免疫機能大大降低,容易引起繼發或并發性感染,如受豬胸膜肺炎放線菌、呼吸綜合征等病毒感染,導致其他并發癥的出現,進一步加重豬流感病情,加大了治愈難度。
目前常用的診斷方式可分為現場診斷及實驗室診斷兩種方式。
現場診斷一般指在圈舍中通過對病豬臨床癥狀表現進行的初步診斷。如在易感季節,如果豬群呈現爆發性發病,且病豬呈現體溫高、呼吸困難、行為無力等豬流感的典型癥狀時,即可初步診斷為豬流感;對于一些典型癥狀表現不明顯的病豬,可以初診判定為非典型肺炎;如果病癥嚴重,且出現其他伴發癥狀,可以初步診斷為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及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等。
此外,如果發現較早、病癥較輕的豬流感病豬,且未造成大規模感染,在經過一周治療后,其癥狀會有所緩解,此時,其體內仍然含有病毒,且具有傳播性,需要繼續隔離觀察,不要急于混群飼養,避免爆發更大的疫情。
實驗室診斷是在現場診斷的基礎上,通過采取病豬或病死豬咽拭子或肺部病料進行瓊脂擴散試驗,檢測出病毒后,再對病豬的病毒進行分離培養,通過血清型鑒定進行確診。
目前對于已感染豬流感病的豬沒有特效治療方式,通常需要管理者通過加強日常生產管理來預防該病的發生,及時發現豬群異常,早發現早治療。
對于普通發病的病豬,在臨床上通常采用嗎啉胍、VC、黃芪多糖及塞米松等藥物進行治療,同時采用復方氨基比林與長效甲氧嘧啶進行肌注的方式加強療效,2 次/d,連續使用4d。
如果病情較輕,在臨床上僅體現為食欲下降的病豬,可采用土霉素拌料的方式進行治療,治療期間需要提供充足的水分、電解質及維生素,增加自身抵抗力。
對于病癥較重的豬,可以采用50ml 安乃近、300 萬單位的鏈霉素及600 萬單位的青霉素進行肌注治療,此外輔助使用地塞米松進行肌注,有利于康復。
對于患病母豬及仔豬不能用以上方式進行治療,需要區別對待。發病急的病豬可以使用廣譜抗生素(如土霉素、鏈霉素、青霉素等),連續給藥3d,如果病癥較為嚴重的可以將土霉素溶于水中,連續使用5d。對于斷奶仔豬,如果病癥較為嚴重推薦使用中成藥注射液進行治療,如大青葉注射液、復方柴胡注射液等[1]。
4.2.1 加強飼養管理
管理者需要建立“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的疫病防治理念。在養殖過程中盡量避免從外(尤其是疫區或者途徑疫區)引種,如必要引種,應在引種后隔離觀察半個月,避免攜帶病原體而引發群體感染。不同生長階段的豬應分群飼養,此外,隨著豬群體型的增加,需要分群,以保障合理的養殖密度,尤其是仔豬和妊娠期母豬應單獨飼養,避免為病毒傳播創造條件。同時,養殖管理人員還要加強對豬群異常狀況的觀察,一旦發現異常行為,應及時予以隔離診斷,對癥治療,對于病死豬應予以深埋或焚燒等無害化處理,防止疫情擴散。
養殖管理人員還要提升圈舍環境,設置防寒保暖設施設備,控制圈舍溫濕度,避免冷/熱應激,減少發病概率。
4.2.2 加強飼養管理
養殖管理者應注意加強飼養管理,根據豬群不同生長階段對營養需求的不同,合理配置飼料,保障豬群的營養攝入,尤其是蛋白質、維生素及礦質元素的供給。此外,還需要加強飼料管理,儲藏飼料的倉庫應保持通風干燥,防止飼料發霉,霉變飼料不能使用[2]。
4.2.3 加強免疫工作
科學的免疫接種程序是預防該病發生的最有效方式之一,管理員應根據當地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結合豬場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嚴謹的免疫程序,尤其是易發豬流感的地區,更加需要重視免疫接種工作,同時為了加強免疫效果,可以在首免后一個月進行補免,能大大加強豬群健康情況。
4.2.4 加強衛生消毒管理
管理人員應加強對飼養區域的衛生消毒管理,嚴禁無關人員進出養殖區域,對于進出人員及車輛,需要經過嚴格的消毒措施才能進入;此外還要加強對飼養區域及主要活動場所的衛生管理,清除雜草,防止蚊蠅滋生,同時避免老鼠、流浪貓狗進出養殖區域。
養殖場應制定嚴格的消毒管理規定,提供充足的消毒管理設備實施及消毒劑,在消毒劑選擇上,應使用復合型消毒劑,避免長期使用單一成分的消毒劑。管理人員應每天定期清理圈舍衛生,定期對圈舍、主要活動場所、飼料槽、飼水槽及操作用具進行清潔消毒,避免病原體滋生,降低腹瀉病發病率,防止繼發性感染病的發生[3]。
豬流感是一種由甲型流感病毒引發的急性、高度接觸性、高傳染性、低致死率的呼吸道傳染病,一旦流行爆發,會嚴重影響豬群的正常生長發育,給廣大養豬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制約了我國養豬行業的健康發展。目前針對該病沒有特效的治療方式,需要管理者以防為主,在日常養殖過程中加強飼養管理、衛生消毒管理、免疫工作,為豬群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提升其抵抗力,可有效防止該病的傳播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