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德 祁維壽
(1,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草原站 810500;2,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管委會 810500)
為貫徹落實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近年來,畜牧業科研工作者加快了對養殖技術的優化和完善,“生態養殖技術”[1]應運而生。簡單來講,與普通養殖技術相比,“生態養殖技術” 是利用先進的清潔生產工藝,在降低畜牧養殖過程中,環境污染度及破壞度的一種生態學理論與養殖技術合理結合,促使畜牧養殖環境相對穩定平衡的現代化養殖手段,在有效擺脫傳統養殖污染、浪費等惡性循環的基礎上,顯著提高了青海地區養殖戶和養殖產業機構的經濟效益,為畜牧養殖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創造了良好條件。
畜牧業是青海省主業,在漫長的發展歲月中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中,畜牧業對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力十分巨大。目前來看,在“規模化養殖” 過程中,傳統養殖技術的應用不僅難以取得預期的養殖成效,甚至還增加了各種養殖問題的發生率,給區域經濟和生態環境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但縱觀將具備低消耗、生產高效、低污染排放優點的“生態養殖技術” 應用到畜牧養殖中,不僅能實現綠色養殖的目的,與此同時還在保證青海畜產品質量的基礎上,為國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在進行養殖技術推廣過程中,推廣機制不健全是現階段影響推廣作業成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從架構上來看,由于現階段我國正處初步大力發展農業階段,畜牧養殖技術推廣機構大多并非獨立存在,而是需要各單位進行統籌協調,延長工作周期的同時,專業部門的缺失也導致推廣工作難以落實,最終對企業的整體發展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進入21 世紀以來,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人才的競爭,因此,從某方面講,現階段技術推廣工作質量始終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就在于推廣人員自身職業素養有待提高。就目前來看,推廣人員對技術理解的不充分、對現代化畜牧養殖技術未能進行系統化學習等問題都對后期推廣工作的實施造成一定的影響。
在進行畜牧養殖技術推廣過程中,推廣工作難以落實的根本原因在于推廣機制不健全,要想從根本上改善當前推廣現狀,設立專門的推廣機構進行推廣工作,是現階段有關部門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根本前提。就目前來看,國家有關部門需根據當前我國技術推廣現狀[2]和推廣目標,對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責進行系統化劃分,并通過深入研究級及以上等級機構的項目確定、推廣及優良品種培養等內容,設立獨立的推廣機構,做好日常技術推廣工作。除此之外,為確保技術推廣的有效性、科學性和合理性,基層產業機構還需改善以往的推廣方式,通過建立實驗基地和示范園區,給予技術應用的養殖戶一定補貼,設立咨詢點等,來幫助養殖戶更快更好地掌握畜牧現代化養殖技術,為養殖目標的實現奠定良好基礎。
推廣人員作為現代畜牧養殖技術推廣的執行者,其自身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對推廣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具有直接影響,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改善當前技術推廣現狀,提升畜牧養殖業的技術推廣水平,一方面國家基層產業機構和相關主管部門需提高技術推廣人員的選拔標準,確保聘用推廣人員自身的職業素養滿足推廣工作對人員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政府有關部門還需建立專業系統的推廣人員培訓機構和培訓體系[3],定期或不定期對他們進行技能培訓,在不斷提高其專業素養的同時,為后期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簡而言之,畜牧業作為基層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現代畜牧養殖技術應用到養殖過程中,不僅能有效改善當前養殖現狀,還為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但由于此項技術推廣十分復雜且漫長,為此,基層產業機構和相關主管部門需切實保證如上工作落實到實處,為我國畜牧養殖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創造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