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琴(山西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1977年,國務院決定成立扭轉企業虧損增加盈利領導小組,大力開展扭轉企業虧損、增加盈利工作。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1992年進行了小范圍試點清產核資工作;1993年按照國辦發〔1993〕29號文要求進行了擴大試點工作;1995年按照國辦發〔1995〕17號文要求對試點范圍外的單位全面開展清產核資工作;自1996年起全國有計劃地開展城鎮集體企業、單位清產核資工作;2003年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印發了《國有企業清產核資辦法》;2004年山西省政府決定從11月開始,分期分批組織全省國有企業開展清產核資工作;2005年至2019年11月,山西省國有企業的清產核資工作統一由山西省國資委負責審批。
在山西國資國企改革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下,清產核資這項改革的基礎工作有了新變化。2019年12月11日,山西省國資委印發了《山西省國資委授權放權清單(2019年版)》(以下簡稱《授權放權清單》),對省屬企業所屬企業的清產核資進行了授權放權,規定“省屬企業審批所屬企業的清產核資立項、實施方案及結果批復事項”。筆者結合工作實際,在此簡要介紹省屬企業該如何開展子企業的清產核資工作。
省屬企業對子企業進行清產核資主要涉及集團要求子企業進行清產核資和子企業申請進行清產核資兩種情形。此兩種情形均需對納入清產核資范圍的企業戶數進行清理,要將截至清產核資基準日已納入企業合并范圍、應納未納入合并范圍但屬于企業實際控制的各級單位納入清產核資范圍。符合《國務院國資委關于印發國有企業清產核資工作規程的通知》第十條規定“可以不列入清產核資工作范圍,直接以企業賬面數作為企業清產核資工作結果”確定的情形除外。
子企業應當按照經有關部門批準的改制、重組等方案中明確的基準日為時點開展清產核資工作。方案中沒有明確基準日的,原則上按制定清產核資工作實施方案前最近一個月份或最近一個季度的最后一天作為清產核資的基準日。清產核資結果經審核認定,并取得有關批復文件,自基準日起2年內有效,在有效期內子企業實施改制可不再另行組織清產核資。
為加強清產核資工作的組織和領導,有效監督和指導清產核資工作的實施,集團需成立清產核資工作領導組,作為清產核資工作的領導機構,總體負責清產核資工作。領導組下設清產核資工作領導組辦公室,具體負責集團及子企業清產核資工作日常事宜。辦公室下設賬務清理組、資產清查組、工程清查組、技術鑒定組等工作小組,分別負責清產核資工作中賬務、實物、工程、實物資產損失鑒定等具體問題。
清產核資范圍內子企業可參照集團清產核資機構的設立方式,建立健全清產核資工作組織機構,配備有關業務骨干人員,層層落實責任,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進行,并報集團清產核資工作領導組辦公室備案。
本文參照山西省省屬企業集團層面清產核資的程序,梳理了省屬企業子企業清產核資工作流程。
子企業向集團上報開展清產核資工作的立項申請,集團辦公室收文登記,集團領導審簽,集團清產核資領導組辦公室登記受理,審核并提出初審意見,起草批復文件,經集團董事會審議通過后,下發同意企業開展清產核資工作的批復文件。屬于集團公司要求清產核資的,子企業依據集團的工作通知或工作方案組織實施。
子企業經核準同意開展清產核資工作后,應當成立清產核資工作領導機構,具體組織清產核資工作,制定實施方案,并報集團清產核資領導組辦公室備案,必要時需對實施方案進行補充修改完善。方案合規后,集團清產核資領導組辦公室通知子企業正式開展清產核資具體工作。
集團聘請符合資質條件的社會中介機構開展清產核資專項審計工作。中介機構對清產核資結果進行財務專項審計,對有關損溢出具鑒證證明,出具清產核資專項審計報告。
子企業清產核資工作領導組辦公室根據清產核資專項審計報告草擬清產核資工作報告,經董事會等權力機構審核無誤后,正式上報集團清產核資領導組辦公室。報送資料包括清產核資工作結果報告(后附有關決議)及清產核資專項審計報告(含損失或潛盈申報資料)。子企業是股份制企業的,還應當附送經該企業董事會或者股東會同意對清產核資損溢進行處理的書面證明材料(會議紀要、相關決議等)。
集團清產核資領導組辦公室組織內外部專家成立專家審核小組對子企業上報的清產核資工作結果相關資料進行初審和復審。子企業根據初審審核會專家組意見對資料進行修改、補充和完善。集團組織復審審核會,對重大事項、初審意見中提及事項等進行復核,審核無誤后,對資產損溢進行初步認定,對資金核實結果草擬批復文件,報集團董事會審議決定。如遇特殊情況,需報上級主管部門審議決定。審議通過后,按照規定程序下發批復文件。
子企業根據清產核資資金核實結果批復及時進行賬務處理,并將賬務處理結果報集團備案。涉及產權變更、工商登記變更等事宜的,應當根據有關規定及時辦理相關產權變更登記手續、工商變更登記手續等。清產核資中發現的產權歸屬不清或者有爭議的資產,可以在清產核資工作結束后,依據產權管理相關規定,向有關部門申報產權界定。
子企業完成清產核資后,應當認真分析清產核資過程中發現的企業在財務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和實施計劃,加強制度建設,提高風險管控能力,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對經批復同意核銷的各項不良債權、不良投資及實物資產損失,應當加強管理,執行賬銷案存管理,組織力量或成立專門機構積極清理和追索,避免國有資產流失。
立項申請包括企業簡介、開展清產核資工作的原因、工作基準日、清產核資工作范圍、清產核資工作組織方式和步驟等。子企業是股份制企業的,還應當附送經該企業董事會或者股東會同意開展清產核資工作的書面證明材料(會議紀要、相關決議等)。
專項審計報告正文中要明確清產核資基本情況、目的、范圍及內容、清產核資依據(包括法規依據及行為依據)、清產核資實施情況、清產核資專項審計情況、清產核資中發現的主要問題及相關建議、其他重大事項披露(包括土地、房屋建筑物、無形資產、投資、擔保、訴訟、涉稅事項等)、報告使用范圍說明等。附報清產核資報表以及資產損失分項明細表。資產損失或潛盈申報資料需包括損失申報核銷項目說明及相關工作材料等。企業各項資產損失、資金掛賬的原始憑證資料及具有法律效力證明材料的復印件并加蓋單位公章,如材料較多應單獨匯編成冊,編注頁碼,列出目錄。每筆損失之間要求以明顯標志分隔。
工作報告中要明確清產核資目的、基準日、范圍、工作起止日期、審計實施情況、清產核資結果、申報待核銷凈損失處理意見、清產核資中存在的問題、其他重大事項披露(包括土地、房屋建筑物、無形資產、投資、擔保、訴訟、涉稅事項等)、清產核資后續整改措施等。
清產核資是摸清國有資產家底、促進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推動經濟結構調整、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能夠真實完整地反映企業資產狀況、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幫助企業解決資產狀況不清、賬實不符、資產閑置浪費及被侵占流失、歷史包袱沉重等問題,進一步明晰產權關系,為企業改制奠定基礎。作為國資監管的重要手段,國資國企改革過程中的“騰籠換鳥”、專業化重組、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重大改革都離不開清產核資的基礎保障支撐。山西省省屬企業應建立集團清產核資工作組織,完善相關制度與流程,切實做到授權事項接得住、管得好、行得穩、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