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沛縣正陽小學(南校區) 黃 萍
語文是學生步入學校,走向社會,與人交流以及生活學習的基礎,語文也是一門綜合類學科,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重要學科。小學階段又是學生階段的特殊時期,教師必須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們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在小學語文中有效融合賞識教育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幼兒階段是培養學生的基礎時期,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行為習慣和良好心理品質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教師和家長應該多進行交流,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適當的鼓勵和表揚,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從而在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
賞識教育有利于幫助學生養成自我認知的良好行為習慣,教師進行賞識教育能夠幫助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在通過教師和家長的表揚中能夠發現自己的優點,更好地去認識自己,從而更好地去反思自己,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他們的創造型思維,提升其綜合素養。
賞識教育具有特殊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增加賞識教育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對學習和生活的態度,讓學生樂觀積極地面對以后的生活。學生能夠從教師的肯定中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從而更好地發揮自己的長處。
賞識教育也具有必要性。小學語文教學中增加賞識教育能夠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挖掘出學生的自我潛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讓學生在個性化發展的同時綜合素質也能夠全面發展。
賞識教育還具有重要性。小學語文的教育與其他基礎學科相比更加能夠體現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思想品德等方面。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除了教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以外還要多向學生普及一些傳統歷史文化知識等,通過傳統美德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通過這些有效的賞識教育,教師能夠更好地對學生進行了解,通過了解去協調,從而使學生有更大的學習動力。
1.在閱讀教學中運用賞識教育。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都是經過反復的探究才敲定的,不同的文章具有不同的情感內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重難點就是要讓學生理解文章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內涵,學生通過此學習能夠更好地加強自身的寫作學習。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文章主要表達的是小女孩在窘迫的生活環境中對美好生活的期待,這篇文章的表達方式能夠讓學生有所觸動。賞識教育中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思考和設計,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方式,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2.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和改進,教育對學生的語文水平要求越來越高,學生在審美能力有所提升的同時還要提高相關的感知能力。在教學中只有教師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才能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去,也能夠勇敢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如在教學《觀潮》時,教師可以在設計教學時提出相關問題,學生自己思考再進行交流討論,然后舉手發言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學生和教師一起進行討論,這樣一來,不僅能夠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也符合新課標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的要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也能夠根據差異去進行更好的教學設計,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3.賞識教育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和心理培養的關鍵時期,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會影響學生的發展和進步,同時也會影響學生的自信心。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效地對學生鼓勵和引導,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讓學生增強學習的勇氣和信心。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文章描述的是一個父親在地震中救出兒子的過程和經歷,表達了父愛的同時告訴學生只要不放棄,就會有成功的希望。通過這篇文章,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學習文章的主人公,對待任何事情都應該不拋棄、不放棄,積極地面對未來的道路,不管什么情況下都應該堅信自己能夠成功,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總之,把賞識教育和小學語文教學有效融合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教師不僅可以和學生更好地相處,學生還能夠通過教師的表揚和引導不斷認識自己、發展自己和糾正自己,從而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