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麗
(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畜牧產業辦公室 554300)
近年來,隨著信息化及農業科技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生豬養殖方式開始從傳統的分散式養殖方式向更加現代化,規模化,正規化逐漸轉型。 生豬養殖從業者的觀念也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我國生豬養殖行業有了更多的機遇及挑戰。 現代化生豬養殖模式更加高效精準,由此可見,信息化技術及相關系統的應用及研發顯著提高養豬場的數據統計效率,管理效率,生產能力。
基于飼料生產在集約化養豬生產行業中所占的關鍵地位,國內外相繼展開一系列相關研究。 研究通過將動物營養理論與各種飼料配方的理論結合,導入飼料營養配比規劃軟件中,通過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構建數學模型來計算最佳飼料的營養配比,實現最佳飼喂量及飼料配方的優化,實現最大化的生產價值[1]。
通過對種豬基因狀態的抽樣調查,計算出后代的基因序列,以便在基因序列上做出保障后代仔豬健康體質的有利改動。 通過建立計算模型來分析大量數據,對育種值進行估測,并將各形狀基因效應相加,得出最佳育種方案。
保證管理及利用規模化生豬養殖場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龐大信息量是所有生豬養殖從業者們共同面對的難題。 信息化的運用及物聯網技術的使用可以更高效的采集數據和應用。 通過統計生產數據,并對其進行綜合分析可以生成綜合的報表,上面能反映出生豬養殖場的運營狀況,生產能力現狀,經營狀況等,管理者可以通過對報表數據的實時監控來更好地管理養殖場。 此方向研究甚廣,數據采集及最終統計也較容易實現,但目前深層次數據分析能力方面依舊薄弱。
信息化技術在生豬養殖領域的應用實現了多方面的聯合控制,當前信息互聯網建設可以根據實時氣候,溫度,干濕度的變化來適時調控養殖場天窗,加濕器,水簾等,實現對豬舍全天候控制及有效監控。
生豬養殖場的信息化與標準先進的養殖設備及其科學的應用是密不可分的。 目前設備的主流設計是按照生豬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迥異性來設計不同功能的養殖場,包括隔離舍,配種舍,妊娠舍,分娩舍等,不同的豬舍采取不同的信息化管理方案,以往養殖設備設計及應用方面存在的缺陷已得到基本改善,漏縫地板得到大范圍應用,飲水器的安裝方式及位置也已制定了全面的優化方案,設備的穩定性得到不斷提升和優化[2]。
生豬養殖領域還需要進行信息化改革。 目前的養殖技術雖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運營自動化,信息化,但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傳統養殖理念仍占據著大多數,導致生豬養殖信息化改革速度緩慢。
當前生豬養殖的每個小環節都需要信息采集,但信息采集后最終數據的統計分析,及數據進一步深入挖掘都有很大發展,造成生豬養殖場信息化發展速度停滯不前。 同時,從業者忽略了對不同類型客戶服務理念的轉變,對養殖場業務發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隨著在現代化生豬養殖領域中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深入,傳統養豬方式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都得到有效處理及改善[3]。 可信息化時代發展科技的腳步從未停止,社會快節奏的轉變同樣在推進生豬養殖信息化的發展,如果從業者墨守成規,始終固守現有信息化技術而不更新發展,久而久之必將成為未來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導致生豬養殖信息化腳步停滯不前。
綜上所述,不僅是生豬養殖行業,對于任何市場來說,信息透明度至關重要。 如果可以將生豬養殖信息更加細化,明確仔豬及生豬存欄信息,一方面有利于養殖企業對市場趨勢的把握,另一方面方便生豬養殖從業者們對出欄時間的安排,盡量錯開生豬需求高峰期。 無論采用何種技術進行養殖場信息化建設,必須重視根據自身需求量及實際情況的結合,只有養殖場不斷進步發展才能持續改進生產性能,大大提升我國生豬養殖的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