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輝 謝民
(廣西欽州市欽北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535099)
仔豬水腫病四季均有患病,其中季節交替的時間段,發病率明顯增高,氣候變化也會引起該病的發病。一旦感染短時間內會發病,呈發散性,發病后死亡率極高。其中斷奶仔豬的發病率極高,1~2 月齡的仔豬為主要患病對象,超過2 月齡發病率明顯降低,其中肥壯的仔豬發病率相對較高,且治愈率更低。
仔豬水腫病發病率高、死亡率高,雖然部分患病豬會被治愈,但也會影響養殖場的正常生產。常見的疾病多發生于健康狀態較差、體格相對較弱的仔豬,但仔豬水腫病發病多數為相對健壯的仔豬,主要因為該病患病是由于健壯仔豬的營養狀況更佳,采食量更高,但是由于斷奶后直接食用濃縮飼料,造成腸胃損傷,更容易被病菌所感染,且濃縮飼料不能被消化完全而滯留在腸道內,被大腸桿菌當作營養物質,快速繁殖發育進一步影響仔豬健康。為了有效減少仔豬水腫病帶來的損失,養殖場通常會針對仔豬進行營養調控,增強仔豬抵抗力[1]。
仔豬在斷奶后,若是直接食用濃縮飼料,會嚴重地影響仔豬健康,且仔豬的水腫病患病率明顯增加。因此正規養殖場在仔豬斷奶之前采用早期訓料來保證仔豬健康,避免斷奶后直接食用飼料造成仔豬腸胃不適。早期訓料是指在仔豬未斷奶時,逐漸加入適量的飼料,在保證仔豬成長過程中營養的同時讓仔豬腸胃盡早地適應飼料。通過早期訓料,充分有效地刺激了仔豬的胃壁,促進分泌鹽酸可以有效激活胃蛋白酶,仔豬在斷奶后可以更加迅速地適應飼料,在保證仔豬營養的情況下,提前使用飼料,并且保證仔豬健康。根據實驗表明,早期訓料后的仔豬腹瀉率明顯降低,限制了腸道內大腸桿菌的繁殖,從而達到降低仔豬水腫病的發病率。
仔豬體內的微量元素含量很少,但是作用很多,是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在仔豬體內幫助完成許多工作,如促進仔豬消化能力、維持仔豬消化道內的微生物平衡以及抑制酶的合成等,若微量元素不足會造成仔豬的代謝紊亂、抑制酶合成不足、抵抗力降低以及患病率增加等情況。因此仔豬在飼養的過程中,可以在補料中加入適量微量元素添加劑,從而保證仔豬體內的微量元素充足,而提高仔豬的抵抗力,避免仔豬處于亞健康狀態,達到降低仔豬水腫病患病率的目的[2]。
仔豬未斷奶期間通過早期訓料可以有效地降低斷奶后食用飼料對仔豬腸道的影響,但早期訓料會對未斷奶仔豬消化道產生一定影響,為了幫助仔豬有效的消化飼料,可以在飼料中添加酶制劑與酸化劑,這兩種物質不僅可以輔助消化,還可以有效的預防水腫病。添加的酸化劑主要為有機酸,酸化劑可以調節仔豬的蛋白酶活性,幫助仔豬消化食物,同時保證腸道內的酸堿平衡,避免堿性過高,從而達到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的目的;抑制酶添加劑,可以幫助促進仔豬消化飼料,提高飼料利用率的作用,同時可以消化部分非水溶性因子,提高小腸蠕動次數,保證腸道活力,保證腸道菌群平衡。
患病仔豬在發病前沒有明顯的癥狀,發病迅猛。發病后仔豬精神萎靡不振,食欲降低、部分患病情況嚴重的仔豬會出現食欲廢絕,四肢無力、站立不穩,聲音嘶啞。隨著病情的發展患病仔豬頭部及頭部器官會出現水腫現象,一直蔓延至腹部,四肢抽搐不能行走,隨后幾小時內會相繼出現死亡,死亡情況通常會持續5d 左右。
由于仔豬水腫病的發病迅猛,且死亡率高,因此針對仔豬水腫病應以預防為主。可以采用早期訓料進行營養調控,從而降低仔豬水腫病的患病率。在做好早期訓料的同時也應做到降低仔豬應激反應以及合理管控飼養條件。仔豬在斷奶后與母豬分開,并且會根據體重等身體指數進行分群,極容易發生應激反應,斷奶應激與分群應激應該讓仔豬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同時養殖舍的管理也會影響仔豬水腫病的發病率,定期對豬舍進行清潔、消毒工作,避免養殖舍內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的滋生;合理調控養殖舍內的溫度、濕度、光照強度與時長以及通風等因素,保證仔豬生長環境舒適[3]。
由于該病發病迅猛,短時間內就會出現死亡,因此,治療也需要迅速。仔豬水腫病治療通常使用抗生素配合消炎消腫藥物同時使用,在抗菌治療的同時,避免未消腫消炎造成其他并發癥。常用的抗生素藥物為頭孢菌素類,以頭孢喹肟與頭孢噻呋為主;消炎消腫藥物可以使用氯化鈣配合烏洛托品使用,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