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興仁小學 杜金花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站在數學思想視角,打破“就事論事”的教學模式,關注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的內在關聯性,讓學生從數學解題方法中歸納和提煉數學思想,發展其數學思維力。數學思想是數學的精髓,也是落實數學學科素養的重要任務。
課堂教學設計,教師需要全面解讀數學知識點,從中抽象出數學思想,讓學生邊學數學,邊理解數學思想。小學生認知力相對較低,對數學思想的呈現要突出實踐性、生活性。如一年級學生認識“10 以內的數”時,教師需要強調“一一對應”的認知教學,可以通過實物與數字的對應關系,幫助學生理解數字。在三年級學習萬以內的數、小數、分數時,教師可以考慮數形結合思想,引入“數軸”,讓學生嘗試填數,探究“一一對應”的關系,使其更好地理解數與數軸的關聯性,讓數學抽象與形象思維相結合。數學思想的理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學生的參與、體驗,從真實的數學感受中來觀察、分析、類比、歸納,把握數學思想。舉例來說,辨析“路程”“時間”“速度”的關系時,很多小學生感到困惑,我們可以搭建基本數學模型,讓學生從模型中體悟數學思想,引出小松鼠與小白兔比快慢的趣味活動,兩者所走的路程、所用時間不同,如何來判定誰的速度快?鼓勵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算一算,尋找求解速度的方法。學生在獨立思考后,有學生認為,可以利用折紙條方式來判定。小松鼠走的路程,對應一個紙條;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小松鼠1 分鐘走的路程。將小白兔對應的紙條平均分成3 份,每份代表小白兔1 分鐘走的路程。然后,分別比較1 分鐘紙條的長度,誰長說明誰跑得快。還有別的解法思路嗎?有學生提出畫線段方式;有學生提出列算式方式。在數學課堂,建模思想的應用拓展了學生的數學視野,也讓學生能夠從數學模型中,把握數學的本質內涵。
小學階段,對數學思維力的發展要依托趣味性問題,驅動學生主動思考數學。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時,前面學過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請同學們“猜一猜”,如何借助于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來求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對于平行四邊形“底”與鄰邊相乘,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對于平行四邊形的“高”與鄰邊相比,有何關系?教師要充分關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創設問題驅動求解,引領學生參與動手、分析和驗證自己的猜測。事實上,在求解“平行四邊形”面積方法上,我們可以另辟蹊徑,結合一些方格紙,利用剪拼方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熟悉的“長方形”。這里所用到的“轉化”思想讓學生感受平面圖形之間的“轉化”過程。觀察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有何關聯?在進行“轉化”時,平行四邊形的“底”與轉化后的長方形的“長”有何等量關系?平行四邊形的“鄰邊”與長方形的“高”有何等量關系?學生在經歷觀察、分析、動手剪切、拼接組合中,逐步建構起“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內在關系,也讓學生從中體會到“轉化”思想的數學意義。數學思想的提煉可以從具體的數學問題解決中來獲得。舉例來講,有9 瓶巧克力,其中1 瓶為次品,次品輕一些,利用天平原理,至少需要幾次能夠找出次品?分析問題,得出“次品輕一些”,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再展開小組合作,共同解決“找次品”方法。學生從不同的稱量方法中,所用到的稱量次數也不同。在嘗試中,不斷優化稱量方法,再根據邏輯推理,化繁為簡,體會數學優化思想。
以數學學科素養為目標,發展學生的必備技能和品格,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全面成長。數學思想的滲透,要立足學生的發展,引領學生從數學視角來認識世界。如在學習“平均數”時,對于“平均數”如何理解?小明第一次記住了5 個數,第二次記住了7 個數,第三次記住了4 個數,第四次記住了5 個數,第五次記住了9 個數。請同學們想一想,小明的記憶水平應該怎么衡量?通過最大值與最小值,記憶水平應該介于兩者之間,但哪個數最合適?由此,我們提出“平均數”概念,從這些數字中,計算得到“平均數”,利用“平均數”來衡量其記憶水平。再如“用方程解決問題”的學習,爸爸的年齡是兒子的6 倍,爸爸和兒子一共42歲,問爸爸幾歲,兒子幾歲?對于應用題,首先要分析題意,找出已知條件。根據方程的計算方法,需要有兩個未知數,我們可以根據題意,設定爸爸的年齡為x 歲,兒子的年齡為y 歲,根據爸爸年齡是兒子的6 倍,得到x=6y;兩人年齡一共42 歲,得到x+y=42。根據倍數關系,可以利用“代換”方法進行求解。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站在學生的立場,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數學思維力。從比較、觀察、實驗、綜合、抽象、概括、類比、演繹等方法中滲透數學思想,促進學生素養的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