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惠東縣多祝讀光小學 吳佛欽
在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力求將習作單元教學的內容隱性化,讓學生能夠在習作單元的系統練習過程中學習和了解一些語言規律和現象,讓習作單元成為“用知識”的鮮活樣本,促使學生在習作單元的學習過程中有效提升自己的語言知識運用能力。
小學語文老師在進行習作教學內容整合的過程中,應該明確習作單元教學的主題,并根據不同單元的內容進行主題研究,這樣才能夠讓目標更加明確化,為提升小學語文單元習作教學的實效性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在學習“選一幅或畫一幅秋天的圖畫,并跟同學說一說圖畫的內容,再寫一些你選的或畫的畫,需要注意平時積累的詞句。寫好讀給同桌聽,再根據他的意見認真修改,將習作和圖畫一起貼在教室里讓大家欣賞”的時候,老師便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單元習作教學的主題學習寫作方法。這個單元的主題就是讓學生對秋天這個季節有一定的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習過的具體語文知識點,從不同的方向把握秋天的特點,再進行秋天描寫。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準確地理解教學重點,明確教學主題,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更加深入的認識。這不但能夠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夠為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奠定堅實的基礎。
讓學生學會在良好的語境中運用寫作知識是小學語文習作單元教學的重要過程,這正好是習作單元教學的重要力量。然而,讓學生準確把握寫作知識的差異性,充分凸顯出習作的個性,對于學生而言是最具挑戰性的,所以教師需要對習作單元的教學做出個性化的選擇。例如,在“初試身手”這個板塊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間十分鐘的時間觀察每一位同學,并試著用學過的方法寫一寫他。通常不同的觀察者觀察的視角不同,觀察的目的也不同,所以在描寫人物時候所選取的方法也不同。即便是兩個同學同時對一個伙伴進行觀察,有的伙伴觀察到的是“冷靜”的一面,有的伙伴觀察到的是“敏捷”的一面。因選取的典型事例不同,學生人物描寫時候所選取的側重點也同。再例如,在“形形色色”這一內容的教學過程中,由于不同學生的觀察視角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根據經驗寫作時的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
習作板塊通常被安排在每個單元教學的收官環節。習作就是對學生寫作學習狀況的一個綜合性的考察,學生在習作學習的階段中能夠更好地實現寫作知識點的內化,達到靈活運用寫作知識點的目。習作知識內化就是小學語文習作單元教學的主要目的,要強化學生的習作運用能力,并讓其成為一種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技能習慣,由此達到強化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然而,如何在小學語文單元習作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向“內”而行,轉“知”為“能”?通常需要下列三個步驟:
一是圈劃定人。在小學語文習作單元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先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生活中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并寫出三個。學生可以寫小伙伴的名字,也可以是寫長輩們的稱呼,并比較這三個人當中,誰最熟悉?是否知道他(她)的事情?用一個詞語來描述他(她),并將其寫在這個人的名字或者是稱呼前面,將這個習作任務的特點鮮明地凸顯出來。
二是斟酌事例。在圈劃定人之后,學生便可以選取印象深刻的事例。如,介紹自己同桌的時候可描寫他身上“記憶力超群”的特點,并以事例來進行體現。如,他讀完一本書之后,便能夠將書里面所描寫的細節全部記?。凰軌蛴涀∨笥岩惶熘畠日f過的每一句話;他能夠記住我和媽媽的生活等等。然后,教師引導學生緊密結合主人公身上最大的特點進行討論,并在交流的過程中積極思考如何將這幾個事例串在一起?再例如,學習《我想變成一棵樹》時,老師可讓學生寫一寫“我想變成……”的想象故事。選定事例之后,老師再引導學生緊密結合生活經驗,去發現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一些想做又不能做的事情時,如,像英英一樣想變就變,你想變成什么呢?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寫出來,以讀寫融合的方式來強化學生的寫作知識內化,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是增添畫面。習作中,不但需要描寫人所做的事情,還需要描寫人在事情發展中的表現。例如,對于事例“他只看了一眼那一幅地圖,便能夠將其畫下來”。如何根據這個事例描寫成過目不忘的故事?老師與學生討論,并嘗試著將“看圖時漫不經心的表情”“畫圖時熟練的動作”“旁觀者的評價”等事例融入到故事畫面的描寫中,以此強化學生的習作水平。
總之,習作單元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內容。注重關聯統整,聚焦習作教學主題,便能夠讓學生在習作單元的任務語境中更好地駕馭習作教學知識點,并且能夠合理地運用習作知識,促進習作單元的教學任務順利地完成。