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聰
(云南省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畜牧獸醫總站 651500)
目前,肉牛養殖糞污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我國相關部門對糞污處理問題也越來越重視。增加肉牛養殖糞污利用率,制定出科學的防污規劃,以促進養牛業健康發展,為推動我國農業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養殖場中家畜排出的糞尿可以揮發出惡臭的氣體,污染空氣。糞尿中的鹽、有機物、病原微生物可以對土壤和水體造成污染,也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影響畜牧生產和人畜健康。
養殖場圈舍的糞堆和糞池都會對空氣造成污染。主要的污染是糞尿中的有機物會產生氨氣、糞臭素、硫化氫等有害氣體,粉塵中也會夾帶病原微生物。養殖場處理糞便不及時,尤其是夏天,高溫環境下糞尿會先發酵,再分解,產生的硫化氫和氨氣等臭味氣體會更嚴重,并且還會產生二甲基二硫醚、甲基硫醇等有害氣體[1]。這些有害氣體會使人畜的免疫力降低,患呼吸道疾病的概率會更大。
有些養殖場沒有相應的糞污處理設備,而且養殖人員的思想覺悟較低,會直接將糞污排入湖泊或者河流,造成水體的嚴重污染和沿岸的生態。未及時處理的糞尿會隨著排污水,雨水等滲入地下,造成地表水的污染。
多數養殖場處理的方法是將糞尿作為農田的肥料,養殖場的糞污量大,剩余的糞便堆放在農田周圍會對農田生態造成污染。糞便中含有過量的鉀和鈉,會使土壤鹽漬并板結,降低土壤通透性,植物不易生長。
多數養殖場的管理模式比較粗放,建設沒有進行合理布局規劃,設施比較簡陋,沒有任何管理制度和規章,沒有糞污處理設備。養殖戶通常因資金匱乏,糞污處理設備比較昂貴,不會選擇購買糞污處理的設備,自然會選擇排入江河或堆放田邊。糞便發酵工程消耗時間較多,多數養殖戶只對糞便簡單處理后就利用,大大加重土壤負擔[2]。其次,基層相關工作者對糞污處理技術的了解不足,污資源化利用的推廣力度不夠。
多數散戶養殖人員只重視養殖效益,忽視環境保護。養殖產生的糞便亂堆亂放,造成空氣,水流和土壤受到污染。
養殖場在進行建設前需要合理規劃,需要將糞污處理問題考慮進去。建立的糞污處理系統要和養殖場的養殖規模同步。養殖場建立污水溝,將雨水和污水分流。糞池的處理量不宜過大,還需建立沉渣池,以便對廢物進行二次收集。建立堆糞場地時一定要建立在養殖場下風處,而且要做好防漏滲工作,糞便也要及時處理,送到農田施肥。養殖場的運行要和糞污處理同步[3]。
相關部門推廣糞污農牧結合模式。養殖戶將牛糞進行發酵,一部分用于農田施肥,剩余的進行還林還草。實現糞污與農牧的綜合利用,不僅提高了養牛業的經濟效益,還促進了農業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
相關技術人員加大糞污處理的實用研究,積極探討糞污生態處理模式。建立沼氣池可以對糞便進行無氧發酵處理,產生的沼氣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滿足部分的生產能源和養殖場內的生活,也可以作有機肥料。
科學的飼料配比是控制糞污的基本環節,提高飼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減少糞便排量和環境壓力。可以在飼料中添加生物活性物質和合成氨基酸,這樣可以降低牛排泄物中氮磷的含量。飼料中的無機微量元素,其他添加劑和抗生素等要用有機微量元素取代,這樣對人類的健康和環境生態作用有保護。
相關工作人員應積極調查當地的實際情況,了解當地養殖場糞污的處理方式和污染情況。做好糞污合理處理計劃,制定科學的糞污處理方法。相關部門還要加大監管力度,對養殖戶進行監管。有些污染比較嚴重的養殖場要要求其進行整改,不執行的要給予處罰。
總之,在目前階段,隨著我國政府各部門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的問題,我國養牛業的相關技術人員也大力投入到牛肉糞污處理的實驗研究中。科學有效地處理好糞污問題可以降低養牛業的養殖成本,糞污充分利用,減少能源損耗,保護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