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遼寧省凌海市農業農村發展中心-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21200)
疫苗是由一種或幾種免疫源性良好的病原微生物或不同血清型的病原微生物繁殖和處理后制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制劑,由于制備疫苗的病原微生物大多具有多種血清型,而引起畜禽發生疫病的毒株又常常會因地理位置、氣候因素、飼養條件和養殖環境的不同在分布和變異上會有所差異,另外,同一地區的不同毒株之間與外來野毒之間也會發生雜交或基因重組而產生新型病毒。據資料顯示,一個地區存在的流行毒株大約3~4年就會發生一次變異,所以,如果疫苗所含的毒株與地方上流行的毒株不相符,接種疫苗所產生的抗體就不會對所免疫的畜禽產生保護力。目前,疫苗都是由省統一采購,疫苗種類側重于全省疫病防控,流行毒株信息也是全省最為流行的,所以抗體水平低的問題與接種疫苗的毒株類型和本區域流行毒株不符可能也會有一定聯系。
大多數規模養殖場片面套用書本和其他場的免疫程序,連續多年使用一個免疫程序,不能根據疫病流行特點及時更改制定適合本場的免疫程序,免疫缺乏針對性,導致疫病不斷發生;養殖場在免疫接種時存在的隨意性過大,無任何免疫計劃和規程,有的場雖然有免疫程序但不按規定時間免疫。或早或晚,導致免疫時間間隔不當,如口蹄疫疫苗一免和二免的間隔不足1 個月,禽流感疫苗每1 個月甚至半月重復一次,造成雞群精神沉郁、麻痹,嚴重的引起雞群產蛋量一直達不到高峰,甚至出現下痢不止等情況;有的為了省時、省力,兩種疫苗甚至多種疫苗同時接種,致使免疫效果很差。我中心曾對同時免疫豬瘟和口蹄疫疫苗進行抗體監測,對比結果顯示,兩種疫苗同時免疫,豬瘟抗體水平較差,低于70%;相反豬瘟或口蹄疫兩種疫苗單獨免疫,兩個病種的抗體水平均達到80%以上;有些養殖戶對防疫認識不足,害怕免疫過程會對畜禽產生應激影響。這些問題都制約著免疫效果的有效性,存在疫病防控安全隱患。
(1)基層開展動物防疫時,養殖戶對免疫接種相關知識不了解,覺得疫苗接種量越多越好,接種量經常過大,如個別養殖戶在雞新城疫IV 系苗飲水免疫時達到6~8 倍量,甚至10 倍量;豬、牛、羊口蹄疫疫苗免疫注射量都在原來基礎上增加1~2ml,甚至更多,不但使抗體合格率降低,而且也造成了疫苗浪費。
(2)某些養殖戶還存在用生理鹽水、自來水、蒸餾水稀釋疫苗的情況,由于這些水中存在次氯酸、鹽離子,會對疫苗效力產生影響,從而影響免疫應答效果。除此之外,影響免疫應答,還存在疫苗運輸、保存條件差及保存期長等問題,這些都會降低疫苗效價或使其抗原發生變化。
(3)雖然現在凌海市給各村級防疫員每人都配備了冰箱和冷藏箱,但也存在做事馬虎,圖省事的。如個別防疫員在保存疫苗前沒有仔細看說明書,還按原來的方法進行冷藏、冷凍;天氣熱時被稀釋的疫苗不能在規定時間內用完;疫苗瓶亂扔亂放,在用弱毒或中等毒力疫苗免疫注射時,隨手亂扔疫苗瓶,造成病原體在養殖場內長期存在,增加了發病可能性。
免疫注射是個技術活,正所謂熟能生巧,對一些老防疫員來說,目前幾乎不存在操作不規范的現象。而對于一些新防疫員確實存在,如接種時針頭選的不合適(針頭粗使液體反流)、忘了換針頭、不及時消毒、打飛針、注射部位不準等現象,導致免疫失敗,抗體水平較差。
抗體檢測水平偏低除了與疫苗本身、免疫計劃、養殖情況等因素有關外,還與血液采集時間和采集后的樣品保管和運輸有關。
1.5.1 血樣采集時間
畜禽免疫后產生抗體有一定時間規律,如弱毒疫苗免疫15d 采血,滅活疫苗免疫21d 后采血比較合適。而在實際采血中,個別防疫員存在應付了事,散養戶稀里糊涂,認為采完血就行了,至于達到什么樣的效果無足輕重。
1.5.2 樣品保管與運輸
新采出的血樣應盡早送到實驗室進行檢驗,如不能要將分離的血清進行冷凍保存。抗體檢測最好是在血清分離后的1~3d內完成,最多不能超過7d,以免血清內的抗體發生分離或發生腐敗;在樣品檢測時,由于某些原因導致所檢測的血清被長時間放置,長時間放置可能會受到細菌感染,造成血清內抗體分離,從而影響抗體水平。
目前,大部分凌海市的村級防疫員為過去的村級獸醫轉變而來,年齡偏大、責任心不強,未接受過系統的獸醫學專業的培訓、學習,缺乏相應的理論知識;對目前流行疫病的認識不足,在動物疫病診斷和防治工作中跟不上現代畜牧業發展形勢的需要,錯誤地認為只要把針打了就完成任務了。目前防疫員已成為基層動物防疫工作的主力軍,如果主力軍缺乏良好的防疫意識和防疫的積極性,有可能造成疫病發生和蔓延,給養殖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抗體水平偏低的問題除了上述因素外,還與現在疾病的發展現狀有關,大多數養殖場長期存在多種疾病混合感染,尤其是一些中小場,這些場由于平時管理松散,并沒有進行嚴格的消毒,一些如偽狂犬、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等傳染病長期存在;尤其是圓環、藍耳病、支原體感染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導致養殖場免疫接種的疫苗不能產生很好的免疫效果。
當動物機體內存在較高的特異性抗體,機體本身處于亞健康狀態,患病期間服用了化學類藥物或是抗生素類藥物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動物免疫應答,造成免疫效果不理想。
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導致防疫過程中疫苗產生效力不強。這些原因歸根結底是由于目前的養殖方式還是按照傳統的方法養殖,養殖中缺乏技術支持、理論支持。要徹底解決這些問題,保證養殖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將防疫當成大事來抓,從根本上解決抗體水平低的問題,應重點采取以下幾方面的應對辦法。
調查顯示,企業融資貴主要原因是中間環節收費高。綜合來看,企業需要支付5%~6%左右的擔保費、評估費及過橋費,已接近利率水平,比浙江省平均收費高2~3個百分點。政策性擔保機構業務量較少,而商業性擔保機構擔保費用基本超過2.5%;同時,企業反映,在林權評估領域,超過95%的項目由非專業的評估公司開展,且一般按林權評估價值額的3%~6%收取費用,評估費過高。
(1)不要盲目購買獸藥或是飼料供應商提供的疫苗,盡量選購當地政府供應的疫苗,只選對的不選貴的。
(2)養殖場(小區)要針對本場疫病流行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散養戶可按當地防疫部門的免疫要求進行春秋防集中免疫、補欄免疫等。
(3)確定免疫間隔時間,如首免時間、二免時間、周期免疫時間、疫苗之間的免疫間隔等。
(4)疫苗免疫劑量要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如需加量,可先做小區試驗,避免出現免疫副反應。
(6)做好疫苗保存與管理,做好“一日三看” 記錄,及時做好疫苗空瓶回收,防止疫病擴散。
(7)準確把握免疫時間,按照不同疫苗抗體的生成規律進行科學采樣。
(8)樣品采集后,避免溶血、膠凍、腐敗、反復凍融等現象發生。
(9)加強防疫員日常管理和培訓,提高基層綜合防控能力。
(10)加強對新防疫人員的免疫技術培訓,大力提高免疫操作水平。
(11)疫苗在免疫前要問明查清,防止因動物機體本身不利因素造成免疫失敗。
(12)合理分配散養戶之間的集中免疫,杜絕疫苗浪費嚴重現象發生。
畜禽免疫接種后的效果不理想,免疫后抗體保護率偏低,導致這種現象的發生有很多因素,有可避免的,也有難以避免的,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與探索,提高動物免疫技術水平才能從根源上徹底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