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梅嶺小學 曹 俊
英語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與文化品格四個部分。在新時代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需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巧妙運用英語繪本,把英語繪本同日常教學有機整合,構建新穎有效的教學模式,以教授語言知識為基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品質與文化品格,使其身心均得以健康發展,這對于改善整體教學質量來說有著積極意義。
英語繪本是一種圖畫和文字組成的讀本,用來講述故事,表達特定主題與情感。在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需求合理應用英語繪本,借助插圖和文字帶領學生學習繪本中出現的語言知識點,降低知識理解難度,提升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其在閱讀故事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吸收與消化所學內容,借此培養他們的語言學習能力。
例如,在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4 My family 教學時,教師向學生推薦同名英語繪本《My Family》,該繪本內容以介紹各個家庭成員的說法為主,小兔子一家有七位成員,它知道每一個人喜歡做的事情。此時,教師先播放英語繪本的音頻,帶領學生朗讀英語繪本,使其結合插圖熟悉句型“This is my ...”的表達形式,及“likes to”后面接動詞短語構成介賓短語,共同做賓語的用法,并告知他們mom=mother,dad=father。接著,教師要求學生拿出事先準備的全家福照片,模仿英語繪本中的句式來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簡單說出各個家庭成員喜歡做的事情,增進他們對家庭成員的了解,如果要用到新單詞可尋求老師的幫助。
教師采用這樣的英語繪本教學方式,與所授內容相互呼應,引導學生模仿英語繪本中小兔子的口吻介紹家庭成員,顯得生動有趣,使其學習興趣濃厚,提升他們的語言學習能力。
英語繪本通常講述的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圖片和圖片、文字和文字之間有著極強的邏輯性。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使用英語繪本時,教師要堅持整體運用的教學思路,帶領學生從整體視角理解繪本內容,引導學生關注繪本中故事情節的發展脈絡,使其在閱讀中認真思考和探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讓他們的思維變得越來越縝密,提高其思維品質。
例如,四年級下冊Unit 5 Seasons 這一單元主要介紹一年四季的氣候特征,及人們相應的活動。教師指導學生閱讀《I am a Bunny》這一英語繪本,和小兔子、Nicholas 一起領略繽紛多彩的四季,插圖中有各個季節中相應的景物及小兔子喜歡的活動,如:在spring 喜歡pick flowers、chase the butterflies;在summer喜歡lie in the sun、watch the birds、watch the frogs in the pond;在fall 喜歡watch the leaves;在winter 喜歡watch the snow falling from the sky。接著,教師指導學生將繪本內容同課文與自身生活經歷結合在一起,自由討論在不同季節進行的不同活動,并嘗試用英語描述出來,使其發現季節同氣候特征、活動是相互對應的,且一年四季是不斷循環的。
如此,教師運用英語繪本中的插圖與文字,引導學生發現繪本中四季的景色和生活相吻合,使其思考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對應關系,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由于英語繪本是歐美國家的一種文學讀物,或多或少都涉及到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而文化品質的培養也是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對此,小學英語教師在具體的英語繪本教學中,應當與學生一起深入發掘繪本中蘊涵的文化元素,借助英語繪本滲透文化信息,使其正確認知中西方間的文化差異,開闊他們的知識視野與學習范圍,使其文化品格得到發展。
例如,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7 Would you like a pie?這一單元圍繞食物展開話題,教材中涉及到中西方食物。教師應用了英語繪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該繪本講的是一只毛毛蟲從出生到成蝶的過程,包含著食物、水果、數字、顏色、星期等知識。閱讀環節,教師著重引領學生找出繪本中出現的西方食物,包括:chocolate cake(巧克力蛋糕)、ice cream cone(冰淇淋甜筒)、swiss cheese(蜂窩奶酪)、salami(香腸)、cherry pie(櫻桃派)等,借此融入一些西方國家的飲食文化,如:喜歡吃生冷食物和冷凍食品;合理均衡的營養觀,個性突出的美食觀等。隨后,教師引導學生與中國飲食習慣作對比,感受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和學生一起認真研讀英語繪本,找出繪本中隱藏的文化信息,使學生更為直觀地了解與認識西方食物,了解文化的多元化,促使他們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
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需根據教學目標與知識內容有針對性地引入英語繪本,并結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與身心特點,為其提供與眾不同的語言環境,提升他們語言學習能力,促進其思維品質與文化品格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