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聶繼軍
(河南省南陽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473000)
2020 年4 月,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英莊鎮一養豬場發生仔豬發熱、腹瀉、神經癥狀,仔豬死亡率達85%以上為特征的疾病,接診后我們通過對流行病學和臨床癥狀進行調查,初步確診為豬瘟感染。采取綜合有效的防控措施后,該豬場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英莊鎮一養豬場生豬存欄260 頭,其中能繁母豬32 頭,種公豬2 頭,哺乳仔豬226 頭,育肥豬196 頭。
經調查該豬場母豬按免疫程序免疫了豬瘟、豬偽狂犬病、高致病性豬藍耳病、乙型腦炎、豬O、A 型口蹄疫疫苗,所采用的免疫程序是跟胎走,也就是說每年防疫兩次,根據疫苗的免疫抗體保護時間,這樣做母豬每年就有兩個月的防疫空白期,在此期間,如若母豬免疫力下降,再入侵強毒很容易被感染。經調查,該豬場周邊有6 戶養豬戶,防疫程序基本都一樣。臨近豬場仔豬20d 前均沒有防疫,近兩年來也沒有大的疫情。該豬場也效仿他們,小豬在20d 前均沒有免疫任何疫苗。2020 年3 月份前豬場健康狀況良好,3 月14 日對25 日齡仔豬進行豬瘟細胞苗免疫,每頭仔豬按一頭份接種。2d 后陸續有仔豬發病,不久斷斷續續出現死亡。其后母豬和育肥豬也開始發病,自26 日以來,發病豬為37 頭,除5 頭是母豬外,其余均為仔豬和育肥豬,死亡19 頭,其中母豬2 頭。
仔豬表現不食,精神沉郁,喜臥,逐漸消瘦,體溫升高至41.5℃左右,高熱稽留,食欲減退或廢絕,喜飲水,部分發生嘔吐,有膿性結膜炎,分泌物粘住上下眼瞼。病初便秘,后腹瀉,或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部分病豬表現為呼吸困難,下頜及頸部炎性水腫,體下腹部皮膚發紅,耳朵發紺。后期耳后、腹部、四肢內側等被毛稀薄處出現大小不一的紅點或紅斑。有的病豬出現磨牙、轉圈,甚至昏迷等神經癥狀;有的仔豬死時四肢呈游泳狀。
有的妊娠母豬出現流產、產死胎,所生仔豬2~3 日齡突然發病,體溫突然升高至41~42℃,精神不振,排淡黃色或黃色腥臭稀糞,呼吸困難并呈明顯的腹式呼吸,口角流出大量泡沫或唾液,劇烈嘔吐,嘔吐物含有白色凝乳塊,隨后全身癥狀加劇,后軀站立不穩或臥地不起,運動失調,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神經癥狀,不久死亡。
對該豬場死豬進行剖檢,病變基本情況如下,患病豬耳尖發紺或有壞死點;四肢內側、腹下等處皮膚散有暗紅色大小不一的出血斑;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出血,紅白相間,呈大理石狀;喉頭、腎臟、膀胱、心外膜等處均呈現不同程度的點狀出血;脾臟邊緣有出血性梗死;肺脹表面光滑水腫。
采取不同發病階段的豬血液15 份,應用ELLSA 野毒抗體檢測試劑盒進行豬瘟抗體檢測。結果顯示,13 份發病豬只血清的抗體較低。
無菌采取病豬的扁桃體、淋巴結、腎臟,通過實驗室診斷、兔體交互免疫試驗、兔子接種試驗確定為豬瘟病毒感染。
無菌采取病豬腦、腎臟、肝接種于血液瓊脂、普通瓊脂培養基37℃培養48h 未見細菌生長。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病理剖檢及實驗室監測確診為豬瘟感染。
(1)撲殺病豬,消除傳染源,對發病豬進行隔離,對病死豬及無治療價值的豬及帶毒豬進行淘汰,并進行集中焚燒深埋,防止病原擴散。對健康豬群及周圍被污染的環境進行嚴格消毒,避免疫情蔓延和擴散。對病情輕微的豬只進行隔離,豬圈、場地及排泄物堆放處用8%燒堿水進行消毒。
(2)對所有豬群緊急進行免疫接種,對母豬緊急接種四川華神產的耐熱豬瘟細胞苗4 頭份/頭,對新生仔豬實行豬瘟疫苗超前免疫,在仔豬吮吸乳頭前1~2h 進行,劑量為每頭1 頭份/頭;對育肥豬只加大劑量,按3 頭份/頭的劑量進行緊急預防接種,提高整個豬群抗體水平來抵抗感染。
(3)在飼料中加喂氟苯尼考粉,飲水中添加黃芪多糖、電解多維、葡萄糖,連用7d。
(4)加強飼養管理,藥物預防、消毒程序,建立健全的免疫監測制度,加強免疫后抗體水平監測。提高營養水平,嚴格消毒制度,保持豬體和環境衛生,做好保溫和通風換氣工作,適當降低保育豬的飼養密度,保證飼料營養的充足和平衡,給豬群創造一個良好的營養和生長環境。
通過以上措施綜合防控,該豬群逐步趨于正常。
疫苗免疫是防治豬瘟的重要手段,認真做好免疫至關重要。由于該養豬戶科學技術水平不高,又效仿鄰近豬場的免疫程序。僅靠接種豬瘟疫苗并不能阻止該病,但免疫接種使得建立潛伏感染需要更多的病毒量和降低野毒的排出量。因而,免疫后能減少病毒的傳播,阻止臨床癥狀發生,減少經濟損失。
一年進行兩次豬瘟免疫容易導致豬群免疫上存在空白期,在外界環境應激下,容易誘導豬群感染發病。長此以往容易導致這兩種病毒易被激活而不斷向外界排毒。在豬場中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影響豬群健康。
再加上落后的生產模式不符合豬生物習性,特別是機械化養豬遺留下的限位欄、高密度、惡劣的空氣環境等弊端,加之霉菌毒素的廣泛危害等,都會在豬群內誘發疫病。沒有執行帶毒留種豬撲殺淘汰機制,帶毒種豬成為豬瘟等疫病廣為散播的重要途徑。因此,建立帶毒豬群的淘汰非常必要,堅決淘汰陽性豬,以達到凈化目的。定期檢測母豬豬瘟等抗體情況,針對檢測結果采取相應的免疫接種和淘汰策略,確保豬場疾病穩定,提高豬場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