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舒(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商貿管理系)
財務管理文化是一個單位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相當意義上體現單位的價值觀。面對形勢任務要求,作為高等院校財務人員,要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充分思考院校財務管理的特點和規律,注重發揮文化管理的作用,統籌好管理、效益、創新的關系,以先進的文化引導財務管理工作,建設具有院校特色的財務管理文化,進一步提高科學理財能力,更好地發揮經費保障效益。
院校財務管理工作不同于機關,也不同于企業,它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緊跟教學保障任務變化,使經費投向投量準確化,經費效益最大化。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在院校財務管理文化建設中必須形成具有院校特色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風格和管理特點[1]。建設院校特色的財務管理文化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院校是育人的場所,建設財務管理文化就要以人才培養作為第一要求,在日常財務管理工作中,教育和引導廣大財務人員始終把育人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保障好教學作為首要任務,針對少數財務人員的思想認識不夠充分的實際情況,全方位教育,多渠道引導,全過程激勵,切實打牢財務人員育人為本的思想根基,著力強化財務人員熱愛學院、教書育人思想意識,把育人為先的觀念根植于財務人員的心中。
和諧發展,體現的是一種團隊文化。財務工作是團隊工作,離不開每個成員的職能發揮,財務管理文化的建設就要注重團隊精神這個向心力。團隊精神是團隊的士氣,是成功團隊的特質,是高績效團隊的靈魂。團隊精神表現為財務人員對集體目標的認同,時集體強烈的榮譽感、歸屬感,每個成員都感受到自己是集體中的重要一員,真正把個人工作和團隊目標聯系起來,隊員間都有相互合作、互惠雙贏、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意識。
院校是人才匯集的地方,作為院校的財務管理部門,應該有著不同于其他單位財務部門的特質,不僅能記好賬、管好賬,還具備能參善謀的能力,在財務法規的理解、經費的投向投量、政策規章的執行中要為黨委領導提出認真負責的意見建議,確保財經決策無誤、投向投量正確,避免因決策失誤而造成損失浪費。同時財務人員一定要具備前瞻的眼光和敢于講真話的特質,堅持原則,維護大局,勤于溝通。
建立健全順暢聯動的財務管理體系,才能確保財務工作在發展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首先要搞好頂層設計,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細化量化管理目標,規范管理程序和實施辦法。其次要有科學的選用人才機制,合理配備財務人員,明確管理責任分工,同時注重人員的培養和激勵。再次要有嚴格的監督和考評機制,加強內部控制,規范財務人員行為,切實增強制度的執行力和約束力,定期進行技能考評,查漏補缺,獎罰分明。
建設院校財務管理文化,既是適應學院建設發展的要求,也是繼續推進學院財務工作的有力舉措。院校財務部門要根據自身實際,堅持以人為本理念,以環境建設為切入點,強化人才培養意識、服務意識,深入推進財務改革,開辟財務管理文化建設有效途徑[2]。
學院財務管理工作要緊緊圍繞培育優秀人才這一目標,把所有工作重心聚焦于育人上,堅持以人為本,緊貼學院實際、主動作為。一要強化支部“統”的思想。在財務管理工作中,一定要發揮好黨支部的先鋒堡壘作用。黨支部要把以人為本、育人為先教育納入財務工作全面建設,加強財務人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經常性開展黨員先進性教育,爭先創優等活動,引導財務人員確立正確的人生坐標、找準前進的方向,形成共識,凝聚力量,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管理上合拍”。二要強化人員“聚”的意識。財務部門作為一個組織,以人為本的思想不僅要體現在個體上,而且還要把這種意識聚合起來,注重整體思想的躍升,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飛躍,變“一人有”為“合力促”、變“一頭熱”為“全局動”,建立座談、匯報、通報制度,及時糾正思想意識上的偏差,達到“互促進、共努力、齊服務”。三要強化“窗口”的理念。財務部門作為窗口單位,一定要強化長期的、全方位的服務理念。要堅持服務常態化,服務長效化,和服務制度化,把有效的服務保障經驗和做法上升到制度規定,促進服務保障工作水平不斷提高。
科學有序的財務管理工作,要想使其良性發展,離不開營造科學理財的濃厚氛圍。一要“看得見”,即環境感染。環境感染就是靠環境感染行為。眼睛所看之處,要能讓人感受到財務管理的氛圍、當家理財的氣息,讓財務人員在這個環境中舒心地工作,激發工作熱情。二要“聽得到”,即宣傳引導。宣傳引導是財務制度得以貫徹的重要手段。采取專題輔導、座談交流、網絡互動、廣播報刊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財務規章制度及最新改革成果,使大家“聽得到”上級和學院的決策精神,認識到財務規章制度及改革是落實上級指示精神的需要,是提高經費保障效益的重要舉措,讓政策法規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把財務人員及教職員工的思想統一起來。三要“合得來”,即共同發展。財務人員要加強協同合作,共同進步的思想,創建和諧財務,實現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增強集體的向心力。在日常工作中,大家能夠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相互提醒、相互督促,不唱“獨角戲”,都能“合得來”,有問題大家能共同解決,有疑問大家能共同研究,有知識大家能共同分享,彼此間能夠相互聯動,聚合力量。
財務管理要注重拓展職能,既要能提高經費保障效益,又要培養新型財務人才。一要更新觀念。建設一支素質過硬的財務人才隊伍,必須解放思想,確立具有“超前性”的人才隊伍培養觀念。對財務人才隊伍進行知識的超前培養,搞好知識儲備,使他們較好地適應財務改革進程,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適應財務保障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二要激勵培養。在財務人才培養中,一方面要鼓勵和倡導加強學習的自覺性,通過不斷自學來提高財務人員的知識水平和業務素質,鼓勵邊干邊學、不斷進取,建立機制鼓勵自學成才,在經費上給予適當支持。另一方面定期組織專業知識和技能考核,對財務人員工作能力進行量化評定,增強各級財務人員的使命感和緊迫感,替促其愛崗敬業、奮發向上,形成了“從干中學、干中鍛煉、干中提高”的培養機制。三要引導教育。財務保障人員與錢物打交道,會面對各種誘惑,因此要加強財務人員的引導教育,使其具備拒腐防變的堅強意志,時刻心存敬畏,做到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良好姿態審視自己的一思一念,以如履薄冰的謹慎態度對待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思想純潔、品行端正,讓淡定的心態充滿理性,把好“方向盤”,筑牢“防火墻”,在誘惑面前不動心,在是非面前不糊涂[3]。
創新發展是增強財務管理的生機與活力,突破財務管理瓶頸的“金鑰匙”。一要積極解放思想。在院校轉型發展,教學任務不斷拓展的形勢下,我院在經費管理上積極樹立大財務、大管理的理財觀念,正確處理需求與可能、主要與次要、局部與整體的矛盾,緊緊圍繞中心工作和重大任務統籌財務資源配置,科學規劃經費投向投量,始終聚焦財力保障重點,充分調動各方開源、節流、增效,保證了經費分配隨著事業任務走,經費使用與學院建設任務相適應。二要應用信息手段。注重財務信息網絡建設,建設基于校園網的財務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財務數據實時傳遞、互聯互享。充分發揮財務信息系統的作用,加強信息技術與管理制度的有機融合,逐步實現業務處理數字化、財務管理網絡化、決策咨詢智能化,提高了科學理財水平。三要不斷改進監督管理方式。隨著財務改革不斷深入,新的財務監管方式也要不斷改進。首先從嚴格落實內控制度入手,認真執行會計與出納分設、支票與印鑒分管、票據保管與使用、開票與收費分開、結算與報銷分審的“四分”制度。堅持不相容的崗位分設,支票、印鑒、操作卡、密碼多人分管、相互復核,堅持嚴密規范業務辦理流程。同時嚴格落實審計制度,重點加強對大額資金使用、工程項目、有償服務、重大經濟活動的審計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