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疫情期間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工作情況。農業農村部相關司局負責人在會上表示,總的來看,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病蟲害偏重發生等風險挑戰,我國農業農村經濟依然“穩”字當頭,有效發揮了“三農”“壓艙石”作用,為做好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撐。為落實中央“六保”任務要求,農業農村部將統籌做好農業農村各項工作,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有力支撐。
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介紹,2020年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特別是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米袋子”“菜籃子”供給保障有力,在4個方面表現比較突出。
1糧食生產形勢好目前,我國小麥從南到北大多處于抽穗揚花灌漿期,整體長勢好于去年,也好于常年,再有一個多月就收獲了。小麥產量占夏糧的90%以上,夏糧豐收有較好基礎。目前,春播進展順利,進度達到三成左右。早稻插秧基本結束,面積增加,扭轉了連續7年下滑的勢頭。這些年,我國糧食生產年年豐收,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0.65萬億kg以上,2020年仍然有信心、有底氣、有能力奪取全年糧食豐收。
2生豬生產恢復勢頭持續向好生豬生產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度出現的仔豬、飼料運輸供應不暢等困難,一季度末與2019年底相比,全國生豬存欄增加了1000多萬頭,增長3.5%;能繁母豬存欄增加了300多萬頭,增長9.8%,這兩項存欄都實現了環比增長。同時,禽蛋、牛奶產量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
3“菜籃子”產品價格持續回落目前,豬肉批發價格已連續10周下降,下降了6元/kg左右,蔬菜、水果等鮮活農產品供給增加,價格基本回落到常年水平。
4涉農企業生產經營秩序全面恢復飼料、獸藥、屠宰、水產品加工等養殖上下游企業,以及農資重點企業全部恢復正常生產,產能達到常年同期水平。
目前,國際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依然復雜,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還將持續顯現,要過3個坎兒:一是國際需求萎縮。特別是餐飲、工廠、學校等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急劇下降,對農產品出口穩定市場、增加訂單非常不利;二是商貿往來受阻。全球主要的農產品、水產品展會幾乎全部取消或推遲,近180個國家對人員出入境實施了限制,企業難以通過展會、現場考察等傳統渠道拿到訂單;三是國際生產供應存在不確定性。現在全球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應總體是寬裕的,但封國、封城的隔離措施和一些國家限制出口,放大了市場波動和恐慌情緒,增加了國際供應風險。
綜合研判,二季度農產品貿易形勢不樂觀,進出口可能進一步分化,出口受影響會更大。農業農村部將密切關注全球農產品供求和市場形勢,抓好國家穩外貿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創新貿易促進方式,推動進口多元化,促進優勢農產品出口,發揮農產品貿易對國內市場穩定、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