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龍 張斌
(1,甘肅省定西市漳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 748300;2,甘肅省定西市畜牧獸醫服務中心 748300)
牛免疫缺陷病,最初因發病癥狀與維納斯病相似,被稱為維納斯病。隨后,1987 年該病毒的毒株被分離出來,經測序分析后證明該病與人的免疫缺陷病的病毒具有高度相似性,所以被稱為牛的免疫缺陷病。該病在世界范圍內流行,我國也在引進牛時將該病毒引入到國內。因為該種病毒常呈現持續性感染,給世界各國養牛業造成巨大的損失。積極有效的防治奶牛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成為養殖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牛免疫缺陷病的病原為牛免疫缺陷病病毒(Bovine immunodeficiency virus,BIV),BIV 隸屬于反轉錄病毒科慢病毒屬成員。BIV 的病毒粒子外觀呈現卵圓形,病毒粒子直徑約為120nm。在胎牛脾臟原代細胞中增殖很快,具有很高的病毒感染滴度。細胞在接毒后的1d 內,病毒達到增殖的最高點。BIV對熱敏感,30min 的56℃熱處理便可使BIV 滅活,同時BIV 對脂溶劑具有高度敏感性,但X 射線和紫外線不可使BIV 滅活。
自然感染情況下,奶牛和肉牛是BIV 的易感宿主。此外,將羊人工接種BIV,2 周后也可檢出抗體,但并不能在產生抗體的羊的血液中分離得到病毒。但將家兔人工接種BIV 后,家兔也可以產生相應抗體,并且可在組織中成功分離BIV。將BIV 人工接種于小鼠體內,不但不能產生相應抗體,也不能成功分離BIV。發生BIV 感染的牛是牛免疫缺陷病的主要傳染源,而且患病牛用過的用具,針頭等物品均可將病毒帶給健康牛,從而發生感染。此外,BIV 也可以通過蚊蟲叮咬進行傳播。該病往往呈長期隱性帶毒感染,前期感染了BIV 的牛也不會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所以患病牛只往往不能再第一時間得到有效治療[1]。
自然傳播和人工接種BIV 均可使牛發生感染。BIV 在自然感染情況下,其潛伏期至今尚未清楚。但在人工接種時,接種后的半個月左右牛便會出現臨床癥狀:淋巴細胞增多,病牛逐漸消瘦,身體變得衰弱,有的患病牛也可表現出神經癥狀。當該病伴發生白血病時,會使病情變得更加嚴重。
當BIV 侵入到牛機體后,BIV 具有組織親和性,BIV 可選擇性的吸附于淋巴細胞中,并在淋巴細胞中增殖,因此,導致很多原發性損傷。此外,BIV 可以感染牛的神經系統,對感染牛的神經系統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因此,有些患病牛在臨床中會出現神經性癥狀[2]。
通??梢愿鶕﨎IV 的流行特點,結合上述牛免疫缺陷病的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進行初步診斷,進一步確診需在實驗室內進行檢測。如免疫熒光技術、電鏡技術、PCR 技術等。
牛免疫缺陷病的預防主要在于不在該病流行地區引進牛只;同時切斷中間宿主的傳播和擴散對該病的防控也有重要作用;此外,對于檢測結果陽性的牛只要堅決撲殺,并進行無害化處理,徹底凈化感染是防控本病的根本措施。目前國內大部分養殖企業為了降低養殖成本而加大飼養密度,給各種疾病的快速傳播提供了方便。很多養殖企業都會出現除非無病,有病時便是成群發病,給養殖業帶來的經濟損失相當巨大。此外,加強養殖環境的衛生管理,同時需要加大牛的運動量,提高牛的抗病力。發病時盡早治療會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在牛養殖過程要積極預防此病,降低此病的發生,促進養牛業的發展[3]。
嚴禁在牛免疫缺陷病流行的國家和地區引進牛只,引進牛只時要嚴格檢疫,隔離飼養至少半年以上,臨床無癥狀且檢測結果為陰性的牛只才能與健康?;烊猴曫B,帶毒牛堅決不允許進入飼養場;應加強飼養管理,改善牛群生活環境;嚴格對飼養場中的蚊蟲進行撲滅,防止中間宿主擴散病毒;檢測結果一旦出現陽性牛只,堅決撲殺,并進行無害化處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