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艷
(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西葦鎮農業發展服務中心 130700)
我國肉牛養殖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肉牛的疾病預防受到重視,通過有效的疾病預防手段減少了大規模的疫病爆發。但在肉牛產業不斷向國際化發展的情況下,肉牛產品進出口貿易頻繁,國內的肉牛市場調運廣泛,有些肉牛疾病還具有一定的隱性期,一般的檢驗檢疫手段無法發現,造成肉牛疫病無法完全控制。在規模化養殖中,肉牛集中飼養是以快速生長為目的,在快速生長過程中牛的免疫機制降低,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造成疾病發生。在眾多肉牛疾病中,牛的呼吸系統疾病最為復雜,致病原因最多,是我國發病率最高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本文就肉牛呼吸道疾病的診斷與防治技術進行總結,為肉牛呼吸系統疾病的防治提供參考。
牛的呼吸系統疾病主要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呼吸系統后造成肉牛呼吸道感染而導致疾病發生。引起呼吸系統疾病的病原主要包括牛皰疹病毒、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牛冠狀病毒、牛病毒性腹瀉病毒、牛副流感病毒、溶血性曼氏桿菌、組織嗜血桿菌、多殺性巴氏桿菌和牛支原體。因為引起的病原種類較多,給牛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治帶來困難[1]。
牛呼吸道疾病的癥狀一般較為明顯,所以臨床診斷可以基本明確牛是否患有呼吸道疾病。國外研究人員Perino 提出了評分系統,將牛呼吸系統疾病癥狀表現進行評分,確定其患病輕重,可以管理牛群中的病牛,減少爆發的可能。系統中將病情分為輕微、中等、嚴重3 種情況,主要以牛的精神狀態和肢體表現為標準,將病精神狀態較差,無發燒的牛歸為輕度,精神狀態較差有虛弱表現,運動正常的牛歸為中度,精神狀態極差、發燒和肢體運動障礙確定為重度。這種診斷方法雖然能對牛的健康狀況進行評分,但因為不同病原感染后的病程長短和病癥輕重不同,所以難以提出準確的治療方案。但在規模化養殖中可以為獸醫工作人員提供初步的信息參考。
現在的獸醫應用的儀器設備較為先進,能對畜禽內臟進行無創檢查,對患病的牛進行CT、超聲波、X 射線等方式檢查,可以將牛的肺部病癥進行評估。通過評估肺部的炎癥等病變,可以決定是否需要治療和淘汰。可以將肺部癥狀分為無實質性的病變、輕微炎癥、斑塊病灶和肺壞死[2]。
隨著內鏡技術在動物診療上的應用,我國也開始采用胸腔鏡技術對牛進行檢查,通過對肺部的氣管和肺部病變進行直接觀察,還可以對病變組織進行采樣、化驗。
實驗室診斷技術主要是應用較多的試驗室方法,包括培養、免疫組織化學、抗原捕獲和PCR 代謝組學技術對牛的血液指標、口鼻分泌物、氣管病理組織和病死畜病變組織進行病原微生物鑒定。除了對病原微生物直接進行鑒別,還可以通過病原引起的主要免疫反應標志物進行檢查。肉牛呼吸系統的主要標志物主要包括過氧化脂、超氧化物歧化酶、還原型谷胱甘肽、過氧化氫酶。通過標志物檢查可以評估患有呼吸道疾病的種類和病程。
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方式,減少患病牛進入牛群中,所以對于新進的牛要進行全面體檢,減少病原進入牛群發生感染。加強犢牛管理,犢牛進入育肥期前要進行預處理,主要是疫苗接種、驅蟲、清洗、抗應激運輸等方式,減少犢牛被病原感染的概率。加強環境消毒凈化處理,及時清理肉牛場的糞污,減少病原微生物滋生的可能。做好免疫接種是防治呼吸道疾病的主要手段,生產人員要根據當地的疫病情況制定合理的免疫接種方案,并及時接種和檢查抗體免疫水平[3]。
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抗菌藥物主要包括大環內脂類的泰拉霉素、加米霉素、替米考星、泰樂菌素;內酰胺類的頭孢喹肟、頭孢噻呋、青霉素等;喹諾酮類的恩諾沙星、達氟沙星、環丙沙星等;氨基糖苷類有鏈霉素、卡那霉素等。在治療中要根據病原種類選擇藥物,減少抗藥病菌的產生。抗炎癥藥物主要是固醇類藥物和非固醇類藥物,常用的主要有地塞米松、潑尼松龍,可的松,氫化可的松、氟米松和曲西諾酮,還可以使用氣管擴充劑。
在治療中藥物要聯合使用,抗菌劑一般在3d 內使用后就停止給藥,采用抗藥藥物進行治療,病情較重的可以使用氣管擴展劑。
中藥治療主要是根據呼吸系統疾病的病癥表現進行對癥治療,以清熱、解毒、理氣為主。特別是對由牛支原體、細菌和病毒引起的混合感染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中草藥在治療人呼吸系統感染方面的研究較多,但在治療牛方面的報道較少。由于中草藥均為天然植物,服用后消化充分,吸收率高,加上中草藥無殘留、不會產生耐藥性,所以,開發療效顯著、無殘留的中草藥制劑來防治肉牛呼吸系統疾病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肉牛呼吸系統疾病是危害肉牛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為了降低肉牛呼吸道疾病的發生,我們要不斷提高診治技術手段,加強新型疫苗的研發,提高預防能力。開發新的抗生素療法和治療方案,選擇不僅能提高臨床療效,而且可最大限度地減少耐藥菌株產生的藥物,實施預防性給藥和疫苗接種方案是防治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