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于都縣嶺背金星小學 胡秀琛
小學是學生向外探索世界的開始。在小學學習中,孩子能否通過學校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我們發現,隨著年級升高,課本教材的課文篇幅就越長。并且現在的小學語文課文本身就會比傳統教材課文篇幅長。在小學一年級教材中,《動物王國開大會》是典型的長文,字符數近500,可見,新時代下,教育系統非常重視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伴隨教育改革,教育系統也重視學生語文學習中語用能力的培養。基于此,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們應積極實踐讀寫結合的教育策略。
為滿足社會發展需要,教育系統育人策略開始改革,革新后的教育系統大力倡導一線教學的教師們要積極進行對教學方式方法的研究,以保證祖國的新一代在學校的培養中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并擁有自身核心競爭力。然而,現實和理想一直存在差距。自中國恢復高考至今,在教育教學中,升學率仍然是考核學校辦學質量的標準。而對于一線的教師們,衡量其教學水平的關鍵就是成績。成績提升快、考試出現高分就意味著教師教學能力強。分數至上是學校、教師、家長乃至社會不成文的規定,默默影響著實際教育教學。為教育教學中幫助學生取得好成績,為保證學生在未來初中選擇上擁有決定權,小學語文教師們絞盡腦汁,積極研究作文如何拿高分,以及學生對古詩文是否已經掌握等等。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有意無意地將閱讀排除在教育教學任務之外。
隨著教改的推進,在教育系統中,從教材編寫排版上,可見教育對閱讀提升的重視。例如,部編版教材小學一年級《動物王國開大會》,這是一篇長文,字符數高達459。在小學一年級階段,孩子們較小,剛剛開始探索世界。他們就像小白紙一樣,腦海中知曉的知識很有限,還不認識幾個漢字。那么,為什么教材還會進行如此設置?很顯然,這是教育對當代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視。但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盡管教育意在強調能力,在實際教學中,還是得不到一線教師的重視,不重視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未能實現讀寫教學結合的主要阻力。
閱讀是讀文章,是通過讀文章理解作者所思所想,理解作者要表達的中心思想。閱讀是感受作者對文字的運用,學習作者寫作文采、構思,感受作者通過文章傳達的意境。因而,好的文章讀起來耐人尋味,可以將讀者帶入到情景中,感受作者的喜怒哀樂,感受作者筆尖的溫暖陽光,感受文章中的和煦春風。同時,從教學實際出發,閱讀能夠使學生潛移默化中學習到很多,從寫作能力到精神洗禮。此外,通過閱讀文章,我們可以學習和分析作者要表達的思想以及表達方式、路徑等。我們還可以學習到作者對寫作手法的利用,通過寫作手法提升寫作表現力。例如: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我們會學到《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有一個豆莢,里面有五粒豌豆。豆莢和豌豆都是綠的,豌豆就以為整個世界都是綠的。豆莢在生長,豌豆也在生長。豌豆按照它們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這些都是擬人的寫作方法,擬人的寫作手法帶給讀者極富詩意的想象,使故事更人性化。
總之,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探析是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教育課題,值得廣大一線語文教師高度重視,以便在實際教育教學中,將閱讀及寫作有效結合。本文從重視閱讀教學、積極利用閱讀提高學生寫作技巧兩方面對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進行了簡要剖析。當然,在實際教育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方法還有很多。例如,通過閱讀積累寫作素材,利用寫作提高閱讀興趣,以及在實際教育教學中,通過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實現高效教學目的等等,都是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實際教育教學中實現讀寫結合的有效教學方法。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探索,以通過有效、科學、合理的讀寫結合教學,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率,保證語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