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寶
(黑龍江省黑河市農業農村服務中心 164300)
生豬養殖規模的擴大也給許多豬只傳染病的傳播提供了空間,其中豬滑液支原體關節炎是生豬養殖過程中一種常見的關節病,是由于豬滑液支原體所致,是一種在母豬體內長期存在的病原菌,這種病原菌主要分布在母豬口鼻腔及咽喉的分泌物中,非常容易傳染給仔豬,通常仔豬在4~8 周齡最容易通過母豬感染這種疾病。豬滑液支原體關節炎疾病對豬只致死率并不高,但傳染性非常強,患病豬只的關節出現僵直及腫脹情況,嚴重危害豬只行走,進而影響豬只采食及生產性能,降低生豬養殖效益。下文將對豬滑液支原體關節炎的流行病學特征、癥狀診斷及相關治療措施進行介紹,以期為生豬的科學健康養殖帶來幫助。
豬滑液支原體關節炎的主要傳染源來自長期攜帶病原菌的母豬,滑液支原體在母豬口鼻腔及咽喉部位的分泌物中長期存在,通過豬只之間的直接接觸可以導致病原菌傳播,同時還可以在被病原菌污染的物體之間傳播。患病豬只的分泌物及排泄物均可將病原菌排出到外界環境中,造成污染,進而出現豬滑液支原體關節炎疾病的傳染,最常見的是豬只飼養圈舍圍欄及飼養用具、器械等。仔豬在4~8 周齡處于易感階段,同時豬滑液支原體關節炎的傳染情況與豬只養殖環境和豬只養殖密度有非常密切的關系[1]。
健康豬只通過鼻腔感染豬滑液支原體關節炎病原菌后,通常經過2~4d 病原菌便可以到達血液,引起菌血癥,出現菌血癥的豬只在7d 左右關節部位并會開始出現病變情況,首先是出現關節炎癥反應,豬只關節內部出現大量滑液囊支原體,患病豬只癥狀惡化通常在12~24 周齡,患病豬只開始出現跛行情況,跛行的腿可能是單條腿或多條腿,患病豬只后腿出現病變情況時會出現站立不穩、行走困難的情況,發病的腿出現彎曲,豬只將體重壓力轉移到另外一側。后續豬只會出現跪行情況,關節出現明顯的腫大,主要體現在腕關節的背面或跗關節的側面。豬滑液支原體關節炎急性發病豬只通常在3~10d 癥狀得到緩解,也有部分豬只癥狀持續數周甚至數月。豬滑液支原體關節炎疾病的死亡率通常在50%以下,死亡導致的原因通常是由于無法采食造成的饑餓死亡[2]。
豬滑液支原體關節炎的病理變化主要體現在豬只腿部關節部位呈現關節腫脹及增生的癥狀,患解剖病豬只可以發現,豬只關節滑膜有充血現象,同時關節滑膜表面出現少量的纖維性物質,滑膜液出現以長增多,滑膜液中包含大量的褐色物質,多是由于纖維性液體及血液混合而致。患病豬只關節周圍出現水腫情況。慢性豬滑液支原體關節炎的病理變化主要體現在關節膜增厚,關節膜表面纖維化,患病豬只的腕關節顱面及跗關節斷肌面和外側面可能出現假性囊腫或胼胝體現象[3]。
豬滑液支原體關節炎的診斷方法主要有兩種,分別是病原學診斷方法和分子生物學診斷方法。出現發病豬只通過臨床癥狀和外觀病理變化進行初步診斷,后進行實驗室確診。
豬滑液支原體關節炎的病原學診斷方法是對患病豬只關節腔中的液體進行病原菌分離診斷。豬滑液支原體關節炎病原菌診斷方法還可以通過對患病豬只鼻腔分泌物和淋巴結組織物進行病原菌分離,分離后將病原菌或組織物接種在含有素牛心湯的培養基中,在37℃下培養72h,可以發現培養基中出現顆粒狀物質。若將病原菌或組織物接種在固態培養基中,37℃下培養72h 后可以發現培養基上出現油煎蛋狀的菌落形態。
豬滑液支原體關節炎的分子生物學診斷方法主要是通過實時熒光定量PCR 技術,將患病豬只的分泌物或組織樣品經過處理后提取DNA,再通過實時熒光定量PCR 技術分析確診。實時熒光定量PCR 技術具有高度的靈敏性,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得到準確結果,缺點是對設備、操作條件及操作水平的要求較高[4]。
豬滑液支原體關節炎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通過給患病豬只應用抗菌藥物,在感染豬只出現疾病癥狀的24h 內應用抗菌藥物可以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患病過程中再應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難以獲得良好的療效。豬滑液支原體關節炎的常用治療藥物有泰妙菌素、泰樂菌素、林可霉素及恩諾沙星等。藥物的使用方式推薦使用注射治療效果更佳,使用藥物拌料中也有一定的療效,其中泰妙菌素的疾病治療效果最好。母豬的病原菌凈化工作也可以采取這些藥物治療。
豬滑液支原體關節炎的預防措施可以通過常見抗菌性藥物進行,但理想的預防方式還是需要通過良好的飼養管理來實現,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容易出現藥物殘留,同時還會使病原菌產生耐藥性。從源頭入手,在豬場引種時進行嚴格檢疫,同時在引種后將豬只隔離飼養1 個月,觀察豬只的健康狀況,確保豬只健康后再將其混群飼養。圈舍保持良好的清潔衛生,定時消毒,及時清理欄舍中的糞便,保持一個良好的飼養環境[5]。
豬滑液支原體關節炎是生豬養殖過程中常見的一種關節病,對于生豬的生產性能及健康狀況有非常大的負面影響,我們首先需要從源頭開始杜絕這種疾病,繼而做好相關防范措施,保障豬只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