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月紅(武平縣招商服務中心)
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如果僅僅依靠國內的資本積累來發展經濟,那么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就會較為有限,而充分的利用外資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提速能夠發揮重要作用。在過去已經有很多國家擁有了通過引進外資,促進經濟發展的較多的成功經驗。
從世界銀行的報告分析中可以看出,國內的高儲蓄率、貿易以及外國直接投資這三者之間的相互聯系,已經成為國內經濟增長提速較為關鍵的一個因素。對于外資的引入,主要從消費需求、投資需求以及外貿需求等三個方面,對國內宏觀經濟發揮作用,外資企業擁有一個較為理想的投資環境,需要在通訊、能源以及交通等基礎設施上面增加資金投入,從而推動總需求的發展,對國內經濟提速啟動推動作用。
山區縣域經濟長期處于較為緩慢增長的態勢,使得山區縣域的積累和投入能力,已經難以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需求,而財政收入的薄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山區縣域的生產投入能力,因此利用外資來提升經濟發展速度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1.觀念落后
對于山區縣域的經濟發展來說,人們的思想觀念是和經濟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的,它也是山區縣域投資環境的一個影響要素。當前山區縣域普遍存在著思想觀念保守、陳舊的問題,很多時候都存在“要、等、靠”的思想,對于競爭意識和開放意識較為缺乏,這對外資的引進是極為不利的。
2.經濟增長緩慢
當前的國際投資理論明確指出,對于某一個特定的區域來說,吸引外資的增長率和平均經濟增長率是存在正相關的關系的。如果特定區域的經濟穩定增長,工業化程度不斷提升,消費者的水平也得到增長,那么需求也會獲得明顯的增長,市場容量會逐步擴大,從而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較為廣闊的需求空間。然而山區縣域在經濟發展的自然條件方面,通常情況下都會處于落后的情況。
3.區位劣勢明顯
對于山區縣域來說,產品成本通常情況下是由運輸成本和生產成本所組成的,這也成為引進外資需要重點考慮的一個因素。盡管部分山區縣域可能比較靠海,然而對于落后的交通環境和基礎設施來說,也會對外資的引進造成不利的影響。
4.產業配套能力差
在全球化時代,產業聚集的程度已經非常高,這也成為吸引外資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產業配套能力能夠明顯提升,那么也能夠在較大程度上降低成企業的生產成本。而在山區縣域它的國民經濟結構,以及農業內部結構都和城市有著較為明顯的差距,從農業內部結構看,山區縣域主要是以糧食作物為主導的,對于一些高效農作物、經濟作物的占比較小。
1.經濟全球化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區域開放優勢正在逐漸減弱,而對外開放的主流主要是產業開放,山區縣域的服務業等基礎產業,對于外資的引進會具有較好的吸引力。對于發達地區的發展來說,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時期,希望能夠通過將技術層次較低的產業轉出,為山區縣域的發展提供一定的機遇。
2.利用外資政策優惠
當前世界經濟出現嚴重衰退,我國利用外資面臨復雜嚴峻形勢。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的重要指示,各級政府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充分利用外資專項資金,出臺優惠政策政策吸引外資。《外商投資法》的施行,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取消了原有的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及變更的審批和備案制度,大大節省了企業時間和成本,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這些都為外資引進帶來機遇。3.資源優勢
山區縣域大部分都會擁有豐富的旅游、土地、水利、礦產等自然資源,這是具有較為明顯的比較優勢的。其次,山區縣域大多都具有較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為企業的低成本運營提供了較好的基礎,也為山區縣域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吸引外資提供了有利條件。
4.投資環境改善
當前各級政府越來越重視投資軟環境建設,改革力度不斷提升,政府的工作效率也明顯提高,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等工作,山區縣域的趨勢總體向好發展,山區縣域人民的生活不斷提高,各種基礎設施建設也不斷完善,山區縣域的鐵路、公路網正在朝著高速化、網絡化發展。
山區縣域必須轉變思想,堅持對外開放,轉變傳統招商引資觀念。一方面強化“招商引資是經濟工作的生命線,是地方發展的活力源”理念。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的主引擎,作為有效促進地方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的主抓手,從站位全局、服務地方的高度,主動出擊推介項目,千方百計引進項目,優化服務推進項目,進一步擴大利用引資。另一方面要強化“招商引資是一項打基礎、利長遠、增后勁的工作”理念。為長遠、可持續發展,持之以恒地抓好利用外資工作,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做好打基礎、利長遠、增后勁的工作。
一是加快城市建設。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對生活質量的追求不斷提高。企業家、高級管理人才、產業工人希望在環境優越、生活質量好的城市生產生活。山區縣域大多城市規劃滯后、環境有待提升、城市文明需進一步培育,“以城市轉型帶動經濟轉型”。二是進一步完善園區功能。搭建項目落戶平臺,加快園區建設,推進園區項目用地“三通一平”工作,配套標準廠房、高級人才宿舍、健身場所、食堂等設施,提升項目承載能力。三是想方設法留住人才。通過出臺引進人才激勵措施,千方百計“留住人才”。針對技術人才從業選擇空間大、追求較高質量的生產生活環境之需求,重點放在加快建設現代生活化園區上,通過探索引進社會資源建設標準化、生活化工業園,提升園區核心服務區建設成效,將娛樂、體育、教育、休閑融入產業園,增強園區吸引力、舒適度。比如,浙江嘉善縣出臺一系列創業扶持政策,用優質項目引“鳳凰”來棲。僅2018年上半年,該縣就發布了32條“人才新政”,全力打造人才生態最優縣;召開規模空前的全縣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大會,發布3年行動實施方案。一個小縣引來61位“國千”“省千”等人才,連續7年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培育出7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這為吸引外資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對于山區縣域來說,通常資金都較為缺乏,而資源則較為豐富,各種基礎設施也較為薄弱,對于一些開發項目比較大的工程來說,所要承擔的投資風險比較大,工程需要的時間比較長,采用國際通用的BOT方式來進行農林、交通運輸、礦產以及電力等項目的開發,能夠有效降低投資風險,提升投資信心。另外一方面對于山區縣域經濟發展、環境的改善也會起到較好的幫助,對于產業結構和可持續發展的優化,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外資投向。因此,在山區縣域引進外資應該轉變過去的全面吸納,從而采用有重點、有選擇的吸收外資,使得資源和外資能夠有效的結合,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當前更為科學合理的做法是,將外資引向第三產業、資源開發、產業、出口、創匯產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特別應該注意,在山區縣域引進外資發展過程中,必須要重視生態環境保護。
總的來說,山區縣域經濟發展要想獲得較為明顯的提升,通過外資的引進是一條較為有效的途徑。山區縣域在引進外資方面有自己較為有利的條件,同時存在的制約因素也比較多,充分結合山區縣域的實際情況,采用一些有效的對策來吸引外資,對于山區縣域的經濟發展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