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沭陽縣南湖小學 蔣 偉
問題驅動教學法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不同的是,該方法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以各種數學問題為起點,以問題為教學核心規劃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尋找科學的解決方法。在利用該方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保證具體教學策略的合理性,從而保證教學成效,提高學生數學能力。
情境具有直觀、形象等優點,與學生的形象思維較好、抽象思維薄弱的思維特點相符。在利用問題驅動教學法時可以將其與情境進行結合,創設科學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對問題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同時也能夠為學生探究問題搭建合適的場景,幫助學生在數學和生活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需要重視情境與問題的相符性,并且要保證情境能夠與學生的生活進行有效對接,調動學生積極利用自身的生活經歷去學習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并且拉近學生與情境的距離,提高情境對學生的感染力。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創設問題情境:快要到圣誕節了,班級要組織剪窗花比賽,每位同學一張彩紙,曉彤和麗麗拿到的彩紙分別是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邊長相同,他們都覺得自己的彩紙比對方的大,你怎么看?這樣的情境改變傳統教學中呈現問題的方式,利用生活化的情境展示數學問題,不僅能夠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和潛在能力,還能夠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廣泛存在于生活中,并且對生活有著深遠影響,有利于學生熱愛生活。
在利用問題驅動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要重視問題的邏輯性,這是因為問題的本質就是邏輯,是人們思維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想發揮問題驅動教學法的作用,就需要改變問題的隨意性,加強問題的邏輯性,將不同環節的問題緊密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中形成嚴密的鏈條,使鏈條與數學知識之間形成有效的對稱關系,引導學生系統地學習數學,并且掌握好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構建系統化的數學體系,打破碎片化的數學學習。例如:在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學習中,教師在導入環節呈現問題之后,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問題,保證導入環節與問題之間形成良好的邏輯關系。對此,可以這樣設計:比較一下誰的彩紙大,比較的是什么?此時學生很容易想到比較的是面積。那么,兩張彩紙的面積是多少呢?長方形的面積學生很容易就能得出,但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如何計算,這是學生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此時教師可以引出教學主題,即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該環節與教學導入環節緊密相連,表現出極強的邏輯性,并且體現出新舊知識的銜接,形成嚴密的鏈條,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欲望。可見,加強問題邏輯性能夠突出課堂教學的嚴謹性,不僅能夠提高教學質量,還能夠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學生的思維習慣不同、學習能力不同,對數學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差異性,能夠完成的習題難度也不同。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問題驅動教學法,需要注意掌握好問題的難度,保證學習效果。如果問題過于簡單,很難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如果問題太難,會影響學生積極性。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需要注意問題的層次性,按照由淺入深的原則設計問題,提高學生學習信心。例如:在設計問題時,將學生按照數學學習能力分組,將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放在一個組別,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放在一個組別;學習能力較強的一組學生需要完成難度較高問題的解答,學習能力較弱的一組學生只需要完成基礎問題的解答。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們完成不同難度的習題,都能夠從問題的探究性學習中獲得成就感,既可以提高學生自信心,又能夠保證學習質量,有利于全面提升數學教學水平,提高問題驅動教學法在教學實踐中的價值。基于此,教師可以從學生數學學習能力角度出發,設計難度適中且有層次性的問題。
問題驅動教學法作為一種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小學數學教師在應用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其應用的合理性,以便通過該方法優化教學流程和效果,培養并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與素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創設情境、提高問題邏輯性、控制好問題難度以及重視學生學習成果的反饋等策略,實現問題驅動教學法的合理應用,以便實現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