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臨夏縣韓集小學 馬玉秀
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相對比較簡單,但小學時期學生由于受自身認知能力的限制,對很多數學概念無法做到充分理解,導致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問題是數學的靈魂,通過問題的引導,可以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通過構建問題情境,可以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熱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更加有效地幫助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教學當中。為了加強對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教師應當注重教學當中的各個環節的設計,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加強對學生學習狀況的跟蹤和了解。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借助問題引導,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更好地對所學知識進行了解,加強學生對各方面知識的掌握,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課堂狀況的觀察,采用游戲化教學、信息化教學的手段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環節當中,感受課堂教學氛圍的輕松和愉悅。在課堂將要結束的環節,注重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復習,在課堂結束的前幾分鐘加強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復習,幫助學生構建完善化的課堂復習框架。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認識圖形》一節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在生活當中各種物體的實際形狀,抽象化地進行思考,對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有一個更加準確的認識。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學數學教材逐漸生活化,許多教學內容非常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如果教師結合生活實例進行教學導入,這樣不僅可以拉近學生和數學之間的距離,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還可以加強學生的應用理解能力,提高教育質量,為學生今后學好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比如,教師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的過程中,就可以充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學生生活中比較熟悉的東西,如紅領巾。這樣的情境貼近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就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即讓學生求出紅領巾的實際面積,以此引出三角形面積求法的教學內容。
教師需善于利用學生好玩的心理特點,可利用一些較易實施的集體性游戲來進行教學,把一些不易理解的知識,引進游戲活動當中,以此來對學生實施數學的教學。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可以有效地理解數學知識,并且也可以加深學習印象。
例如,在教授分數時,大部分學生會無法理解,此時便可借助游戲來創設一個情境,學生可以把問題應用于現實物體上,有利于學生理解問題。把學生合理地劃分成若干個小組,再在各小組當中放置1個桔子,之后由小組長把這個桔子平均分給每個同學,如此問題便來了,如何才可以使每人都能分到同等數量的桔子呢?這時學生便會動腦思考,怎樣才可以平均分配,此時教師可適當性地融入一些分數知識,學生便可針對這樣的問題更好地理解分數知識,找出分配答案。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很容易被身邊有趣的事物所吸引,無法有效地對某一件事物集中注意力,這也決定著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差。所以,在小學數學的問題情境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此項內容對小學生進行管理。通過實踐競爭的方式鼓勵小學生進行合作,增強其集體榮譽意識,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教師給出一個有多種解法的題目,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計算,最終哪一組給出的正確解法最多,即可獲得優勝,最后獲得教師的獎勵。學生在這種競爭的機制下加強合作能力,可以增加其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使其感受到團結合作的強大力量,對其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實現數學教育方式的轉變和革新,是落實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標志,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引進問題情境教學方法是教育所向。小學教師要順應國家教育改革趨勢。要以身作則,為國家發展培養所需人才,不斷改進和創新教育實踐的方式,加強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