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珊珊
(河南省安陽市農業科學院,河南安陽 455000)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有機蔬菜和無公害蔬菜的需求不斷增加,為了滿足人們對健康的要求,當前農業生產逐步改變了傳統耕作模式,逐漸向設施栽培過渡[1]。但是設施栽培與露天種植環境不同,它是在一個相對密閉的條件,濕度大、溫度高、通風不暢,容易出現各類病蟲害,使蔬菜產量下降、品質變差[2-3]。本文主要分析了大棚蔬菜病蟲害的發生特點,提出了具體的防治措施,以提高大棚蔬菜的產量和質量,增加種植戶收益。
由于大棚的濕度大,溫度較高,栽種品種相對單一,通風不暢,這些都非常有利于病菌和害蟲的繁殖。一般而言,大棚蔬菜病蟲害種類繁多,且不同蔬菜常見的病蟲害種類也存在較大的差別,例如當前蔬菜常發生的有蝶蛾類、蚜蟲類、薊馬類、螨類、粉虱類等蟲害,同時還有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細菌性角斑病等病害。每種蔬菜可能發生的病蟲害多達十幾種,同一種病蟲害也可能會在不同種蔬菜中發生,這就增加了大棚蔬菜的病蟲害防治難度[4]。
一般來說,蔬菜病害都是由病原菌導致的,而大棚內的空氣流動性不強,濕度較高,光照較差,這些都使病菌侵染速度加快,極易蔓延成災,這也是大棚蔬菜病害傳播速度快的主要原因[5]。在蟲害方面,與露天種植環境相比,大棚封閉,溫濕度適宜,十分適合很多蟲卵的孵化,為害蟲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導致傳播速度快20%左右[3]。
大棚蔬菜越冬期非常短,蔬菜育苗與栽培常處于連續狀態,這意味著害蟲可能連年存在,許多本應在冬季休眠的害蟲會一直繁衍,增加了復雜性[6]。此外,大棚內的蔬菜病蟲越冬期也在不斷縮短,有的甚至出現了無越冬期的現象,這導致大棚蔬菜病蟲害的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的發生概率都非常高,使病蟲害發生規律復雜化。正是由于大棚蔬菜的種植打亂了傳統的病蟲害發生規律,導致病蟲害的發生更加復雜。
2.1.1 選擇優良品種
由于大棚內部的環境溫度較高,溫差較大,因此在選擇蔬菜品種時盡可能選擇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無病蟲且發芽率較高的品種[7]。如油麥菜耐濕,同時適應大棚的溫度,發芽率較高,適合大棚種植。
2.1.2 土壤消毒
在土壤消毒過程中,工作人員必須明確常見的病蟲害,以免影響土壤的肥力,同時還需要結合常見病蟲害的發生規律選擇消毒時機。在蔬菜種殖前,可以根據蔬菜常見的病蟲害,將微生物菌劑、球孢白僵菌撒在土壤表面,起到殺蟲的效果[8]。還可噴灑生物有機肥500~1000 g/667m2,或施用生物菌發酵的有機肥500 g/667 m2。這些含有益菌類的有機肥施入可抑制和殺滅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預防土傳病害的發生。
2.1.3 科學管理
大棚種植須堅持輪作,如可將香菜等需氮較多的作物與需磷較多的豆類作物再與需鉀較多的根菜類作物進行輪作,確保土壤中所含的各類營養都能被蔬菜充分吸收利用,而不被浪費。在發現病蟲害后須及時防治,以減少災害的擴散。在蔬菜生產期間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采取配方施肥的方法,滿足蔬菜的養分需求[9]。做好大棚保溫防寒工作,由于一些土傳類病蟲害防治相對困難,而且傳播速度較快,為此可以選擇高壟覆膜的栽培方式,除草后立即覆蓋塑料薄膜,這樣可以有效維持土壤適宜的濕度,有利于調節大棚內晝夜溫差。使用地膜和塑料薄膜,能提升土壤熱容量,提高室內溫度。
物理防治主要是通過利用光、熱、溫度、濕度等物理因素來防治病蟲害[10]。如使用殺蟲燈殺滅菜青蟲,使用臭氧與微波的結合防治真菌病害、細菌病害,還可以選擇黃板或燈光誘殺、設置防蟲網等方法防治小白菜菜青蟲。
生態防治是當前大棚蔬菜病蟲害防治技術中重要的一種,其主要是對大棚內部的環境進行有效管控,盡可能地避免有利于病蟲害生長的環境出現[11]。有些病蟲害喜歡通風較差且濕度較高的環境,如螻蛄;而有些病蟲害則喜歡酸性環境,如線蟲,因此管理人員需要做到定時通風,減少濕度,并做好大棚環境的酸堿檢測,采取適當措施減少酸度和適宜病蟲害生長環境的出現??梢詮臏囟?、光照、氣體、水分等多個角度共同進行生態防治,還可以利用基因改造技術防治病蟲害,能達到較好的生態防治效果。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種生物來防治另外一種生物的一種病蟲害防治方法,在大棚蔬菜種植中的應用逐年擴大。因此可以構建一個蔬菜與生物共同生產的微型生態系統,通過害蟲的天敵來消滅害蟲,這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地促進蔬菜的健康成長。如通過使用茶枯浸出液噴灑植株,成本低,方法簡單,無污染,適用于茄子、黃瓜等蔬菜種植,可以很好地防治蛀蟲。引進山雀、灰喜鵲等益鳥,可以明顯降低食葉害蟲數量。
大棚蔬菜的化學防治主要是通過使用高效低毒的農藥來消滅病蟲害。農藥具有高效、使用方便、經濟效益高等優勢,但使用不當可能會導致蔬菜產生藥害,容易引起中毒,同時農藥還可能對周邊環境帶來危害[9]。
2.5.1 常見大棚蔬菜病蟲害的化學防治措施
化學方法防治病蟲害,主要是使用適當的農藥進行防治,通常采用交替用藥或混合用藥的方式減少病蟲害對藥物產生抗藥性。
(1)菜青蟲
菜青蟲幼蟲常常是以咬食葉片為主,在2 齡前啃食葉肉,留下一層透明的表皮,在3 齡之后可能會出現葉片孔洞,嚴重時會將葉片全部吃光,只殘留葉脈,造成絕產。防治上可采用0.2%阿維蟲清乳油2 500~3 000 倍在2 齡前噴霧。
(2)小菜娥
小菜蛾又稱為小青蟲,主要危害油菜、青花菜、白菜等蔬菜。小菜蛾的幼蟲常常會啃食葉片,同時也可能會啃食莖枝的表層??捎?0%敵敵畏乳油15 mL 與10%高效氯氫菊酯40 mL 混勻后,兌水30 kg 噴霧防治。
(3)斑潛蠅
斑潛蠅常以啃食植物的表層葉片及其葉肉為主,吸取植株葉片的汁液,喜食豆類或葫蘆類植物。可采用10%滅蠅胺懸浮劑800 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4)霜霉病
霜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種植物病害,一般先從下部葉片開始發病。如果大棚的環境相對干燥,病葉會逐漸變黃,出現枯萎的現象??捎?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噴霧防治。
2.5.2 化學防治注意事項
(1)科學施用農藥
在充分了解施用方法以及農藥性能的基礎上,根據病蟲害種類合理施用農藥,真正做到對癥下藥。嚴禁使用劇毒、高毒或致癌的農藥,如滴滴涕等,盡可能選擇低毒、高效和低殘留的化學農藥。
(2)把控好使用時間和方法
在使用化學農藥時,應按照間隔期的要求嚴格噴施,同時需要根據不同時期以及不同病蟲害的特點,選擇農藥的靶點,精準掌握農藥用量,避免過量施用農藥,降低蔬菜中的農藥殘留。
(3)交替用藥
使用農藥時,需要大力推廣低容量或超低容量的噴霧技術,同時還可以探索使用煙霧劑或粉塵等高效劑型。在使用化學農藥時必須堅持交替用藥,防止病蟲出現耐藥性。如果出現了多種病蟲害同時發生,可以采用混合用藥的方式,以便達到一次用藥防治多種病蟲害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