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梅,雍曉平*,陳志明,楊 帆,楊 峰,冉茂林,冉 科
(1.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四川 德陽 618000;2.四川省理塘縣農牧和科技局,四川 理塘 624300;3.四川省理塘縣康藏陽光農牧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四川 理塘 624300)
理塘縣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屬青藏高原東南緣,平均海拔4300m,素有“天空之城”的美譽。理塘氣候屬高原氣候區,氣溫低、晝夜溫差大、日照多、輻射強、水熱同期、蒸發量大、干濕季節分明。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為凍土期,4月至10月為耕種期,其獨特的氣候特點使其夏季很適宜喜冷涼性蔬菜的露地生長,可實現冷涼性蔬菜的反季節供應。
理塘縣高原蘿卜主產區位于該縣最大耕作區——無量河流域濯桑現代農業園區,該地海拔3850m,四周環山,內部廣垠平坦,適宜耕種的土地面積達0.2萬hm2,土壤屬于草甸土,土層較深而疏松,有機質含量高,緊鄰無量河且高山雪水四季流淌,交通便利,省道S217橫穿于此,該地擁有機械化種植高原蘿卜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與區域優勢。該地生產的蘿卜具有病蟲害少、根順直白嫩,肉質甘甜、不易糠心,貨架期長等特點,在成都等地蔬菜批發市場,占有絕對的優勢,深受消費者青睞。加之與大部分高山夏季蘿卜及內地秋蘿卜旺季基本錯開,錯季上市,經濟效益高,現已成為理塘縣支柱產業之一,同時也對深度貧困縣理塘縣的脫貧奔小康具有重要意義。
理塘蘿卜規模化蘿卜種植始于2013年,現已發展成為我國機械化程度最高,集冷庫貯藏與冷鏈物流于一體的現代化的蘿卜生產基地之一。為了進一步促進理塘縣蘿卜產業發展,提高產業效益,本文對該縣蘿卜產業發展歷程、現狀及優勢等進行了調研,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可持續發展對策建議。
理塘縣藏族同胞歷來有種植蘿卜的習慣,品種為當地“藏蘿卜”,主要滿足自食。該地方品種外皮粗糙、紅色或乳白色,肉質根質地堅硬、辣味重,葉量多、品種混雜退化嚴重,無法滿足市場與產業發展的需求。2013~2014年理塘縣農牧和科技局在甲洼農科所開始蘿卜引種試驗,成功引入韓國白玉春類型。該類型品種商品性好、產量高,并且得益于高原獨特的氣候,其內在品質較內地優。由此,當地政府看到了發展蘿卜產業的希望。為了壯大當地蘿卜產業,自2015年以來,理塘縣農牧和科技局和四川省農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蘿卜課題組深入合作,在理塘縣積極開展“藏蘿卜”提純復壯及蘿卜品種引進示范工作,在短短4年間,完成了當地品種的提純復壯。現在“藏蘿卜”品種產量可達4612kg/667m2,增產2.1倍,同時引進適宜種植的蘿卜品種達25個。與此同時當地政府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引進康藏陽光農牧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開展蘿卜規模化種植與銷售。為了更好的服務企業,當地政府成立了理塘縣康南農牧業投資有限公司,負責全縣農業發展投資,如采購用于蘿卜生產的旋耕機、撿石機、起壟機、蘿卜清洗機及蘿卜貯藏冷庫等,并以出租的形式租借給企業使用,降低了企業投資風險,同時農投公司還負責將農戶手中土地歸集流轉到康南農牧平臺,再流轉給入駐企業。這樣的服務模式一方面確保了農戶獲得穩定的土地流轉收益,另一方面又保障了企業用地穩定性。得益于以上因素,理塘蘿卜種植面積由最初的0.67hm2逐漸擴展為現在的近700hm2,效益從最初的虧損到如今年產值達6000萬左右,蘿卜產業初具規模。
理塘蘿卜主產區曾經是草場,土壤、水源、空氣沒有任何污染,土壤礦物質含量豐富,有機質高達5.7%,種出的蘿卜病蟲害少,產量高,單產可達10~12t/667m2。品質優良,經測定理塘蘿卜維生素C含量達20.3mg/100g,比低海拔地區高97%;可溶性糖含量達4.48%,比低海拔高15%;葡萄糖含量達1.55g/100g,比低海拔蘿卜高24%;鉀含量達3511.5mg/kg,比低海拔高32%。理塘蘿卜生食脆嫩多汁,辣味輕,熟食味甘甜,易化渣。因此,理塘蘿卜“出道”短短幾年,就在成都批發市場贏得了口碑,形成了只要理塘蘿卜上市,其他蘿卜基本難以進入成都市場的局面。并且由于理塘蘿卜綠色安全、品質佳,現在已遠銷廣州及香港等地。
雖然理塘蘿卜種植業起步較晚,但經過7年的發展現在已成為全國蘿卜生產機械化程度最高的基地之一,機械化生產降低了蘿卜種植成本。其生產成本大約在0.2元/kg,遠遠低于國內有名的峨眉山、火燒坪、祿豐等高山蘿卜生產基地,因此理塘蘿卜市場競爭優勢明顯。現在理塘蘿卜基地擁有紐荷蘭輪式拖拉機、雷沃歐豹M704拖拉機、特格納液壓高卸料撿石機、阿瑪松滅茬深松機、阿瑪松滅茬整地機、阿瑪松肥料拋撒機、約翰迪爾植保機、東莞科斯美蘿卜條播機等一批國際知名品牌的機械,滿足了蘿卜從耕地到播種全程機械化操作,每天可完成10hm2土地的播種。同時擁有蘿卜清洗、分級、打包生產線3條,預冷機1臺及強制通風型冷庫6座,可滿足900t蘿卜的冷庫貯藏。為什么理塘蘿卜產業機械化發展如此之快,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一是理塘地區蟲草、松茸資源豐富,每年蘿卜生產季,當地大部分人都去山上挖蟲草、撿松茸,導致勞動力緊張,必須加大機械投入;二是當地藏族同胞長期以放牧為主,對于精耕細作的勞動方式適應性差,勞動效率低,企業勞動成本高;三是園區地勢平坦,適宜機械化操作;四是得益于當地政府的產業扶持政策,為了更好的服務蘿卜生產企業,除了成立專門的農投公司進行機械采購出租以外,還對于企業自行購買的機械實行適度補貼的政策,降低了企業的機械投入費用。
理塘蘿卜的播種期在5月20日至8月10日之間,采收期在7月25日至10月15日左右,蘿卜總的生產周期約5個月。蘿卜播種前期溫度較低且不穩定極易出現霜凍,因此5月底至6月底只能播種極耐抽薹的花葉類品種,如白玉春類,7月初至8月初氣溫維持在12~22℃,可播種商品性更優、耐熱性較強的板葉類品種,如世農301類。理塘蘿卜實行梯度播種,分批收獲的模式,再結合冷庫貯藏調節,其出貨期可延長至每年11月底,每天可穩定出貨200t。
理塘縣政府按照“一域、兩帶、八基地”的園區發展定位,高起點、高標準規劃理塘縣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園區產業發展,而位于濯桑現代農業園區的理塘蘿卜生產基地是理塘縣重點規劃打造的八大基地之一。為加快園區建設,縣政府搭建園區建設保障服務平臺,組建派出機構并落實專職人員具體負責統籌園區土地歸集、商事服務、規劃建設等協調服務工作,成立了理塘縣康南農牧業投資有限公司,具體負責全縣農業發展投資及土地歸集流轉工作。同時,政府積極引導生產企業實行綠色生產,完成生產基地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建成四川首個直供香港、臺灣試點蔬菜基地,積極推動理塘蘿卜應用“圣潔甘孜,極地果蔬”區域性公共品牌,正在申報“理塘蘿卜”生態原產地標志,這一系列措施促進了理塘蘿卜產業高速、高質量的發展。
理塘縣是國家深度貧困縣之一,為促進產業發展與產業扶貧的結合,理塘縣政府在濯桑現代農業園區建立濯桑現代農業雙創中心,通過整合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科技扶貧萬里行專家服務團等科研院校人力資源優勢,開展蘿卜產業指導,主要通過集成各類農業科技示范保障理塘蘿卜產業的健康發展。同時,依托四川省新農村建設理塘學院培訓平臺,按照創新培訓模式,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培訓,利用農業園區的實訓基地平臺,采用理論與實訓相結合,真正做到“培育一批,壯大一批、帶動一批”,至今雙創中心開展各類蔬菜產業及技術培訓20多次,培訓專業合作社和貧困戶600多人次。通過培訓,有力增強了農牧民自身造血功能,激發了內生動力,通過土地流轉和飛地產業,直接帶動800多貧困戶,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同時,當地藏族同胞每年獲得務工收入,總計可達250萬元左右,蘿卜產業很好的助力了當地的脫貧攻堅。
3.1.1 氣候不穩定,種植風險大 理塘縣屬高原氣候區,常常出現極端氣候現象,如季節性干旱、季節性雨季、“六月飛雪”、冰雹暴雨等惡劣天氣,給蘿卜生產帶來很大影響。如2017年6月突然降雪,導致部分早播蘿卜品種經過低溫春化在7月出現未熟抽薹的問題;2018年8~9月正值蘿卜收獲季節,連續大雨,導致近13.33hm2蘿卜不能及時采收而失去商品性;2019年6月理塘出現干旱,導致66.67hm2蘿卜不能按時播種。可見,在高原種植蘿卜風險極高。
3.1.2 蔬菜品種單一,連作障礙難以避免 濯桑現代農業園區連續進行蘿卜種植已有7年,由于單一種植蘿卜,連作障礙日益明顯,導致土壤養分結構失衡、蘿卜病蟲害日益增多,如地下害蟲蠐螬、黃曲條跳甲幼蟲等日益猖獗,軟腐病、黑腐病也逐漸出現,裂口、空心、叉根等生理病害時有發生,嚴重制約了蘿卜產業的可持續化發展。
3.1.3 蘿卜生產缺乏標準化的技術規程 理塘蘿卜生產缺乏一套標準化的生產技術規程,主要表現在品種選擇、播期安排、肥料施用、病蟲害防治、適時采收及分級包裝上。一是品種年度間更換頻繁,未篩選到適宜不同播期且商品性極優的蘿卜品種類型;二是播期布局不夠合理,常常只考慮氣候因素,未充分預測目標市場的需求情況,有時導致蘿卜上市時目標市場需求小或競爭過強,出現銷售困難,有時又出現市場行情好而蘿卜產品供應不上的現象;三是肥料施用不合理,雖然理塘蘿卜生產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但常年只施用化肥,未施用有機肥,導致土壤理化結構破壞,影響蘿卜產業可持續化發展;四是缺乏相應的病蟲害識別與防治措施,綠色防控技術缺乏;五是未針對不同市場需求設定不同采收標準,如廣東市場需要蘿卜產品在1.0kg左右,而成都市場在1.5kg左右等,導致商品價值降低;六是缺乏嚴格的產品分級及打包標準,蘿卜清洗后采取統一裝袋,常常導致優貨賤賣。
3.1.4 品牌意識不強,市場拓展力度不夠
理塘蘿卜雖然產品質量較好,但沒有注冊創建自己的品牌,宣傳力度也不夠,未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市場拓展力度不夠,主要在成都市場銷售,少量進入廣東、香港等地。由于市場開拓不足,導致理塘蘿卜銷路不穩定,銷量無法保證,理塘蘿卜產業難以擴展壯大,無法吸引更多龍頭企業或種植大戶。
3.2.1 加強基礎建設,增強抵御自然風險的能力,降低高原蘿卜種植風險 高原局部小氣候明顯,生產基地與氣象部門應加強聯系,及時預測可能出現的低溫、暴風雪、冰雹等惡劣天氣,適時調整播期與合理選擇品種,避免蘿卜先期抽薹風險;同時加強水利建設,修建水渠、水井、噴灌、滴灌等設施,有效降低高原季節性干旱對蘿卜生產的影響;加大蘿卜采收機械的引進(日本已有先進的蘿卜采收機械),減少采收期惡劣天氣及人工不足的影響,保證蘿卜適時采收。
3.2.2 合理輪作,減少連作障礙 理塘縣蘿卜種植基地連年只進行蘿卜生產,蔬菜品種單一,連作障礙日益嚴重。可利用理塘蘿卜產業機械化生產程度高的優勢,選擇適宜機械化種植的非十字花科作物(如胡蘿卜、馬鈴薯等)進行不同地塊輪流輪作生產,也可采用不同地塊輪換來降低連作障礙的影響。
3.2.3 強化科技支撐,建立標準化生產體系,堅持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 加強與科研院校合作,加強綠色蘿卜生產基地建設,制定適宜理塘縣的高原蘿卜機械化種植技術規程,從品種選擇、播期布局、肥料施用、病蟲害防治、采收、分級、儲藏等方面實行標準化、科學化管理。引進新型肥料(如生物有機肥、菌肥)、殺蟲燈、生物農藥等,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通過合理輪作、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病蟲害等措施減少連作障礙及有效控制蘿卜病蟲害發生,保障理塘縣蘿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3.2.4 塑造產業品牌,積極拓展產品市場 加強商標注冊與品牌創建,當地政府應積極協助龍頭企業申報省級、國家級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或申報地理標志產品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等,完善質量追溯系統,使優質的蘿卜產品實現“來源可追溯,品牌有保證”,積極打造高原蘿卜地標品牌;同時,充分利用媒體、展銷會等進行宣傳,擴大產品知名度,擴大市場影響,提高競爭力;大力發展農產品現代流通方式,積極拓展電子商務、連鎖超市等新型流通手段,通過多種渠道,全方位拓展產品銷售市場。
3.2.5 引進蘿卜深加工技術,延長產業鏈,提高效益 蘿卜加工可提高蘿卜產品附加值,蘿卜條(絲)是加工主要形式之一,僅云南省每年蘿卜條(絲)出口產值近15億元。理塘縣冬、春季節氣候干燥,風大少雨,適宜蘿卜條(絲)的加工,在考察調研基礎上,適度引進蘿卜條(絲)加工企業,不僅可延長蘿卜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價值,還可充分利用蘿卜生產中的商品性較差的產品,降低市場銷售風險,對壯大當地蘿卜產業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3.2.6 加強產業扶持,做強龍頭企業 政府應完善投資體制,建立以政府財政投入為導向,企業投入為主體,銀行信貸推動為支撐點,多形式的投資體制,通過加大資金投入來保證理塘蘿卜產業發展所需資金。如將蘿ト產業化生產項目列入年度重點農業建設項目發展規劃,積極爭取上級項目扶持,對生產基地給予適當資金補貼,在農機采購、商標申報等方面加大政策補助力度。在做強龍頭企業的同時,要出臺相應政策吸引更多種植大戶、合作社或加工企業等經營主體參與到理塘縣蘿卜產業的發展中,促進理塘高原蘿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