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魁成 江世艷
(1,吉林省通化縣光華鎮畜牧獸醫站 134111;2,吉林省通化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34100)
隨著畜牧業的發展,飼養規模和飼養密度越來越大,但由于衛生條件跟不上,特別是冬季為了保暖圈舍封閉較嚴,空氣流動差,蓄積了大量有毒有害氣體(如氨氣、硫化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對舍內動物及飼養員的危害越來越重,影響了畜牧業健康發展,應引起養殖戶和畜牧業工作者的重視。
無色有刺激性臭味的氣體,極易溶于水(20℃時1 體積水可溶解700 體積氨氣),比空氣輕,分布在圈舍上層,對畜舍上部動物影響較大。圈舍內的氨氣主要是由舍內堆積的糞尿、飼料殘渣、墊草等有機物在適宜的溫度、濕度下腐敗發酵產生的。氨氣有較強的刺激性,其水溶液呈堿性,對黏膜有刺激性和腐蝕性。舍內氨氣最高濃度不宜超過:雛禽舍10mg/m3、成禽舍15mg/m3、牛舍20mg/m3、豬舍25mg/m3。濃度過高氨氣易被呼吸道黏膜和眼黏膜吸附,可刺激呼吸道黏膜、眼黏膜,引起結膜炎、角膜炎、氣管炎、肺炎;高濃度的氨氣可直接引起接觸部位的堿性灼傷,使組織溶解、壞死;氨氣被吸收后可與血紅蛋白結合,破壞其運氧能力,引起組織缺氧。時間長時動物生長緩慢、免疫力和抗病力降低,易繼發呼吸道傳染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由于氨氣有刺激性,所以人進入圈舍時能聞到氨氣味,但不刺眼不刺鼻,其濃度大致在每立方米7.6~11.4mg/m3;如有刺眼刺鼻流淚的感覺,其濃度大致在19~26.6mg/m3;如刺眼刺鼻嚴重,呼吸困難、睜不開眼、流淚不止,其濃度大致在34.2~49.9mg/m3。
無色有臭雞蛋味的氣體,易揮發、易溶于水(0℃時1 體積水可溶解4.65 體積硫化氫),比空氣重,分布在畜舍下層,越靠近地面濃度越高,所以對畜舍下層的動物影響大。圈舍內硫化氫的來源有二,一是畜禽采食了富含蛋白質的飼料,消化不良時可由腸道排出大量硫化氫,二是破損的禽蛋在適宜溫濕度下腐敗發酵產生。舍內硫化氫的濃度不宜超過:雛禽舍2mg/m3、成禽舍10mg/m3、牛舍8mg/m3、豬舍10mg/m3。舍內硫化氫濃度過高時,硫化氫易溶于動物黏膜的水中,可與黏液中的鈉離子結合生成硫化鈉,對眼部和呼吸道黏膜產生刺激,引起角膜、結膜、喉、氣管、肺等發炎,嚴重時引起肺水腫;動物長期吸入低濃度硫化氫可引起植物神經紊亂;硫化氫被吸收后能使細胞色素氧化酶失去活性,造成組織缺氧,高濃度硫化氫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樞引起窒息死亡;長期生活在低濃度硫化氫環境中可引起嘔吐、腹瀉、生長緩慢、體質變弱、抗病力下降,易發生胃腸疾病和心臟衰弱。
無色無味氣體,比空氣略輕,分布在圈舍中上部,對圈舍內的中層動物影響較大。圈舍內一氧化碳來源主要是冬季在封閉圈舍內燒煤、燒柴取暖,如果煤、碳燃燒不充分會產生一氧化碳。舍內一氧化碳最高濃度不宜超過3mg/m3。一氧化碳對血液和神經系統有較強毒性,當空氣中濃度過高時,由于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親和力比氧與血紅蛋白親和力強200~300 倍,極易與血紅蛋白結合而使血紅蛋白失去攜氧能力的能力,引發呼吸、循環、神經系統病變,嚴重時窒息死亡。
無色無味氣體,比空氣重,分布在圈舍下層。圈舍內二氧化碳主要來源于動物及人呼出的氣體及可燃物燃燒產生。圈舍內二氧化碳最高濃度不宜超過1500mg/m3。二氧化碳本身沒有毒性,但舍內濃度過高時可使空氣中氧氣含量相對不足,引起機體慢性缺氧,動物長期生活在缺氧環境中會引起精神萎靡、食欲減退、生長緩慢、抗病力降低。
(1)適宜的飼養密度,以防止排出的糞尿和呼出二氧化碳過多而造成舍內有害氣體過多。
(2)定時清除舍內糞便、飼料殘渣、污穢的墊草及破損的禽蛋,防止其腐敗發酵產生氨氣、硫化氫。
(3)保持圈舍向陽、干燥,因為潮濕有利于細菌生長繁殖和糞便發酵分解。另外氨氣、硫化氫易溶于水,圈舍潮濕可使其溶解在水中而吸附在地面、墻壁上,很難通過通風排出,當舍內溫度升高時又揮發出來。
(4)冬季封閉的圈舍取暖時,最好采用熱風爐取暖,不宜舍內燒煤、燒柴取暖,以免舍內產生和蓄積過多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5)合理通風,加快舍內空氣流通,以保持舍內干燥和及時排除舍內蓄積的有毒有害氣體及空氣中塵埃、病原微生物。合理通風非常重要,最好是入風口在舍下方接近地面,出風口在舍上方或屋頂,這樣才能使舍內空氣徹底流通,使蓄積在下層有害氣體(如硫化氫、二氧化碳)、中層及上層有害氣體(如一氧化碳、氨氣等)一起排出,真正起到凈化舍內空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