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沭陽縣耿圩中心小學 李肖肖
以往,小學音樂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都是以課本為主,按照歌詞教學生唱歌。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其在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普遍,不僅使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還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果。除此之外,小學音樂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有機地結合到一起,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樂譜教學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音樂簡譜,將信息技術引入到課堂中,則能夠使這種展示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例如,教師在教學生演唱《送別》這首歌曲的過程中,如果教師單純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音樂簡譜,并要求學生根據簡譜進行歌曲演唱,由于教學的抽象度比較高,學生很難對教學產生興趣。對此,教師可以利用相應的電腦音樂軟件向學生展示這首歌的簡譜,課堂上,教師在設置好音符的時值之后,使用鼠標對相應的音符進行點擊,要求學生輪流跟唱,之后,對音樂的旋律進行整體播放,在播放到某一個音符的時候,音符的顏色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學生在識別音符的過程中,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也能更加深入,進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以往教師在組織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多數情況下都是采用帶唱的教學方式,即教師在示范之后,要求學生跟唱,這樣的教學方式很難讓學生在頭腦中產生真實的音樂形象,尤其是在講解音樂理論的時候,由于相關知識點過于枯燥,很多學生都不感興趣。而通過在音樂課堂中融入信息技術就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借助信息技術將復雜度較高的音樂理論與抽象的音樂知識轉化成具體生動的形象,方便學生學習相關知識。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快樂的doremi》一課知識的過程中,雖然本課知識的難度較低,但是,對于音符的音位學生容易混淆,且教師在使用手風琴或鋼琴教學的過程中,沒有接觸過鋼琴學習的同學很難將教師彈奏的音符與五線譜上的音符相對應,進而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受到影響。對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課件,在樂譜中的某個音符跳動的時候,教師用鋼琴彈奏出相應的音符,或是直接利用軟件展示鋼琴彈奏的過程,如此,學生能夠對音符的相關知識產生更加直觀的感受,進而有效提升自身的音樂學習效率。
音樂的一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表達情感,音樂情感能夠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受到感染,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就需要重視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音樂教學環境,做好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借助生動有趣的畫面實現課堂教學感染力的提升,激發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大鼓和小鼓》一課的過程中,為了有效深化學生對于歌曲的理解,教師就可以借助班級中的信息化設備展示大鼓和小鼓的演奏畫面,展示這兩種樂器的演奏環境,從而使學生對于兩種樂器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了解大鼓和小鼓在音色方面的差異,進而為學生更好地演唱這首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礎。
不同的藝術形式之間存在普遍的聯系,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也要重視體現綜合性,即將小學音樂的教學與其他類型的藝術類課程教學有機地結合到一起,將戲曲、舞蹈等藝術形式融入到教學中。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欣賞《獅子舞繡球》一課的過程中,就可以將本節課的教學與舞蹈教學有機融合到一起,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獅子舞繡球表演的場景,使學生能夠受到歡樂氣氛的影響,而在演唱的過程中主動起舞,在深化理解作品情感的基礎之上,也能實現不同藝術形式之間的有機融合,為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中,教師對于小學音樂教學的內容、方法、理念等也需要積極進行創新,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其在促進小學音樂教學效果提升方面的積極作用也得到了有效凸顯。但在這一過程中,對于教師的專業素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小學音樂教師要想更好地適應現代教學,就需要對于音樂理論以及音樂教學的方法進行深入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為小學音樂教學縱向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