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鋼
(貴州省正安縣農業農村局 56400)
人們大多在動物疾病防治及判定工作中應用獸藥,可以有效降低動物死亡率,調節動物生理功能。目前我國畜牧業開始由集約化轉變為規模化模式,獸藥的使用使動物疾病感染與死亡率大幅減少,提升了飼料使用效果,使動物能更快速地成長,使產品質量得到有效的加強。但動物代謝獸藥,從體內以排泄物的形式排出,在生態環境內釋放,對許多生態系統造成巨大的影響,從而影響其生命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1]。
對牲畜進行藥物治療,藥物完全吸收才能使治療效果更加良好。由于廣泛的使用集約化養殖方式,導致牲畜對一些經常使用的藥物具有了一定的抵抗力,造成藥物劑量不斷增加,情況嚴重的劑量會提高到平時的2.5 倍左右。雖然土霉素在養殖業使用過程中有極弱的不良影響,但仍然會在牲畜體內殘留,所以,人類在進食豬肉過程中,也會攝入土霉素。對人類生命安全構成一定的威脅[2]。
據調查顯示,動物對絕大部分獸藥無法進行完全吸收,大多是由糞便或尿液的形式排出,有的會直接排泄至環境內。目前水處理技術還不能對污水中的抗生素類藥物完全消除,導致藥物在水環境中的含量遠遠超過標準。水中有大量復雜的浮游生物,很容易受到各種化學藥品的影響,所以,大多數研究項目都是對浮游生物的生態毒理學進行研究。水生生態系統中魚類屬于較高的營養級,與人類生活關系最為密切,水質變化很容易對魚類產生影響。據研究發現,魚類雖然對大型蚤有一定的針對性,但伊維菌素對其毒性更大,太陽魚伊維菌素48h 致死量4.8μg/L,虹鱒魚致死量3.004.8μg/L。所以我們可以發現,馬玉和鯽魚的DNA 會受到土霉素的影響,喹乙醇對染色體斷裂起到有效作用,在遺傳毒性上存在一定概率[3]。
隨著畜牧養殖業對獸藥的大量應用,導致環境中土壤受到直接影響。大部分獸藥經動物代謝以糞尿的形式排出,通過各種方式進入農田,對農作物的土壤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在不同程度上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不僅是由于過度使用氮肥和重金屬的緣故,在一定程度也與獸藥在糞肥和污泥中的殘留有關。不同的植物組織受到污染物毒性作用后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植物內污染物主要聚集在根系和葉中,并且極易受到污染物的影響。殘留的獸藥主要有兩種危害:其一,造成農作物產量降低或品質降低;其二,植物中可以食用的部分對毒物的積累量遠遠超過規定標準,但卻沒有對農作物產量造成影響。藥物的類型、劑量、土壤吸附能力的差異都會對植物生長發育造成不同的影響。除此之外,不同的藥物品種會對農作物產生不同的影響。
目前畜牧業的發展越來越現代化、集約化及規范化,獸藥可以有效降低動物發病及死亡,被現代化畜牧業廣泛應用。但獸藥作為飼料被動物進食后,會隨著新陳代謝一起進入環境,導致環境受到破壞,情況嚴重的還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因此,我們需要加強獸藥在畜牧業中的合理使用,科學的控制獸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除此之外,還需要學習國外技術,完善相關規定,加強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推動我國畜牧業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