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乃新
(新疆伊犁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孫扎齊牛錄鎮農業發展中心 835300)
隨著我國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對畜產品的需要量越來越大,相應地在家畜養殖上方面也獲得了理想的收益。促使家畜飼養由個體逐漸向群體發展,飼養規模和數量都有很大提高。但是由于飼養家畜向環境中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質,造成巨大的環境污染,不僅危害生態平衡,還影響人類的健康發展。希望相關人員對環境污染重視起來,進行科學分析和實施有效措施,更好的治理環境污染現象,確保家畜養殖和環境良好共同發展[1]。
為了促進家畜快速生長發育和達到理想的生產性能,養殖者會逐漸增加家畜飼喂量,以滿足家畜生長需要和提高肉品質量。家畜在采食大量的飼料后,吸收各種營養成分的同時還可以產生較多的排泄物。如果不能妥善處理這些排泄物質就會給環境帶來巨大污染。因為這些排泄物蓄積起來再經過長時間的滲透進入土壤下層,對土壤和地下飲水都會產生不良影響。由此可見這些排泄物不僅對土壤表層產生負面影響,還會對地下飲水帶來長久的有害作用。據不完全統計,如果年飼養數量在1000 只左右的肉羊養殖場,年可以生產糞便200t 左右,這么多的排泄物難以立即清理和進行無害化處理,就會對環境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同時排泄物中還存在很多氨氣、二氧化硫等惡臭氣體,揮發到大氣中也會產生環境污染[2]。
不僅家畜排泄物對生活環境產生污染,而且家畜自身產生的氣味也會對環境產生污染。因為集中養殖長期生活在密閉環境中,又不可避免地與糞便接觸,自身就會被氨氣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沾染,由此給生活環境產生負面作用。同時家禽身體上面還經常沾染一些腐爛霉變的飼料氣味,再加上舍內環境通風管理不當,會加快病原微生物在家禽體表繁殖,從此產生的氣味對環境污染更加嚴重[2]。
在伊犁地區有時會將家畜趕出舍外進行放牧飼養,隨著糞便排泄范圍的增加,周圍環境中還容易存活一些老鼠、野鳥、蚊蠅等有害動物,它們身上可以攜帶病原體,不僅危害家畜身體健康,還會污染養殖環境,甚至將細菌或病毒傳染給其他動物或人群,進而危害環境中所有動物的身體健康和養殖區的環境質量。
家畜養殖在伊犁河谷牧區飼養量較多,一些養殖者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按照牧場面積來制定飼養數量,不僅損害牧草長勢,致使牧場載畜量超標,造成草原生態環境嚴重損害。同時家畜飼養數量多、產生的排泄物不能進行無害化處理,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需要加強立法工作和健全法律制度,利用法律來約束農民的養殖行為和存欄數量。促使養殖行業向規范化、科學化、標準化發展,有效解決家禽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
養殖家畜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主要是家畜的糞便和沖洗消毒產生的廢棄物質的。大多情況下養殖者不能及時有效處理家畜排泄物,而是隨意堆積和放置,長時間的蓄積對環境的嚴重污染。建議管理者應重視家畜排泄物的管理,將糞便運輸到遠離養殖場的地方,經過生物發酵熟化后再當成農家肥料用于種植莊稼或蔬菜,這樣不僅能殺滅糞便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還可以做到種養的結合,達到種植和養殖共贏的目的。建議設置污水處理收集池,要求收集處理池的位置遠離養殖場區,可以防止交叉感染,可以建成沼氣池,供人們取暖或者照明。
家畜在采食含氮量高的飼料后,會加重對環境的污染。所以在養殖過程中應科學配制飼料配方,既可以避免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的不足,還可以減少多余的營養元素排出體外,對環境造成污染[3]。
根據伊犁地區的實際情況,選擇副作用小、化學添加劑少的飼料來飼喂家禽,科學推廣有機飼料,不僅能保證家畜的身體健康,最重要的還可以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伊犁地區可以將家畜排泄的糞便經過發酵熟化后再歸還土地,提高土壤肥力,促使環境生態平衡和家畜養殖的可持續發展。
相關部門和機關應大力選擇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經過到牧區進行宣傳教育,轉變農民養殖觀念,理解畜牧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增強農民環境保護意識、做好環境保護工作。這樣促使農民知道環境受到污染后對人類和畜禽產生的不良影響,保護生態環境不僅利于畜牧養殖的有序發展,還可以保障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確保養殖戶更好的配合相關部門工作,環境保護做好后期保障工作[3]。
綜上所述,本文將實際生產中家畜養殖對環境產生的污染問題主要由家畜糞便和沖洗消毒飼養環境產生的廢棄物引起的,同時難聞的自身氣味、毛皮飛屑和其他相關的有害動物也會對環境產生污染。為了盡量減少家畜養殖對環境帶來的不良影響,需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采取科學的方式進行飼養,減少排泄物對環境的污染。
同時推廣有機飼料,在家畜養殖過程中應科學配制飼料配方,提高飼料消化率和轉化率,減少多余的營養元素排出體外,對環境造成污染。通過大力推廣和培訓養殖者,促使他們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提升養殖者的重視度,有效降低環境污染,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